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墓于广州市主城区水平比例尺为1:7000和垂直比例尺分别为1:500,1:1000,1:2000的三维建筑模型,在B类边界层中性流条件下进行风洞模拟利用26个测点、15个高度的西北和东南盛行风况下的风速数据,分析指数律参考高度:Zref、零平面位移d和采样厚度t等3个参数对指数a和拟合精度的不确定性影响,并为指数律应用中精度的提高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实验结果表明:参考测点最高高度a的均值和离散度相对较小,且拟合较为理想;d的引入能提高拟合精度,且与a呈负相关;不考虑零平面位移d的指数律对下垫面非均质、测点众多的研究更为实际;不同粗糙程度的下垫面,a在0.25~1 H廓线厚度段内收敛,0.25~ 1 H是理想的采样厚度.  相似文献   

2.
收敛位移是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与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之一。为克服传统自动化收敛监测仪器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偏低、数据处理复杂、耐久性较差等缺点,构建了新型接触式隧洞收敛监测系统(TPMS)。通过求取最优监测平面的优化目标函数,将测点空间三维坐标换算为监测平面二维坐标,并推导了围岩收敛位移计算公式。基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北山坑探设施"工程,使用TPMS对断层破碎带围岩进行了长期收敛位移监测试验,获得了监测断面位移包络图和各测点位移时程曲线,并与人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论证了其使用的可行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试验数据表明:各测点位移大致随时间先呈线性增长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位移量自起拱处向拱顶逐渐增大,最大位移为1. 174 mm,最大位移速率为0. 007 98 mm/d。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工程围岩收敛监测和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r(≥3)个圈仙人掌图的零阶广义Randic指数的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G为一简单连通图,则G的零阶广义Randic指数定义为R0α(G)=∑v∈V(G)dα(v),其中d(v)为顶点v的度数,α为非0和1的实数;图G称之为仙人掌图,如果G的每一块要么是一条边,要么是一个圈.此文主要研究有r(≥3)个圈仙人掌图的零阶广义Randic指数的界.  相似文献   

4.
几何纠正是遥感信息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提取的精度与实用程度.而现实中,由于地形图绘制年代久远,且保密性较高,往往会出现缺失而不能满足纠正精度的情况.据此本研究在上海地区1∶25 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缺失,1∶100 000地形图不能满足SPOT5影像纠正精度的情况下,结合ArcGIS、ENVI软件采用多种例尺地形图对SPOT5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并对纠正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多比例尺地形图综合纠正能使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之内,由此确立了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方案,为地形图缺失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几何纠正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Finsler几何中一类特殊(α,β)-度量-指数度量F=αeks的S-曲率性质.笔者通过把指数度量的S-曲率与其特殊S-曲率的表达式进行比较,采用代数方程公式运算的方法,分析方程因式指数的变化,得到了指数度量具有迷向S-曲率的充要条件:指数度量具有迷向S-曲率当且仅当它具有迷向平均Berwald曲率.此时,该度量的S-曲率为零,且是弱Berwald度量.结论表明:对于这类特殊的(α,β)-度量来说,它的曲率性质较简单,即它有迷向S-曲率等价于它有迷向平均Berwald曲率,等价于它具有为零的S-曲率.  相似文献   

6.
高边坡受爆破、地震等强外界作用时,位移监测值会出现明显跳跃.有效辨识测值突变位置,消除或削弱位移突变对测值序列整体数值特征的影响,是提高高边坡位移监控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高边坡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组合应用相空间重构、最大Lyapunov指数、云模型等数值分析手段,研究了高边坡位移突变辨识等的实现方法,在对高边坡位移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考虑动力学结构突变影响的位移预测模型构建原理与算法.该模型重点依据的是最近一次位移突变后的监测资料,考虑的是突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高边坡动力系统特性,因而可以有效提高监控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频激励的单一电涡流传感器对工件表面两层金属膜厚度及传感器探头与被测工件之间间隙进行检测,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技术对系统分别建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项式拟合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使得传感器的最大位移灵敏度系数由1.03mm-1下降至0.27mm-1,对系统性能有一定的改善;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使传感器的最大位移灵敏度系数趋于零.传感器测量间隙对铝膜厚度及铜膜厚度测量的交叉敏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从而提高了系统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及分析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红沙梁煤矿矿区建设项目用地1:1 000测图技术设计,其目的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测绘方案,保证工程测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该工程是一个面积约为14 km2的建设项目用地1:1 000地形图测绘,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和已知控制点的级别和位置,线路的平面控制选择用GNSS E级控制网作为线路的平面控制;全线路高程用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由GNSS拟合高程代替五等水准,并用RTK结合CORS系统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内业使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同时对成图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设计从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成果的检查及验收等环节都做了具体的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相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论证小型无人机航测在大比例尺成图技术上的精度和可靠度,利用小型多旋翼高精度航测无人机拍摄测区影像,影像采集完成后,使用拼图软件输出数字正射影像DOM同时生成密集点云数据,最后用南方CASS软件绘制数字线划图,得到1∶1 000比例尺地形图。为了验证点位精度,选取36个地物特征点,以GPS-RTK测量数据作为真值与航测数据进行点位误差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平面位置上,在X坐标方向最大误差为0.143 6 m,Y坐标方向最大误差为0.109 6 m,计算得到水平方向的点位中误差为±0.06 m;高程值最大差异为0.262 0 m,最小差异为0.002 m,高程中误差为±0.10 m,均符合1∶1 000地形图的规范要求。证明小范围大比例尺测绘中无人机航测代替GPS测量的方法切实可靠,提高精度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n阶双星图Sp,q(11或α<0时Rα0(Sn(2,n-2))>Rα0(Sn(3,n-3))>>Rα0(Sn([p/2],[q/2]).  相似文献   

11.
GPS铁路航测外控点的高程计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从理论上说明GPS点高程计算模型中拟合参数的物理意义,并论证一般计算模型所能达到的精度,然后提出铁路测量中GPS点的高程计算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充分说明,利用铁路初测水准测量成果进行拟合,所求定的GPS点高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1∶2000或更小比例尺成图对航测外控点高程的要求,从而大幅度节省外业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高程起伏对雷达景像匹配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景像匹配由于具有全天候的特征,在飞行器导航与定位中受到重视。针对实时雷达景像以及参考基准图像的成像方式,分析了地面高程起伏对实时雷达景像以及参考基准图像构像的影响,及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上因地形起伏产生的影像变形的改正;推导出实时雷达景像上,影像像点位移与地面高程起伏的关系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像变形的改正方法和具体改正步骤,同时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EM)对模拟实时雷达图像进行反纠正,在辐射特性一致的条件下,通过匹配试验分析因地形起伏产生的实时雷达景像变形对匹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覆冰条件下旋转风力机叶片振动特性,分析温度、湿度、风速、运行时间四个因素对覆冰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以1:12.5建立的实体风力机模型为研究对象,搭建旋转风力机叶片覆冰振动测试试验台,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采用环境激励(风激励)和多点拾振的方法进行模态测试。试验研究了不同覆冰状态下旋转风力机叶片的振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以最大振动频率为评价指标,分析四个因素对覆冰风力机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覆冰条件下,覆冰厚度不变,旋转风力机叶片振动频率由叶尖至叶根逐渐减小;覆冰位置不变,覆冰厚度增加,旋转风力机叶片振动频率逐渐降低;旋转风力机叶片运行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其振动频率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分析覆冰条件下旋转风力机叶片的位移响应和振型变化,建立了风力机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覆冰状态下叶片振型变化无明显差异,覆冰厚度增加,叶片位移响应值明显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覆冰条件下风力机运维策略选择及叶片覆冰安全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露天坑干堆排尾堆高(H)对采空区跨度(D)与境界顶柱高(h)的影响,采用FLAC3D对不同跨度的双空区在尾砂回填过程中进行开挖模拟,并结合曲线拟合、传统破坏判据及厚度折减法,分别对地下双空区的受力、塑性区及关键点位移等特征进行分析及数学预测.研究表明:当D不变时,拉、压应力及塑性区面积均随H的增大而增加,且在D20 m后位移变化率明显增大;当H不变时,监测位移和塑性区随D增大而增加,且定量预测出D=26 m时,上下空区临界破坏对应的H分别为182.44,189.85 m.当D与H均变化时,双空区的塑性区逐渐呈现"蝴蝶状",上部空区的塑性区域明显大于下部,且在D20 m,H150 m时,上部空区出现与露天坑底贯穿现象.  相似文献   

15.
山区桥梁桥址风环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盘江特大桥位于地形特殊的山区.通过模拟桥址地形的风洞试验,确定桥梁设计基准风速和相关的风特性参数,使得到的风速真正反映桥址处风的实际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北盘江特大桥桥址处无明显风速放大效应;根据荷载等效原则,桥面设计基准高度可采用统一的等效桥面高度来描述;当横桥向来流,且与山谷走向一致时,桥面高处的水平方向和竖向脉动风功率谱密度在脉动风的振动频率的低频区域,可以分别近似采用Kaimal谱和Panofsky谱,  相似文献   

16.
复杂山地环境下脉动风速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8种坡度下单个三维山体的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山体各位置脉动风速谱的变化规律,以及坡度对脉动风速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风面山脚0.8h高度以下位置,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相比,功率谱峰值明显增大,峰值频率向高频移动,单峰特征明显,频带变窄.除此以外的背风面其他位置、迎风面以及山顶位置的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基本一致.提出了山体背风面脉动风速能量由来流湍流能量和山体尾流涡旋能量构成的思想,将来流脉动风速谱与涡旋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提出了保守的涡旋谱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坡度山体的试验,得出了0.5为涡旋产生与否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17.
 机载LiDAR点云处理的首要一步是过滤非地面点云而保留地面点云。根据LiDAR点云的高程值在空间分布的不规则性,一种窗口迭代的克里金法被用来过滤掉地物对象点。首先,通过点云的高程直方图滤除低位和高位的粗差点云。然后,以点云的平均点间距作为初始窗口大小,根据周围8邻域格网的高程值,使用克里金内插法拟合出中心格网的高程值;当拟合值与中心格网原始高程值之差大于设定的高差阈值时,中心格网内的点云就被归类为地物点,剩余未分类的点重新被内插成新的格网,窗口大小变为原来的2倍。随着窗口的不断增大,剩余的点被继续分类直到窗口达到最大为止。选取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提供的15个样本数据测试这种算法,并与其他8种算法进行比对,结果发现窗口迭代的克里金法的I类误差和总误差较小,说明本算法在滤波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双层钢板剪力墙的初始抗侧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双层钢板剪力墙,分析了钢板厚度、墙的高厚比、边长比等对其抗侧刚度的影响,并利用单位荷载法对抗侧刚度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新疆乌鲁木齐所处达坂城风区的复杂脉动风环境,基于实测风场风速数据分析并拟合了该风区的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结果表明:以反比例函数拟合山区峡谷地形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的关系误差较小;山区峡谷地形湍流积分尺度分布较离散,但整体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地形系数的Kaimal修正谱在含能区和惯性子区间能较好地表征实测谱,在耗能区选用三参数拟合描述实测谱效果良好;选用过渡函数来描述惯性子区间与耗能区接触区域的功率谱,拟合效果较为理想。可见达坂城风区具有特殊顺风向脉动风特性,以修正谱和拟合谱分段构成的函数模型可用于表征该风区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车身非光滑表面特征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在MIRA阶梯背模型尾部分别布置凹坑型、凸包型和沟槽型非光滑表面,进行计算仿真和风洞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不同非光滑单元的减阻效果。以非光滑单元体间距与高度为设计变量,以模型气动阻力系数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抽样方法进行样本设计,建立Kringing近似模型并检验拟合精度,运用NSGA-II遗传优化算法分别对凹坑型、凸包型和沟槽型非光滑表面特征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前后流场参数,分析车身非光滑表面减阻的机理。仿真结果和风洞试验数据表明优化后的凹坑、凸包及沟槽型非光滑表面模型的气动阻力均进一步减小,减阻率分别达到6.92%、4.03%、4.24%,减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