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渗岩心物性参数与应力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地应力是影响低渗油气田地层参数的重要因素。尤其直接影响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等。通过室内试验,利用围压模拟地层应力,研究了有效应力与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岩石压缩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渗岩心渗透率,孔隙度及压缩系数对有效应力变化较为敏感,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呈指数递减,试验发现,在有效应力的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岩心弹塑性变形,在测量过程中低渗岩心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2.
郭云尧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
岩心气体渗透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岩心的气体渗透率是围压的函数。随围压的增加,气体渗透率逐渐变小。围压对低渗透率岩心的影响比高渗透率岩心大得多。同时还表明,岩心的气体渗透率是不可逆的,从最高围压下逐次降压,渗透率逐渐变大,到一定大时且出现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3.
确定低渗岩心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关系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储层岩心在有效上覆压力增大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定义应力敏感系数的新方法,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得到了应力敏感系数与初始渗透率的关系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定义的应力敏感系数不受实验中所测数据点个数的影响,并且与实验岩心所受的最大围压无关;用二重乘幂函数式可表征出任意初始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的关系,能方便地确定地层条件下储层渗透率,并能对油气井产能作出正确评价。应用该方法可以计算非均质油气储层开发过程中任意渗透率的变化动态,为建立低渗变形介质油气藏渗流模型及进行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低渗储层岩心在有效上覆压力增大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定义应力敏感系数的新方法,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得到了应力敏感系数与初始渗透率的关系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定义的应力敏感系数不受实验中所测数据点个数的影响,并且与实验岩心所受的最大围压无关;用二重乘幂函数式可表征出任意初始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的关系,能方便地确定地层条件下储层渗透率,并能对油气井产能作出正确评价.应用该方法可以计算非均质油气储层开发过程中任意渗透率的变化动态,为建立低渗变形介质油气藏渗流模型及进行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油田长岭火山岩气藏基质岩心、裂缝充填岩心、裂缝-基质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油藏条件下的应力敏感实验,以储层原始有效覆压下的渗透率为基准渗透率评价了该火山岩气藏的应力敏感程度,并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裂缝-基质岩心具有中等偏强的应力敏感性,基质岩心和裂缝充填岩心应力敏感程度较弱.这与用传统方法评价的3类岩心均具有极强应力敏感性的结果偏差较大,火山岩中天然缝和人工缝的闭合是造成应力敏感性的主导因素.由于有效覆压变化引起的渗透率损失主要在低有效覆压范围内(<20 MPa),而这种情况在整个油气藏开发期内可能并不会存在,因此认为新评价方法更加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效应力对低渗低孔介质孔渗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油田开发,地层内孔隙压力逐步降低,岩石骨架所受到的有效应力随之增大,岩石的物性参数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减小。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体积压缩系数与作用在岩石上的有效应力的关系实结果表明有效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产生不可逆伤害,而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小,孔隙压缩系数仅仅是有效应力的函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影响超低渗岩心气测渗透率准确性的因素及主要参数,通过对气测渗透率测试计算公式分析、室内对比实验,发现影响超低渗岩心气测渗透率准确性的因素有:入口气体压力及出口气体流量、岩心样品长度及直径测量的准确性、测试围压及测试稳定时间.对影响因素进行逐项分析,分析这些参数产生的误差,得到了主要参数的最佳设置范围. 相似文献
8.
致密储层中常具有裂缝发育特点,裂缝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明显改善。裂缝类型和充填程度不一样,随着围压的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幅度也不同。一般是构造缝和充填少的裂缝闭合程度高,物性变化大。同时指出,在20MPa内,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很明显,以后趋于平缓,而且渗透率的降低幅度远远大于孔隙度的降低幅度。孔隙度一般会降低20%,渗透率一般降低到90%。 相似文献
9.
针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研究了一种对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岩心有效应力系数,分别进行变围压、变内压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不同有效应力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实验岩心的有效应力系数介于0.39和0.57之间;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会夸大应力敏感程度,基于本体有效应力会削弱应力敏感程度,经本文测定的有效应力系数修正的有效应力评价应力敏感为中等偏弱,对产能的影响结果与变内压实验测试结果非常接近;在生产压差为10 MPa时油井产量下降6.91%,生产压差为20MPa时油井产量下降14.77%。因此,建议在应力敏感性评价及对产能影响分析时采用有效应力系数修正的变围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庆油田地层压力相近的一千多口采油井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四个物性参数中孔隙度对压裂效果最为敏感,其次是渗透率,再次为储层厚度,含油饱和度为最不敏感的因素。而在实际油藏中由于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范围较小,储层有效厚度的变化范围很大,使得在实际压裂选井选层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储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该关系可以通过灰色关联法确定。对长庆油田某一区块7口井的压裂实际表明,以储层物性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分析为基础的灰色关联评价法能较好地符合油田实际压裂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实验室测定岩芯应力敏感性通常采用变外压恒内压方式测试,该测试方法与气田实际开发过程中上覆岩层压力不变,流体压力变小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提出了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方法,采用苏里格低渗岩芯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变内压恒外压测试和变外压恒内压测试。研究表明: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比变外压恒内压测试应力敏感性更弱,随多次应力敏感次数增加,应力敏感性变弱,甚至趋于一个极限。为气井动态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对研究低渗气藏相对高、中、低渗岩芯在多次升降压过程中的应力敏感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根据陶压煤矿数年来大量观测资料,从造成冲击地压的多种因素中,分析确定了该矿深部构造应力场。并从自重应力、煤与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应力和采动集中应力等方面,论述了冲击地压的成因机理,这对开采深部煤层和有效地控制冲击地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各向异性、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现象是低渗油藏最显著的特征。建立了同时考虑以上三因素的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考虑方程强烈的非线性,用近似的解法求出稳定渗流以及不稳定渗流方程的解;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得到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生产时动边界的运动规律、地层压力分布特征以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地层激动区边界以椭圆形式向外拓展,改变了井网合理井排距;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使油井产能降低,边界移动速度变慢,单井控制面积减小,增大了油藏的开采难度。 相似文献
15.
开滦赵各庄矿为我国煤矿中最深的矿井,而且唐山地区又是我国地震活动地带。因此,在井下深部存在着较强的地质构造应力,井下采场及巷道所受的矿山压力也特别大,严重地影响到生产的安全。为确定井下深部地应力的状态,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孔壁应变式的应力解除法,使用的仪器是三轴应变计。通过测量及计算,得到最大主应力为85.4MPa,即为自重应力的3.3倍。其方向为:倾角为近水平方向,方位为近东西向,这个结果基本上符合本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也与地震及地质部门在华北地区测定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说明这次测定的结果基本上是正确的,为深井开采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图7,表5,参4。 相似文献
16.
含启动压力梯度油藏的两相渗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根据BucklyLeveret不混溶两相渗流驱替理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对水驱油两相渗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含启动压力梯度油藏中线性水驱、径向水驱、垂直裂缝井水驱和水平井油水两相渗流的解析解公式。对于含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两相渗流的效果受相渗曲线、注入速率、油水相启动压力梯度和重力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不仅增大了原油的开采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增大注入速率可以减少启动压力梯度对两相渗流的不利影响,提高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因此,开发低渗透油藏,应采用小井距、大流量、大压差的注水开发方案。对于倾斜地层,应尽可能采用从高位井注入,从低位井采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谭云亮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本文分析门头沟井田构造应力场及冲击地压的分布特点,探讨二者的必然关系,提出合理巷道布置、开采程序等预防途径,对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效唑浸种明显提高小麦幼苗抗低温胁迫能力,使麦苗在低温下生长受阻减轻;叶片电解质渗漏率降低;叶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延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积累显著减少.低温下5d,对照组叶绿体超微结构严重受损,而处理组中未受破坏因此,高效唑浸种对提高小麦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应力集中对巷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而说明了巷道“冒顶”、“地鼓”及侧边岩体破碎产生的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储层研究出现的许多错误认识,是由于实验手段的不正确和缺少理性的科研方法所致。低渗透储层发育一些微裂缝,但裂缝开度小,连续性差,在地下被迫闭合(地下没有张开的缝),因此,渗透率极低。低渗透储层的微裂缝与粒间孔隙相当,因此,为单一介质,而不能称作双重介质。低渗透储层的岩石高压缩性和强应力敏感是由实验的系统误差所致,根本不是岩石自身的性质。滑脱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属于实验假象,其实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