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战后日本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经几番沉浮,在名称、地位、形式、内容上均发生过巨大的变革。这期间,只有东京大学始终肯定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坚持以教养学部为载体向全校本科生推行为期两年的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东京大学成功构建出一套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实施有力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调的"重视理念、通专融合、以质取胜",对我国高校当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溯源和内涵考证,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同时认为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在民族高校中它的必要性表现得更为充分。本文同时指出了充分发挥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积极作用的方法:需要积极建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大学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即认清通识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自由发展;优化学校组织架构,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制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外活动的总体设计,提升通识教育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以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为要旨,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应有之义。因而,高职院校有必要树立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发、建设通识课程,探索可行的通识教育实施路径:打造立体综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培育内化于心的通识实践体验平台,营造校企交融的通识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5.
赵来旭  钟之峰  刘鹏 《科技资讯》2014,(27):129-130
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有其重大意义。该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一年级的通识教育开展为案例,通过分析其通识教育开展情况,结合调研数据,从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社团及MOOC平台教育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开展途径。该文最后指出工科院校还需要重点建立通识教育研究管理中心,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分校为例,分析了美国一般大学物理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从中得到我国物理师范本科课程建设改革的一些启示:应重视通识课程建设,形成由多学科组成的介绍性概论通识课程体系。增加物理师范生的通识课程的授课比例;将师范专业定位为职前教育,增加贴近教学实践的教育类课程;压缩高级理论物理课程。降低物理专业课程比重。  相似文献   

7.
美国警察本科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其课程体系注重学科所属基础理论和知识、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注重学生执法素养培养、注重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设计,体现了鲜明的警察特色。在公安学和公安技术成为一级学科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本科课程体系是警察学历教育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美国警察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必修课课程群的设置、文理并重的通识教育课程等先进理念和做法对公安类本科课程体系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玲玉 《科技信息》2013,(10):24-24
本文通过解读通识教育内涵,指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只从课程层面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仍然保留了严重的工具化倾向,并未彰显其课程应具备的人文性;提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人文性的核心在于文化价值观教育,试图探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有机构建。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而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大学通识教育主要通过通识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与漳州师范学院在通识课程设置理念、学分比例、内容结构、管理模式及非正式通识课程开设等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在汲取港台高校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大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通识课程提出改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大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确立了由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化课程四大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实现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强化了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突出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该文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为出发点,重点讨论了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培养新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依据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职业技能课程与通识教育的课程。课程实施中应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应切实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以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常规模式,但是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通识性教育不应是通识性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也应当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即通识性专业教育。这也是新闻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方向。作者在大学普通班和自考助学班教授新闻学课程多年,深感通识性教育的重要。这里,本文主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在新闻教学改革中倡导通识性专业教育的现实张力和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实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高职院校要在通识教育理念下依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探索高职人才培养路径,构建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科学素养和通识教育的学理梳理,采用改进的基本科学素养量表(TBSL)对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修读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方面的课程和参与通识教育理念下课外学生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显著影响,而学生整体课程学习成绩水平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没有进行测量,并进一步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通识教育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实证分析.因此,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只有纳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体系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成人教育课程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速成性、多样性等特征,而现实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贫乏,缺乏交互性、艺术性、服务性等问题。在成人教育课程开发上要依据成人学员的需要和兴趣,淡化学科间界限,更新课程内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多元评价模式以及整合资源开发优质成人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课程管理是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总开关.高校要自觉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加强本科课程管理,充分借鉴国内外课程管理新经验,主动回应本科课程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探索本科课程管理改革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瓶颈。高校突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就业瓶颈关键在于树立以"就业力"为核心的人才质量观,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技巧指导,提高大学生工作胜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近30年,先后呈现专业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的发展趋势,正处在探索并形成特色高职教育新课程模式的关键时期。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以人格本位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既是高职院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课程改革首先要重视课程改革与开发的方向、理念和机制的有机统一;其次要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与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再次要大力整合与开发人文素养课程,倡导突出职业素养和人格培育的灵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实施通识教育是提高教学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该目标既要体现通识教育的本质,又要与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相一致。为有效实施通识教育,教学型大学应当确立立意高远、立足实际的基本原则,必须选择适当的实施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是绝大部分高校重视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要相脱离。为此,必须对我国经济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通识教育和专识教育,开展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培养大量适应社会需要的经济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