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们对凉爽气候环境的需求产生了避暑旅游这项旅游活动。文中以此为着眼点,选取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等10大避暑胜地,分别从盛夏气候舒适度、旅游资源价值、区位可达性等三个方面,对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测评。结论如下:(1)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是凉爽气候、优美景物、方便交通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从气候因素来看,盛夏与区域中心高温城市温差在10~12℃之间,是避暑旅游地形成最佳气候条件;(3)文中将盛夏接待客流量看成是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显性指标,分析了与三大因素的关系,发现避暑气候指数、景观资源、交通区位是其最重要的三大影响因素。该研究为避暑旅游地建设及旅游活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活动逐渐盛行,而近年来全球的气候变暖,暑期高温使得避暑旅游活动成为最大旅游需求.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是山地型高原,拥有的避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有效利用的却很少.因此,如何科学的选择避暑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基于山西省范围气象站点气温、湿度、风级数据(6月、7月、8月)和山西省SRTM 90 m分辨率原始高程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法,对山西省的湿度、气温、风速三个气候条件影响的人体舒适度,与坡度、坡向、高程、地形起伏度、相对道路距离分别进行单因子分析,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级,划分出不适宜、适宜、最适宜三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有46.99%的区域最适合避暑.结合山西省具有避暑潜质的41个旅游景点,筛选出最适宜的避暑旅游景点20个,为游客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119个气象站夏季日值和小时值,通过建立内蒙古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和避暑旅游气候资源评估指标,分析评估避暑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1)内蒙古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总体上呈良好水平,3级较适宜以上的避暑旅游日数在6—8月占比达到47%~73%;(2)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在6月呈两边高中间低、7月呈东北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8月全区避暑气候舒适度普遍较高;(3)西部和东部地区的避暑旅游高影响天气影响度高于中部地区;自西向东,暴雨、高温、大风天气影响度分别呈“N”“V”“反N”字形分布趋势,雷暴天气影响度呈递增趋势;(4)内蒙古避暑旅游气候资源丰富区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时间持续性,中西部的资源丰富度和持续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旅游影响又称为旅游效应,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所引发的种种利害影响。按照旅游影响的内容结构划分,旅游影响可以分为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总结出国内学者对旅游影响研究的阶段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桑玉强  李分  张劲松  贾长荣 《河南科学》2012,30(9):1395-1398
利用小浪底生态定位站2006—2010年的气候资料,选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湿度等指标,分别利用中部地区舒适度指数评价方法和奥利弗舒适度评价方法对济源市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济源旅游出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源市5月和9月旅游舒适度最高,属于旅游气候上的黄金时间.3,4,10,11月气温相对适宜,气候相对舒适,有利于游客出行.6—8月气温相对比较高,可以开展以登山、戏水等活动为主的避暑旅游活动,可利用的旅游资源有王屋山、黄河三峡、九里沟等,其中6月下旬—7月上旬可以开展颇具特色的小浪底观瀑节旅游活动.12—2月气温低、风速大,可以开展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的旅游活动,如参观城区的济渎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农户参与是关键,而农户的参与决策受制于自身感知.以河南省万仙山景区3个旅游专业村为例,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EM模型,探讨了农户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感知与其参与决策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农户支持景区发展的意愿深刻影响其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决策,影响系数为0.28;(2)农户对景区内旅游产品或项目状况的感知、旅游经济收入状况感知、旅游开发过程中环保状况的感知,直接影响其参与旅游活动的决策,影响系数分别为0.053、0.128和0.023;(3)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政策环境(景区管理体制)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决策影响最大,影响系数高达0.54.和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农户决策方案具有一致性,几乎不受个体特征影响.基于研究结论,就如何调动农户参与旅游经济活动的积极性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气候学基础理论出发,对目前用于评价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若干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其中的综合舒适度模型为基础,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及实际问卷调查,建立了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STCI)。借助此模型,对全国244个城市发展避暑旅游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基于新模型评价下的排名与《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传统综合舒适度模型下的排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存在部分未得到有效开发的潜在避暑旅游地,这些地区具有极佳的避暑气候条件,却因区位不佳、知名度低等原因而未获得关注;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和高海拔的西南地区是我国最适宜开展避暑旅游活动的2大区域,集中了我国大部分具有优越避暑气候的城市;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避暑旅游城市排名存在一定的争议;黑龙江省绥化市、云南省保山市等7个城市具备极佳的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发展为避暑旅游城市。基于上述发现,为旅游者的出行决策和政府的旅游业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宁市是近些年来夏季避暑旅游的热点城市,"夏都"、"避暑"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本文通过对西宁以及"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旅游气候条件的横向对比分析认为,西宁市是中国境内温带地区内陆高山、高原型避暑城市中唯一具有"凉爽城市"天然气候条件的城市之一.通过对游客可感知的气象要素和气候舒适度计算分析认为,6、7、8月西宁市气温接近17℃的最适温度下界,风速2m/s,湿度在70%左右,日照时数达到7~8h/d,生物气温指标在清凉和最舒适之间,6、7、8、9月4个月份中晴天日数较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8、9、10月可以达到90%以上.有效的晴天日数加高质量的空气组合为西宁市夏季旅游业提供了"清净凉爽"的旅游气候资源,在2013年"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西宁市是最适合夏季避暑旅游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9.
旅游呼唤审美:—浅析旅游审美活动的主、客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旅游审美活动的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产品入手,结合旅游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审美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即旅游需要审美。  相似文献   

10.
黑色旅游是一种敏感性的旅游活动,在国内,尽管属于黑色旅游范围内的服务和活动已经开展,但业界和理论界对黑色旅游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分析黑色旅游活动内涵和动机类型的基础上,对黑色旅游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析,促进人们对黑色旅游内部机制的了解,希望政府和人们能够关注和正确的理解黑色旅游.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大学生是参与体育旅游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福州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具有消费水平总体不高,喜欢结伴出游,偏好休闲型体育旅游产品等特征。大力发展福州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应注意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旅游市场竞争逐渐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过渡到了品牌竞争,以旅游地为载体的区域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福州具有旅游区位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和旅游资源丰富的条件,通过实施更新品牌定位、设计旅游形象、整合品牌资源、强管理重服务的战略措施,塑造福州市旅游品牌。最终推动福州市旅游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在提取乡村景观类型的基础上,对福州郊区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及其组合形成的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丘陵山地针叶林景观构成了福州郊区乡村景观的基质;丘陵山地农田景观与森林基质构成有特色的山岳森林田园风光;乡村景观多样性高,可满足多种乡村景观旅游审美需求;平原城市景观和丘陵山地人工马尾松林景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残疾人旅游业还处在市场起步阶段,但残疾人人数众多,潜在市场广阔,但社会对残疾人旅游关注度不高。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基本生活消费,残疾人的旅游需求亟待重视。以福州市为例,对福州市主要景点的残疾人旅游无障碍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景点的无障碍环境满意度进行了测评,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节点、旅游通道、城市旅游区3个要素入手,对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最佳布局模式是带状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州市旅游业的反思,在分析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特点,提出采取提炼旅游形象、更新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等创新措施,促进其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热资源是一类备受青睐的新型绿色能源,虽研究已久但缺乏结合多源环境因子进行建模研究。以福州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城市热异常越级融合提取算法(UTLFAE)处理由Landsat8反演所得的地表温度消除城市热岛,将燕山期侵入岩划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证据因子作为改进,使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融合地质背景、地理背景、地球物理3类数据共7个因子进行建模,并结合地热温标对圈定的地热潜力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城市热异常越级融合提取算法能兼具大窗口与小窗口的提取特性从而尽可能地完整识别出城市热异常区域,主要水系对福州地区地热资源影响最大,燕山早期侵入岩对福州地区地热资源的影响大于燕山晚期侵入岩。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加权信息量模型预测能力优于信息量模型。福州地区地热资源模型表明,高地热潜力地区的分布与主要水系的分布具有明显关联性,市区、县区附近区域的地热潜力均较高并以福州市区、永泰县区、连江县区3处最为突出。永泰县区、连江县区能作为地热生态示范区与地热旅游品牌建设的优选区,未来可以考虑在闽侯光明、闽清汤兜两处开展干热岩远景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福州温泉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泉是福州市的一大资源和优势,温泉旅游将成为福州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州温泉旅游开发的优势(STREN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并据此提出福州温泉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审美差异对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 --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为例,剖析了旅游专业人员与普通公众在旅游资源的审美上存在的四个方面差异,主要表现在:普通公众在审美方法上的单一、片面,自然景观审美上偏好奇特造型地貌,对文物古迹缺乏审美兴趣,以及具有休闲娱乐的审美倾向,这些审美偏好和倾向的存在对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中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旅游交通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市旅游交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发展福州市旅游交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