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1, 1~- 联慕-2 , 2 ~-双二苯辟( B inap )和4, 5 -双(二苯基鳞) -9 ,9 -二甲基氧杂恿( Xanphos )两种含磷配体的铜配合物[ Cu (phen) (Binap) ] BF4 (a) 和[ Cu (phen) (Xanphos) ] BF4 (b) ,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 羊晶衍射的测定.配合物a属于羊斜晶系,α = 90 °、β = 95 . 3 13 (5) °、γ=90°;配合物b 属于三 斜晶系,α = 95 . 3 25 ( 6 )°、β = 98 . 60 1 (6)°、γ= 107. 280 ( 7 ) °. 荧光发射光谱显示: 配合物a 的 发射波长为600 nrn , 呈现橙光; 配合物b 的发射波长为523 nm 呈现绿光.  相似文献   

2.
利用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为配体合成了两例新型镍离子配合物,即[Ni(L)(2,2’-biby)(DMF)]·DMF(1)和[Ni(L)(im)]·DMF(2)(H_2L=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2,2’-biby=2,2’-联吡啶,im=咪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8.2424(4),b=18.5342(4),c=9.7584(2),α=90°,β=102.670(7)°,γ=90°;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8.8299(11),b=11.3898(15),c=22.822(3),α=75.734(2)°,β=86.905(2)°,γ=80.517(2)°。在配合物(1)和(2)中,镍离子分别呈现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作为高效的光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的降解,150分钟内,配合物(1)和(2)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0.2%和83.9%。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邻菲咯啉.L-α-苯丙氨酸合铜三元配合物[Cu(phen)(-Lphe)(0.5 EtOH)]ClO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0.584 92(2)nm,b=2.038 04(5)nm,c=0.966 68(3)nm,α=90°,β=94.276(2)°,γ=90°,V=1.149 16(6)nm3,Z=2,Mr=529.90,Dc=1.531 Mg/m3,F(000)=543,μ=1.113 mm-1,S=1.045,R1=0.047 7,wR2=0.130 8.  相似文献   

4.
测量了标题配合物[Zn(mnt)(5-NO2-phen)] (mnt2-:1,2-二氰基乙烯-1,2-二硫醇离子. 5- NO2- phen :5-硝基-1,10-邻菲咯啉) 在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DMSO中的电子发射光谱特性.研究发现标题配合物的紫外区吸收带270~280 nm、320~350 nm、360~390 nm本质上属于配体5-NO2-phen、mnt2-内部的πb→π*跃迁,可见光区450~490 nm本质上属于配体mnt2-到5-NO2-phen的荷移跃迁(LL′CT);在DMSO溶剂中,标题配合物在400~600 nm间呈现明显的荧光发射带.报道了掺杂有标题配合物[Zn(mnt)(5-NO2-phen)]的CdS-PVA复合膜的暗态导电性和光电导性,探讨发现标题配合物对半导体材料CdS具有光敏化作用.研究了[Zn(mnt)(5-NO2-phen)]对CdS的光敏化作用与其电子光谱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顺式-1,2,3,4-环戊烷四羧酸(H4CPTC)、4,4'-联吡啶(bipy)及水合醋酸铜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u2(H2cPTC)(bipy)2]·(c4H8O2)0.5·(H2O)}n(C4H8O2=1,4-二氧六环).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3 4(2)nm,b=1.282 9(3)nm,c=1.288 4(3)nm,a=65.87(3)°,β=106.327(10)°,γ=86.29(3)°.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桥联中心金属铜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相连形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5-甲基-3-羧基水杨醛(H2MCS)、邻菲咯啉(phen)、乙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u(phen)(MCS)(H2O)].H2O,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824 9(3)nm,b=1.009 0(3)nm,c=1.185 0(4)nm,α=72.891(7)°,β=89.565(7)°,γ=88.990(8)°,V=0.942 6(5)nm3,Z=2,Mr=457.91,Dc=1.613 42g/cm3,F(000)=470,μ=1.202mm-1,R1=0.055 0,wR2=0.117 5.配合物中铜离子为五配位,处于变形的四方锥形配位环境中.每两个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分子对,然后通过游离水分子和分子对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缩合和还原反应合成了还原型希夫碱配体H_2Sal Gly.以H_2Sal Gly、2,2'-联吡啶和醋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u(Sal Gly)(2,2'-bipy)]·3H_2O,并通过溶液挥发法得到了配合物的单晶.利用元素分析、IR及单晶X-衍射仪对所合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Z=4,a=0.528 35(8)nm,b=2.253 9(3)nm,c=1.662 5(3)nm,α=90°,β=98.029(2)°.  相似文献   

8.
以邻菲罗啉(phen)和1,3,5-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与ZnSO4.7H2O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波浪式超分子化合物[Zn(H2BTC)2(phen)].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917(2)°A,b=15.984(3)°A,c=16.673(3)°A,α=90.00°,β=94.607(4)°,γ=90.00°,V=2634.4(9)°A3,Z=4.中心Zn(II)采取六配位的模式处于一个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中,并通过分子间O—H…O和C—H…O氢键作用构建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合成了以焦磷酸根阴离子桥连的双核铜配合物[Cu2(phen)2(H2O)2]P2O7·8H2O (Ⅰ,其中phen=1,10-邻菲啰啉).采用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17 93(7) nm,b=0.925 21(8) nm,c=2.186 16(18) nm,α=83.969 0(10)°,β=86.550 0(10) °,γ=76.679 0(10)°,V=1.599 9(2) nm3,Z=2,R1=0.054 5,ωR2=0.226 4;配合物Ⅰ中,phen通过2个N原子与Cu2+配位并通过焦磷酸根阴离子的连接作用形成双核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与水分子以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2个Cu2+之间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乙腈和叠氮化钠反应生成的5-甲基四氮唑(Mtta)为配体,以乙酸铜作为金属离子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金属铜配合物[Cu(Mtta)]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P2/c空间群,晶胞参数a=0. 941 02(4) nm、b=1. 606 23(6) nm、c=1. 119 62(5) nm、β=124. 08(8)°、V=1. 401 69(10) nm3,晶胞个数是4个,密度为2. 084 g·cm-3,吸收系数为4. 523 mm-1,残差因子为0. 020 1,可观测衍射点的拟合优度为1. 03。配合物1中的每个Cu原子分别与四个不同的5-甲基四氮唑配体上的一个N原子进行配位,形成一个四面体构型Cu N4。对配合物1的荧光光谱结果进行分析,配合物1的DMF溶液(浓度为5×10-7mol/L)在发射波长为579 nm处,具有较强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11.
以乙腈和叠氮化钠反应生成的5-甲基四氮唑(Mtta)为配体,以乙酸铜作为金属离子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金属铜配合物[Cu(Mtta)]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P2/c空间群,晶胞参数a=0. 941 02(4) nm、b=1. 606 23(6) nm、c=1. 119 62(5) nm、β=124. 08(8)°、V=1. 401 69(10) nm3,晶胞个数是4个,密度为2. 084 g·cm-3,吸收系数为4. 523 mm-1,残差因子为0. 020 1,可观测衍射点的拟合优度为1. 03。配合物1中的每个Cu原子分别与四个不同的5-甲基四氮唑配体上的一个N原子进行配位,形成一个四面体构型Cu N4。对配合物1的荧光光谱结果进行分析,配合物1的DMF溶液(浓度为5×10-7mol/L)在发射波长为579 nm处,具有较强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12.
氮氧自由基与Cu(Ⅱ)离子反应,在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得到了两个配合物[Cu2(NIT3-Py)4I2](1)与[Cu2(IM3-Py)4I2](2)[NIT3-Py:2-(3'-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IM3-Py:2-(3'-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碘离子桥联Cu(I)形成的双核配合物,氮氧自由基作为端基配体与Cu(I)离子配位.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736 90(6)nm,b=1.327 26(9)nm,c=1.438 86(14)nm,α=87.186(12)°,β=88.759(11)°,γ=80.612(11)°,Z=1.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3.714 9(9)nm,b=0.725 83(19)nm,c=2.696 3(7)nm,β=129.967(3)°,Z=4.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中温水热方法合成了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Cu(phen)H2O}{Cu(phen)}V4O7(OH)(PO4)3H2O(1,phen=邻菲啰啉),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43 31(15)nm,b=1.158 1(2)nm,c=2.076 8(4)nm,α=87.56(3)°,β=82.44(3)°,γ=73.37(3)°,V=1.698 1(6)nm3,Z=2,R(int)=0.273,R1=0.083 4,wR2=0.229 5.配合物1中Cu中心呈现四方锥和平面四方两种配位模式,钒为常见的1+4+1八面体.钒原子形成V4O4立方簇,Cu-O-P连接形成左手和右手螺旋链,结构独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两种新的超分子配合物[Co(OBT)(2,6-pdc)(H2O)2].3H2O(1)和[Ni(OBT)(2,6-pdc)(H2 O)2].2H2 O(2)(2,6-H2 pdc=2,6-吡啶二羧酸,HOBT=1-羟基苯并三唑),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0 00(13)nm,b=1.008 0(2)nm,c=1.010 0(2)nm,α=104.21(3)°,β=106.91(3)°,γ=94.94(3)°,V=0.623 5(2)nm3,Z=2.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58 33(15)nm,b=1.133 3(2)nm,c=1.153 1(2)nm,α=104.74(3)°,β=106.63(3)°,γ=95.17(3)°,V=0.904 0(3)nm3,Z=2.配合物1和2中,中心原子钴和镍均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两个配合物中均存在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使得配合物1和2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螯合配体1,10-邻菲咯啉(phen)与羟基丁二酸(H3hbd)及铜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Hhbd)(phen)2].1.5H2O.2CH3OH,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0624(17)nm,b=1.6598(2)nm,c=1.6863(3)nm,α=117.23(9),°β=71.262(3),°γ=117.23(9);°Z=4;最终偏离因子R=0.0420。配合物中每个Cu(Ⅱ)原子与来自两个phen的4个N原子和羟基丁二酸根(Hhbd)的1个O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紧邻的单核单元通过phen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及Hhbd的羧基O和羟基O与phen环上C原子间的C-H…O氢键的协同作用形成一维zigzag超分子链,毗邻的超分子链籍两种不同氢键相互作用的连接构筑了二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6.
2,3-戊烷二酮二肟(PDOH_2)与Cu(Ⅱ)离子在氯离子存在下反应得到配合物[Cu_2(PDOH_2)_2Cl_2]Cl_2.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为氯离子桥联双核Cu(Ⅱ)配合物.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a=0.779 42(16)nm,b=0.811 72(16)nm,c=0.832 82(17)nm,α=102.76(3)°,β=103.38(3)°,γ=114.18(3)°,Z=1.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双核铜(Ⅱ)离子之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二维配位聚合物Pb(dpq)(bdic)(dpq=二-吡啶-(3,2-d:2′,3′-f)-二氮萘,H_2bdic=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IR、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97 8(5) nm,b=0.868 9(6) nm,c=1.395 0(10) nm,α=100.995(8)°,β=100.164(8)°,γ=101.649(8)°,Z=2,V=0.792 6(10) nm~3,R_1=0.084 5,wR_2=0.210 1.标题配合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此外,该固态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绿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合成苯甲酰丙酮缩水杨酰腙配体,以及其镍配合物[Ni(C17H14N2O3)(C3N2H4)]和铜配合物[Cu(C17H14N2O3)(H2O)].X射线衍射仪研究表明,镍配合物属单斜晶系,a=1.719 7(7)nm,b=1.614 7(4)nm,c=1.503 9(4)nm,β=115.830(11)°,空间群是p21/c,Z=8;而铜配合物属正交晶系,a=6.564 nm,b=10.158nm,c=24.031 nm,空间群属p212121,Z=4.最后,用荧光分析和热分析对两种配合物的性质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配合物[Cu(phen)(PPh3)Cl]2.H2O,并用元素分析、紫外、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60H48Cl2Cu2N4OP2,Mr=1 100.94,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79 78(13)nm,b=1.566 10(2)nm,c=1.846 20(3)nm,α=109.138(3)°,β=103.417(3)°,γ=103.417(3)°,V=2.584 1(6)nm3,Z=2,Dc=1.415 Mg/m3,F(000)=1 132,μ=1.035 mm-1,R1=0.101 4,wR2=0.212 2(I2σ(I))。标题配合物由两个独立的Cu(phen)(PPh3)Cl分子和一个结晶水分子组成。两个独立的Cu(phen)(PPh3)Cl分子结构相似,其中心铜()离子采用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分别与邻菲口罗啉上的两个氮原子、三苯基膦上的磷原子和一个氯原子配位。标题配合物分子通过Cl与邻菲口罗啉芳环的C—H之间的非典型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5,5’-(ethane-1,2-diyl)-bis(oxy)diisophthalic acid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个单核新颖一维链Zn配合物{[Zn(H_2edc)(H_2O)_3]·DMF}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衍射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且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单晶解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186 0(5)nm,b=1.253 15(14)nm,c=1.293 63(12)nm,α=78.223(9)°,β=88.372(7)°,γ=87.521(8)°.配合物1为由单核锌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结构,进而通过氢键连接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的发射光谱较配体的发射光谱有明显的红移,这是由于配体到金属Zn2+的电荷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