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制动工况为例,对副车架初始设计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和模态分析,然后利用ANSYS对副车架进行尺寸优化,在强度允许范围内,减小副车架零件厚度,达到减轻副车架质量的目的,最后对优化后的副车架强度和模态频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副车架总质量减轻9.5%,说明该轻量化方法是可行的,为今后的副车架设计及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轿车副车架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结构模态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以桑塔纳2000型轿车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锤击激励法和白噪声激励法进行了模态试验,又应用自编的3种模态参数识别软件作模态参数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某混凝土搅拌车副车架为研究对象,介绍一种合理可靠的轻量化设计研究方法,实现了副车架轻量化设计的预期目标。首先,应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主副车架的数值仿真模型,对弯扭极限工况下副车架的静载强度进行仿真分析;通过静强度实车试验,验证了数值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根据体积最小化理论,应用Optistruct软件,优化副车架的结构厚度,并提出斜支撑加强板设计的新方案。最后,通过刚度特性的数值仿真,探究了轻量化后主副车架的刚度匹配性;并通过道路动态实车试验,测得副车架轻量化前后的载荷谱;利用Ncode 8.0软件处理,分析了道路载荷谱,结合高周疲劳寿命理论,对比研究了副车架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轻量化方案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继承性;静强度仿真与试验、刚度匹配性分析、动态疲劳试验相联合的研究方法,提升了副车架轻量化过程的科学性;最终使副车架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改善,并实现减重120kg。  相似文献   

4.
周瑾  纪金亮 《创新科技》2014,(14):68-70
本文以麦弗逊式前悬架系统中的副车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因底盘结构布置的影响,设计的两种不同加强管梁结构的副车架总成的强度和模态对比分析。包括在两种制动工况和两种侧向力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对比,以及分别在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下的频率分析与振型分布对比,为副车架的后续结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赛车车架结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方程式赛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来实现赛车车架结构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利用CATIA软件平台建立某方程式赛车车架三维实体模型,运用CAE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建立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车架静态条件下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的分析,找到车架弯曲强度和扭转刚度富裕部位,通过减少管件的使用数量、减薄相对应管材的壁厚、减小直径,达到车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工程自卸车车架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国梁 《科技信息》2010,(19):I0067-I0067,I0086
采用UG及ANSYS软件建立工程自卸车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兰索士法对该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其固有频率及振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发动机和车架的共振,为整车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Hyper Mesh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某引进车型前副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解决了在CAE软件中修改和重建几何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副车架结构的几何模型和以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副车架进行结构静力分析,计算该副车架在垂直受力工况下的刚度、强度,并对比台架试验结果,可为副车架结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车架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思远 《河南科学》1994,12(4):327-330
利用锤击法对自行车车架作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得到了车架的前七阶固有频率、阻尼,证实了自行车车架主管与上弯梁交点处振动疲劳断裂的原因。并根据所得数据做结构设计修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满足频率、强度、刚度约束的前提下,通过尺寸优化实现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FSC)赛车车架的轻量化设计.首先,根据FSC规则要求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其次,设置5种静态特性分析工况、5个重要部位的刚度分析工况与前六阶自由模态分析工况对车架结构进行性能分析,构建以质量响应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材料的许用应力、重要部位的许用刚度和发动机的激振频率为约束条件,以车架管厚为设计变量的尺寸优化模型.最后,通过序列线性规划对非线性优化模型进行近似求解,取得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FSC赛车车架降重5.34kg,减重15.7%.  相似文献   

10.
自卸车一般用于松散物料的装卸和运输,副车架作为其重要承载部件,设计中应确保与外部振源不会发生共振。该文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某型自卸车副车架模型,并通过Simulation插件计算出该车架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原设计可有效避开振源频率,整个方法实用高效,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电动轮自卸车车架的结构进行有限元模型简化,分别用板单元计算模型,梁单元计算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得出了既简单又符合工程实际、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使用有限元方法对某新型燃料电池车车架进行模态分析,了解了车架动力学特性,初步探索了进行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段式大型客车车架模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利用I—DEAS软件对某客车三段式车架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车架的模态振型,从整体考虑车架的刚度与强度问题;对该车架进行了动态激励下的响应分析,并对车架上几个关键点的响应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从理论上对该车架的整体性能及局部关键点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沙滩摩托车车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沙滩摩托车车架的模态分析,找出了摩托车发生共振的原因及共振频率,并给出了前六阶频率的振型.同时给出了利用有限元法对沙滩摩托车车架建模及模态分析的计算过程,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为车架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我国汽车的设计水平,为改型及优化设计打下基础,根据一机部汽车局编制的科研任务,我们参加了《汽车车架传递特性的研究》课题,本文是该项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本课题是由长春汽车研究所主办负责;我们的工作得到汽研所吴士铎、黄敦扑工程师,长春汽车厂设计处孙长富同志的支持与帮助。汽车厂提供了测试用的车架。陕西机械学院机床教研室只辉、郭涛同志协助进行实验,力学教研室裴君培付教授审阅了初稿,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6.
构建副车架有限元模型,经过静强度和模态分析,其静强度远小于材料屈服极限σ_s。第一阶频率过低,影响乘坐舒适性。基于Isight优化平台,以质量最小化和第一阶频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1.2倍最大应力小于σ_s为约束条件,以副车架各零部件厚度为设计变量,并结合响应面法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副车架在满足强度要求时,质量减轻了12.1%,前六阶频率均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元分析装载机前车架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载机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前车架容易破坏的问题,建立了装载机整体及前车架有限元分析实体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装载机的前车架在不同的工况下的载荷特征,并确定前车架最大应力发生的工况及应力集中位置,为改进前车架的结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牵引车车架轻量化设计中设计周期长、设计难度较大和过分依赖工程师经验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试验设计 (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联合仿真获取车架性能表格数据.其次,基于TabNet算法、贝叶斯优化算法和沙普利增量解释理论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 SHAP)构建出BS-TabNet模型,用于学习车架性能表格数据,生成车架代理模型.最后,采用莱维飞行策略对麻雀搜索算法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进行改进,得到莱维麻雀搜索算法 (Levy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LSSA),用于求解车架轻量化任务,找到最优车架结构参数.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BS-TabNet模型在准确性、稳定性和可解释性三个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评价,其准确度达到了0.98左右,稳定性提高50%以上,而且具有更强的可解释能力,解决了深度学习在表格型数据上表现较差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群智能优化算法,LSSA算法能够寻找到更好的优化结果,在满足其他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车架质量减轻5.64%的轻量化效果.智能轻量化设计方法将人工智能与车架轻量化设计相结合,能够节省大量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
以某大豆收获机的车架为对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对车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和模态仿真分析,对车架样件进行模态试验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和结果的正确性。对车架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以车架固有频率和动载荷系数为2.5时材料的最大许用应力为约束,以车架质量最小为目标,进行了轻量化优化设计,优化后底盘车架减质量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