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合成铁、锰双金属掺杂MCM-41(Fe-Mn-MCM-41),并将其用于控制催化臭氧氧化含溴水体中溴酸盐,研究了初始pH、叔丁醇(TBA)、磷酸盐等对溴酸盐抑制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为5.0~9.0时,溴酸盐生成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 pH = 5.0时催化剂对溴酸盐的抑制率达到85.9%.叔丁醇(TBA)的加入使单独臭氧氧化与催化臭氧氧化中溴酸盐生成量明显降低,当加入0.1 mM TBA后,溴酸盐分别减少67.7%和81.1%. 磷酸盐的加入(1、5、10 mg/L)会降低溴酸盐生成量,当加入1 mg/L磷酸盐时,单独臭氧氧化与催化臭氧氧化两种体系中,溴酸盐抑制率分别达到29.6%和82.5%. 此外,还研究了体系中生成的HOBr与H2O2浓度,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中次溴酸浓度高于催化臭氧氧化过程,说明催化臭氧氧化过程是通过阻止Br-氧化生成HOBr/OBr-抑制溴酸盐生成; Fe-Mn-MCM-41/O3中的H2O2浓度高于O3过程,而H2O2是一种溴酸盐抑制物,证明了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提高对溴酸盐的抑制率. 因此,Fe-Mn-MCM-41是一种可用于控制含溴水体中溴酸盐生成的臭氧氧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热法合成介孔材料MCM-41及Fe负载的MCM-41(Fe/MCM-41),并通过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对氯苯甲酸(p-CBA)考察其催化性能.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 UV-Vi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比表面(BET)表征,表明所合成的MCM-41及Fe/MCM-41具有较规则的六方孔道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MCM-41与Fe/MCM-41的加入有利于p-CBA和TOC的去除,其中Fe/MCM-41与O3具有协同效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以滤后水为本底的连续流体系中,CeO2催化氧化抑制BrO3-副产物生成的效能.发现存在NOM的情况下,连续流O3/CeO2控制BrO3生成的优势仍很明显.分别考察了连续流运行状况下,不同的臭氧质量浓度、Br-质量浓度及接触氧化停留时间对O3/CeO2控制BrO3-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反应条件下,O3/CeO2都能明显控制BrO3-的生成.高臭氧投量(5mg/L)下,O3/CeO2氧化抑制BrO3-生成量的优势更明显,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降低了73.8%.本实验所采用的Br-质量浓度范围(0~3mg/L)内,实际水体中Br-质量浓度的升高并不会减弱O3/CeO2抑制BrO3-生成量的优势.延长接触氧化的停留时间到9.8min会使得O3/CeO2抑制BrO3生成的效能更高,建议实际生产中采用10min左右的停留时间为宜.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热法合成介孔材料MCM-41及Fe负载的MCM-41(Fe/MCM-41),并通过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对氯苯甲酸(p-CBA),考察其催化性能.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 UV-Vi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比表面(BET)表征,表明所合成的MCM-41及Fe/MCM-41具有较规则的六方孔道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MCM-41与Fe/MCM-41的加入有利于p-CBA和TOC的去除,其中Fe/MCM-41与O3具有协同效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Si/Ce比的介孔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铈原子成功引入介孔分子筛骨架.铈的负载量较小,分子筛具有典型的二维六方结构.随着铈含量的增加,介孔结构的有序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MCM-41介孔分子筛的性质特点;基于对MCM-41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过程的优点和缺陷分析,综述了用于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金属改性MCM-41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金属的种类;提出了金属改性MCM-41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某水厂滤后水,结果表明:臭氧化对UV254 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去除率为55.7%;去除CODMn的臭氧投加量以4~6 mg/L为宜,超过此范围去除率有所下降;NH3-N去除效果较差,部分出水甚至高于原水;改变臭氧投加方式可以明显降低溴酸盐(BrO3-)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8.
改性黄铁矿烧渣催化臭氧氧化水中活性黑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化的浸渍法制备负载铈的黄铁矿烧渣(CePyC)以提高黄铁矿烧渣的臭氧氧化催化活性.研究表明,pH在3~10范围内,O3/Ce-PyC体系对TOC去除率均维持在80%左右,反应速率常数相比于单独臭氧氧化提高7.22倍,克服了传统臭氧氧化对有机污染物矿化率低,反应受pH影响大的局限性.催化剂性质稳定,重复利用3次后TOC去除率仍在75%以上.表面羟基是PyC催化活性的关键,负载Ce后其催化活性显著增强,能够促进O3分解生成HO·而加速水中有机物的矿化.  相似文献   

9.
用浸渍法在活性炭上负载铈制备催化剂(Ce/AC),并用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对Ce/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影响.结果表明,Ce/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DMP的优化参数是催化剂投加量1.5 g/L,Ce的负载量0.2 %.在优化条件下,Ce/AC加入有利于催化臭氧氧化DMP过程中TOC的去除.质量浓度30 mg/L(pH=5.0)DMP反应60 min后的TOC去除率由以AC为催化剂的48 %提高到68 %,而单独臭氧氧化过程中TOC去除率仅有22 %.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取氧化镁催化臭氧氧化法来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黄II废水,对反应过程中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体积为300 m L的废水,污染物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当向废水中通入的臭氧量为1000 mg/h,加入的氧化镁量为0.4 g,反应温度为30oC,控制废水的p H达8.0时,降解率达到84.9%。氧化镁催化臭氧反应是发生在反应液中催化剂表面和溶液的非均相和均相反应,氧化镁催化臭氧分解成自由基,自由基对偶氮染料具有较好的氧化效果,通过氧化镁催化臭氧氧化链式反应过程最终达到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电絮凝-微滤法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絮凝-微滤组合工艺技术去除水中过量的腐殖酸,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pH值对去除腐殖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滤组合技术去除腐殖酸效果明显,电絮凝反应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为电流密度=3.17 A.m-2,极板间距=1.0 cm,pH值在酸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化学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水体中的腐殖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利用化学耗氧量测定仪测定水体中腐殖酸的新方法.本方法简便、快捷,腐殖酸与化学耗氧量(COD)可同时进行测定.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6.  相似文献   

13.
采用壳聚糖小球吸附废水中的腐殖酸,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壳聚糖小球用量、腐殖酸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小球吸附腐殖酸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腐殖酸的速率很快,5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pH值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壳聚糖小球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显著;在30℃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4.
腐钠处理染色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植酸系交换剂在处理工业废水中对染色污染物的除去率比较高,且工艺简便,成本低。本实验是针对印染废水用腐植酸钠和铝盐为絮凝剂进行处理的,着重讨论了腐植酸钠和铝盐的用量及废水的PH值对COD除去率的影响。发现此法有较高净化效率。为推广到工业处理废水提供了实验依据,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水源水中腐殖酸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中  宋刚福 《江西科学》2006,24(4):247-252
腐殖酸是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引起饮用水卫生和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对腐殖酸在饮用水源中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叙述,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腐殖酸的主要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一种测定亚硝酸根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基于稀硫酸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苏丹红B褪色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亚硝酸根的表面活性剂增敏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在30℃,反应时间从反应开始到3min为止,495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减少值,从而测定其反应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非催化体系吸光度A0和催化体系吸光度A的差值ΔA(=A0-A)增大约1倍.研究了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条件,测定了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为3.07×10-4s-1和表观活化能Ea为57.44kJ/mol.体系ΔA值与亚硝酸根的浓度在0.01~0.2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μg/L.用于泡椒鲜竹食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磷酸介质中以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为研究体系,探讨了该体系在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中的萃取催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65×10-7 g/L,线性范围为0.053-0.23 mg/L,用于测定蔬菜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对CHCl3生成势降解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腐殖酸为天然大分子有机物的代表物,研究了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去除规律.试验发现,催化剂的存在提高了臭氧对腐殖酸的无机矿化度,但并没有进一步改善臭氧化对腐殖酸分解产物的可生化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反应的初始5min和20min后,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三卤甲烷生成势降低明显,并且显著优于单独臭氧化.而在反应的中间阶段(5~20min),催化臭氧氧化与单独臭氧化对三卤甲烷生成量的影响差异很小.对比THMFP/TOC比值,推测单独臭氧化和催化臭氧氧化后,有机物中可与氯反应生成DBP的反应点逐渐降低.相对而言,催化臭氧氧化较单独臭氧化对这些反应点的减少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