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通用的指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3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表明,2009—2013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大,由2009年的1.930hm~2上升到2013年的2.35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小,由2009年的0.501hm~2减小到2013年的0.39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9年的-1.429hm~2增大到2013年的-1.961hm~2。并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预测,表明福建省生态赤字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评价生态环境发展能力对于区域生态规划与建设有重要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测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在人均生态足迹方面逐年增大,人均生态赤字也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能力虽较强,但受生态承载力胁迫的趋势日益明显,生态环境潜在的不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肇庆市生态足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模型的引入,阐明肇庆市生态足迹研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以肇庆市2003生态足迹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1990-2003年间肇庆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肇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范围,区域生态环境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徐玥  黄宏胜  袁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4):6081-6088
准确测度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采用能值生态模型计算了九江市2007—201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九江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2007年的5.00 hm2/cap上升到2018年的7.27 hm2/cap,且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九江市202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8.31 hm2/cap,持续存在的生态赤字表明九江市生态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为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践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模型将特定区域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本文运用该方法对来宾市2013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856 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59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97 6hm2。同时与广西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比较,得出来宾市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不足以持续维持本地区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1993—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成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成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扩大,四川省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强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根据定量测评结果分析了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实现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预测--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量度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的帐户工具.该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西2002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广西人均占用生态足迹为1.3369hm^2,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人均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为0.3901hm^2,人均生态赤字0.9468hm^2.将生态足迹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构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按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的状态,对广西2003-202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状况进行模拟预测.广西生态足迹处于强势增长时期,到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会达到2.139hm^2,而当年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预测值为0.4322hm^2,人均生态赤字增加至1.7068hm^2,生态经济系统承载状况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8.
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河南省在2000—2013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平均旅游生态赤字为0.111 7 hm~2/人,说明河南省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未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新尧  孙小舟 《河南科学》2014,(9):1884-1889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湖北省2013—202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①1990—199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②2000—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均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③万元GDP消耗的生态足迹由3.92 hm2下降到0.49 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④对生态足迹的预测表明,短期内湖北省生态赤字继续存在,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以边境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研究对象,以生态足迹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及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依据,计算东兴市2006—2014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分析东兴市多年生态足迹供需情况。研究期间,东兴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的态势,人均生态足迹从3.510 3hm~2/人上升到4.638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021hm~2/人上升到0.6328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从2.9082hm~2/人上升到4.0054hm~2/人。目前东兴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建议通过开发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减小生态赤字,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最关键的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依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贵州省2001—2012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平滑法对贵州省2013—2016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2001—2012年间贵州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贵州省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2013—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13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略微下降,水资源仍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生态盈余量有所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考虑贵州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贵州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1999-2008年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子  苏欣欣  李红伟 《河南科学》2011,29(5):623-625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对湖北省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这10年里,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GDP持有量一直在增加,但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趋势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湖北省1999-20...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人均能值足迹为9.11 hm~2/cap,人均能值承载力为3.77 hm~2/cap,生态赤字为5.34 hm~2/cap,而利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的结果为生态足迹3.43 hm~2/cap,生态承载力1.18 hm~2/cap,生态赤字为2.25 hm~2/cap,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处在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能值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上海市2004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发展重定义组织最新编制的《Household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or》中的参数,对上海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64hm^2,生态承载力为0.26hm^2,生态赤字高达2.38hm^2,属于人均水平亏缺较高的区域.此外,上海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的程度。以苏州市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William Rees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法对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人均生态赤字为4.541 2 hm2,远远超出了目前的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2008年的研究结果与199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苏州市的生态足迹虽然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但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却有所下降,表明苏州市的资源利用率正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碳足迹模型, 分析2003-2013年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和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近10年来邢台市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多, 在总能源消费中, 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在50%上下, 在化石能源消费中, 仍以煤炭消费为主, 这是受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人均总碳排放足迹与煤炭人均碳足迹呈波动增加的趋势, 石油人均碳足迹虽然有波动, 但总体变化不大, 天然气人均碳足迹呈现波动和快速上升两个阶段; 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总体为增加态势且其值大于1, 说明在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2 远超出林地所吸纳的量。对邢台市未来的能源利用及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以期为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重庆市的生态足迹分为生物资源、能源、环境污染消费3个方面,对重庆市2003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3年~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从1.526 665 hm2/人增加为1.80 hm2/人, 重庆市可利用的人均承载力较低,总的生态赤字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为1.342 527 hm2/人,表明重庆市生态占用已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其状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应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实施以"技术"为导向的对策;搞好城市规划,减少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