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感知的分异性特征。借助城市意象理论,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各意象因子包含对应的意象元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游客的个人属性对意象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拓展历史街区意象空间范围,大力整合周边环境,突出历史街区文化意象元素,挖掘深厚文化内涵,针对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特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张博  杨永春 《甘肃科技》2010,26(20):134-137
运用"实地访谈"和"认知草图"等研究方法,通过居民对城市意象的空间感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成都城市空间意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居民对城市的意象以天府广场为中心,一、二、三环路为圈状向外扩张。居民意象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阶段,道路元素对居民城市意象影响程度高,而节点元素对居民城市意象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质性研究、认知地图以及问卷调查法,结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和中等尺度的校园空间的具体情况,对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校园空间意象要素的公众感知特点、分布特征以及意象感觉品质进行了研究,并与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意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于中等尺度空间意象要素的关注和把握与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意象在道路、边界、区域等要素的感知方式和特点上均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针对中等尺度的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调整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禾木村为案例地,以抖音平台上的视频为研究样本,采用ROST CM6.0进行词频分析,采用德尔菲法与文本分析的思路建立分类范畴,分析游客对禾木村的意象感知与情感属性,并探讨视频接收者的情感属性及其对游客传播的禾木村形象的感知与接收;同时,运用ArcGIS空间技术对抖音上有关禾木村的视频进行空间信息处理和表达,分析游客感知形象的空间性和游客居住地的空间性.研究结果表明: 1) 自然风光和建筑风情构成游客与广大网民凝视下禾木村的主体意象元素; 2) 游客主要来自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去禾木村旅游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 3) 抖音视频对禾木村形象传播影响了广大网民对禾木村形象的认知和态度,也激发其去禾木村旅游的愿望,但其对禾木村形象的展现呈现强观光性,弱文化性,未触及深层次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旅游空间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和存在形式,其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旅游体系的建设.该文以武汉为例,通过对网络游记进行词频分析以挖掘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感知,并据此对相应的旅游空间的可达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进而分析旅游意象要素的可意象性与旅游空间的可达性之间的关联和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旅游空间的可意象性与其空间和感知可达性整体相关性较低;部分旅游空间的可意象性和分布与道路可达性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该研究可为完善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营销策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意象空间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整理并归纳了意象空间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特点.将意象空间引入居住区的空间研究中,以张掖市新乐小区为例,对居民构想图的类型、构成要素及这两者的差异性特征,与城市意象空间的关系,以及意象空间研究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居住区居民构想图可分为3类,即序列型地图、空间型地图和单体型地图;居民性别、年龄和学历的不同均对居民构想图的级别有影响;居民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传统的5要素一致,标志物和道路是居住区意象空间的主要因子,构成要素存在着居民属性差异.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为规划设计的构思、重点的把握以及特色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促进规划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梁丹  曹奇刚 《河南科学》2012,30(8):1179-1182
通过景观图片认知和城市意象草图绘制及相关调查、访谈,对郑州市城市意象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郑州市城市意象总体表现为以二七广场为中心,以八横、八纵、两环道路为骨架形成的网格状系统.居民认知率较高的意象点(区域)多分布在三环以内,且集中分布在核心城区.随着都市区建设和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郑东新区作为居民新的意象区域和城市地标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节庆旅游反映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质素,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决定其发展好坏的利益相关者除游客外,还有地方居民.他们对节庆地方带来的影响与支持决定了节庆旅游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居民的地方意象是能较好预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的前因潜变量,但多为借代概念,缺乏本体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节庆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度相关理论,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探索性地将源自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维度架构应用于居民的地方意象之中,并以节庆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检验了它们与节庆影响感知及支持行为间的行为逻辑结构关系.研究发现:(1)源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居民地方意象能够在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模型得到验证,它包括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2)居民地方意象的认知意象与情感意象均对节庆影响感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整体意象对节庆影响感知的效应不显著;(3)节庆影响感知对支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节庆满意度能成功地中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间关系,助推了节庆支持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对顾客的吸引力强度事关中华老字号餐厅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和计量模型来分析其聚客力的形成机制。选取北上广中的9家老字号餐厅作为研究对象,经数据调研获得543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感知魅力量表,基于多项逻辑模型(multinominal logit model, MNL)、积乘竞合相互作用模型(multipl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model, MCI)及方差分析模型,分别探究感知魅力和到访阻力对消费者选择意愿与到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华老字号餐厅的感知魅力由传承性、时尚性、营销力和集聚性四个因子组成;2) MNL模型、MCI模型展现了较高的拟合度,感知魅力四因子与到访阻力对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3)以城市分群拟合上述模型,发现消费者的选择意愿因城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到访意愿存在距离带、感知魅力及怀旧倾向的显著差异性;5)中华老字号餐厅存在一批高度忠诚顾客,是其发展下去的中坚力量。本研究基于空间行为模型来探讨中华老字号餐厅的消费者选择机制,对中华老字号餐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城市大型广场空间设计中,景观设计起到了非凡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景观设计的要素与方法成为评价城市大型广场的功能、风格以及观感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好的景观设计应该在充分满足广场的使用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创造空间的整体形式美、深层意境美和精神内涵美。面对城市特色丧失和城市面貌日渐趋同的问题,如何通过城市广场空间的景观设计手段来体现地域文化,进而展现城市特色和人文精神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城市大型广场的地域性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地域特色性景观设计手法在城市大型广场建设、维护以及使用中的作用。并从旧广场改建和新广场兴建两方面探讨了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神经网络在产品感性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消费者的感性意象提取,运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建立感性意象与产品设计元素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例论证了关系模型的有效性和快捷性,同时寻求能够指导设计师创造出符合消费者内心期望产品的有效途径,辅助产品设计以消费者感性需求为导向的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良好场所空间.其处理手法有环境引入手法、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 近年来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缺少儿童参与, 成人化设计导致城市邻里空间不足以吸引儿童开展体力活动, 产生了一系列儿童健康问题。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骚子营社区, 运用感知地图方法, 对6~12岁儿童户外活动环境感知及理想邻里环境意向进行调查分析, 共获取儿童感知地图38份。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对邻里空间的感知结构包括3种模式, 即“活动场所+活动路径”、“路径”和“场景”; 第一种模式对应的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水平较后两者高; 恶劣的卫生条件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是弱化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的消极环境因子; 游戏与运动设施、水景、树木花卉、软质铺装及座椅, 构成促进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的积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各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由粗放式的发展到精细化的转变,千城一面现象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空间感知出发对千城一面现象的改善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得出千城一面是人们对城市空间感知而形成的一种意象;其次,对空间感知角度下千城一面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要素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基于空间感知与千城一面之间的关系,对影响空间感知的空间塑造与心理要素两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来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商业是城市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商业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吸引人流,商业设施应设于人流量多且易于到达的区域.笔者基于南京河西新城北部地区,通过可达性与空间句法集成度分析,模拟预测地区级、地区次级的商业区人流聚集的情况,研究发现空间实体距离与心理感知距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差异,并尝试解释造成这些差异的空间影响因...  相似文献   

16.
进入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辖区,蠡墅商贸区内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一眼望过去,好又多大卖场、新岛咖啡、美之国家居广场……苏蠡路、澄湖西路上酒店林立,大型购物中心、高层写字楼及高级公寓簇拥,金融、商贸氛围浓郁,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两旁绿化、亮化配套设施一应齐全,这是长桥街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板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道是维系城市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空间场所,提升绿道景观感知的丰富性,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绿道已逐步成为现代城市研究的热点和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选取合肥市新老城区3个绿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使用者对绿道景观感知的满意度,辅以Pe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整理出影响城市绿道景观感知满意度的核心因子,并建立满意度回归方程.研究表明:总体上使用者对于城市绿道景观感知较不满意;测度体系中有6个评价因子与绿道景观感知满意度关系密切,且触觉感知在景观感知满意度影响因子中占有较大比重.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探讨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伟 《科技信息》2007,(33):161-161
通过对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的种类和性质的学习,并对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的意象分析,总结出对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广场是集城市经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场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场所精神的良好营建是表达广场空间意义乃至城市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发展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针对中国当代城市广场设计中表现出的形式特征做出分析,探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并提出相关想法,为当代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提出应用手机信令数据, 基于空间模式单元(Spatial Pattern Unit)进行人口动态分布估测和人口属性识别的方法, 并以北京为例开展实例研究。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 结合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和腾讯热力图数据, 对人口布局进行分时段估测, 分析人口分布的时空间动态特征; 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 以人口社会经济属性和通勤出行特征等关键指标, 对调查的种子空间单元进行模式分类和识别, 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全域地域空间的人口属性估测识别, 最后对估测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所提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监测人口布局动态、针对人口属性布局商业服务和合理规划城市设施等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