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集料特性的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采用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对辉绿岩、玄武岩和石灰岩的3种GAC-13C沥青混合料进行长期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进而对集料特性与长期抗滑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建立了基于集料特性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GAC-13C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磨光值是长期抗滑指标的初始值和最终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压碎值是衰减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集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为了研究矿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其5种不同走向、最大粒径的级配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和抗滑指标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4.75mm以上粗集料的质量含量和集料最大粒径对于路面的抗滑能力有很大影响,将Superpave技术的控制点和限制区概念引入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对于保持路面抗滑性能与耐久性能之间的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集料最大粒径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层厚、温度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供参考,基于高精度压力胶片测试技术,开展不同搓揉时间下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特性研究。通过2种粗集料2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对比,研究轮胎作用下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从接触力学的角度建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轮胎与路面接触应力呈现显著的非均匀分布,主要包括有效接触面积与应力集中效应。初始状态下胎/路有效接触面积与应力集中主要与级配设计有关;而在搓揉过程中,随着路面构造的二次圧密与粗集料磨耗,有效接触面积持续增加,应力集中减少;应力集中分布度指标可以较好描述应力集中效应。分析表明,轮胎接触应力集中与路面摩擦系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骨架密实型级配与优质粗集料均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能;而级配的影响更显著,磨耗层设计中应当给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供参考,基于高精度压力胶片测试技术,开展不同搓揉时间下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特性研究。通过2种粗集料2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对比,研究轮胎作用下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从接触力学的角度建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轮胎与路面接触应力呈现显著的非均匀分布,主要包括有效接触面积与应力集中效应。初始状态下胎/路有效接触面积与应力集中主要与级配设计有关;而在搓揉过程中,随着路面构造的二次圧密与粗集料磨耗,有效接触面积持续增加,应力集中减少;应力集中分布度指标可以较好描述应力集中效应。分析表明,轮胎接触应力集中与路面摩擦系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骨架密实型级配与优质粗集料均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抗滑耐久性能;而级配的影响更显著,磨耗层设计中应当给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叙述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形成机理与造成其衰减的物理作用。重点介绍了一些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设备及其方法,通过对现有试验设备与方法的分析,指出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设备与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如何利用地材花岗岩作为抗滑材料,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滑构造和抗滑耐久性的级配形式,并有针对性地评价此种级配形式的抗滑性能,采用基于CAVF法和断级配设计理论设计出的一种新型级配GGAC-13,并利用自主研发的搓揉试验装置和激光构造检测仪作为评价其抗滑性能的方法,基于室内试验和试验段展开与传统级配AC-13C的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搓揉试验机以及激光构造测试仪能够很好地模拟并测试出真实路面的抗滑衰减情况,对抗滑性能及耐久性进行综合评价;GGAC-13级配很好地克服了AC-13C级配的缺点,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抗滑是一个普遍却又很难解决的实际同题;故对路面抗滑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孙龙  张宁宁  马明 《科技资讯》2011,(9):119-119
在公路的建设当中,要对沥青路面进行抗滑性能的测定,根据分形测量理论,分析可能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抗滑性能的测量。根据测定的数据进行公路养护方案的选择,确保公路抗滑性能的稳定性,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和调整沥青路面结构层形式,提高粗集料用量(大粒径),使沥青混凝土形成嵌挤型结构,增大抗滑构造深度,以提高沥青混凝土抗车辙能力和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SMA路面初期抗滑相对不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石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阶段,分别选择辉绿岩、闪长岩以及花岗岩作为原材料,采用马歇尔级配设计方法和CAVF法作为试验方法制备试验试件,通过常规试验铺沙法、摆式仪法、轮廓测量仪法及压力胶片法对搓揉0h、2h、8h的试件进行抗滑性能评价分析。研究表明:铺沙法、轮廓测量仪法和压力胶片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前两者相关性更好;石料的压碎值、磨耗值和针片状会对路面的抗滑性能造成较大影响;采用CAVF级配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SMA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在采用CAVF法的基础上适当的减少5-10mm规格料用量并增加9.5mm分级筛余,能够较大的提高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2.
后乐田 《甘肃科技》2012,28(14):139-140,1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因素的分析,并结合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提出了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抗滑的影响因素及防滑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依托甘肃省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库,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速公路路面检测经验,总结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而为控制和加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提出了建议.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是车辆橡胶轮与路面表面接触后对车轮摩擦能力大小的表征,目前的规范中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用构造深度、横向力系数作为规范表征指标.笔者长期从事甘肃省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掌握大量路面构造深度和横向力系数检测数据,所在单位依托大量路面检测数据成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笔者基于大量数据信息,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了逐年统计分析、追踪观察,进而总结出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影响作用的变化及衰减特性,进而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国内外抗滑表层的研究成果,从级配设计理论出发,分析了确定抗滑表层重要因素,从而确定了新型的抗滑表层级配AKN-13。通过对四种典型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了AKN-13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防渗水能力、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表现突出,且施工简单易操作,值得推广。这些为选择合适的抗滑表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新旧粗集料颗粒的磨耗特性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磨耗程度的新旧粗集料的棱角性进行了测量,采用摆式磨擦系数测定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方法对含有不同磨耗程度颗粒和不同替换颗粒粒径的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旧粗集料颗粒在相同磨耗程度下的棱角性变化规律相同,但回收...  相似文献   

17.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时,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度较高、平整性良好的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沥青公路应用过程中,由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不符合要求,会使交通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因此,为了使行车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检测单位应对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通车要求。该文首先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检测方式进行总结,并对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随后以某工程为例,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案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该公路运行多年后的路面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等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城市道路污染物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模拟真实的道路情况,采用城市道路吸尘车从实际城市道路中收集污染物;利用振动摇筛机和激光粒度仪分析污染物的种类和粒径分布;在干、湿两种情况下,利用连续摩擦因数测定仪(T2 GO系统)测定含有不同污染物的AC-13型沥青路面的摩擦因数.研究结果表明,砂尘类污染物是城市道路的主要污染...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及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评价方法、指标和标准。结合某高速公路实体工程,通过室内试验重点比较SAC-16、SAC-13、AC-16、AC-13的表面构造深度、摆式摩擦系数在不同空隙率条件下的差别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三维纹理分形维数的关系。成型4种SMA沥青混凝土车辙板,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重构车辙板表面三维纹理模型,实测车辙板表面构造深度检验重构的三维纹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差分盒维数法计算三维纹理模型的分形维数,研究分形维数与抗滑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构的三维纹理模型在纹理构造特征上以较高精度恢复原沥青路面的表面形貌,计算的分形维数与实测的摆值、构造深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较好地表征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构造深度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摆值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