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一首《元日》把爆竹载春入户描绘得脍炙人口,而明代诗人瞿佑的“天花无数月中开,五彩祥云绕绛台。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更是把烟花绽放的绚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其诗作《元日》中有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一个社会主流人群不为熟知的边缘群体,直销人有没有感觉到这份浓厚的节日气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人过春节,一定会贴春联!红彤彤的春联展现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给春节增添了喜庆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并非一开始就是春联,这句话有点绕口,但是意思很易懂。王安石在这首著名的《元日》中就提到了春联的前身,你知道是哪个词吗?"新桃换旧符",诗中"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就是春联的前  相似文献   

4.
陈永群 《少儿科技》2023,(Z1):14-15
<正>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在古代被称为元旦,元乃第一,日出为旦,元旦的意思是新年第一天。近代,为破旧立新,人们把“元旦”之名“送”给了公历1月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易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5.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对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诗,注家们对诗所咏何处,历来争议颇大,以致于对诗的内容和创作时代造成一些曲解。  相似文献   

6.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7.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序幕刚刚揭开,苏轼就上书神宗皇帝,极论新法之不便,因而受到排挤,贬补外任。他在各地从政的过程中,“见事有不便于民者”,抱着“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的动机,从现实生活出发,写下了一些反映新法流弊的政治讽刺诗。关于苏轼反青苗法诗,在“乌台诗案”审讯中被指控的有五首,但其中纯系捕风捉影,不足深论。本文仅就《山村五绝》之四及《吴中田妇叹》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997年第3期《随笔》杂志发表的李国先生的《乌台诗案》一,关于“乌台诗案”与王安石与苏轼的关系等问题与史实不符,有关结论也不难免主观臆断之嫌。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春风》一诗中,写下了"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的诗句.这句诗和本文的标题,都包含着物候学上的一个基本规律——物候现象发生的顺序相关性.所谓物候现象,简单地说,主要指在地理环境中周期性发生的一些宏观的自然  相似文献   

11.
北村的《诗八首》展示了基督信仰的向往、感动、苦难、赞美、弃绝、救赎、平安、前行的八个历程,在一个无法抒情的时代,抒发了一种真挚的信仰和情感。对基督信仰的真实体会使得北村赋予了《诗八首》非凡的内涵和超越的向度以及心灵的幸福和灵魂的大美。《诗八首》导引了一种生命,即人心的纯正与美好。北村把信仰生命和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诗八首》是信仰中被释放的心灵的成熟、自由之歌,是重生的心灵在湛蓝的天空诞生出的精致的赞美。  相似文献   

12.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这是李白题为《春思》的一首爱情诗。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诗人以少妇的口吻,用简炼的笔法写景抒情,全诗紧扣“春思”二字;前两句借景起兴,寓情于景;后四句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整首诗情调浑然而为一体。短短的六句诗,把闺中少妇触春景而思夫婿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少妇对丈夫深沉真挚的爱情。语言清新明快,形象鲜明生动,确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相似文献   

13.
周朝明 《当代地方科技》2009,(7):153-153,156
《红楼梦》一书中共有十四首未解之诗,除了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猜俗物之外,还有宝钗两首,宝玉、黛玉各一首。现公之于众,与天下研红者共分享。  相似文献   

14.
有关谜语诗《花影》,还有一场官司得打一打,苏轼的诗句云:“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他以花影影射王安石新党——他自己的反对派。第一句指王安石1○7○年(熙宁二年)拜相执行新政,换上了一班人马(重重叠叠);二句指保守派尽力想撵他下台没有成功;三句指1○75年(熙宁七年)安石被罢相,四句指次年安石又出任宰相。写出了两党斗争的激烈性,时间吻合寓意合情合理。这作为“花影”,本身已是谜,加上寓意,就是“谜中谜”了。可是却有人说这首诗是南宋谢枋得写的。寓意认为是以花影比喻新的传统和习俗势力,难以排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诗》第69册《林景熙·三》据清戴第元《唐宋诗本》卷六二辑录佚诗一首,题《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实误。此为宋王十朋诗,见《梅溪集》后集卷十九,应加订正。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马》是一首倍受人们喜爱的诗歌,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画。这首诗语言平易,貌似简单,意境却耐人寻味且极具乐感。  相似文献   

17.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写雨的诗有50多首。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以“雨”命题的诗(38首);(二)写“雨”却不以“雨”命题的有《白帝》等;(三)诗中带有“雨”的句子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纵观杜甫写“雨”诗,有三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18.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艺术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直而不野”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古诗十九首》从属于广义乐府、叉与文人创作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直”突破了“诗骚”的传统,保留了汉乐府言世俗之情的特质,《古诗十九首》的“不野”叉将文人的深邃和精致融入民歌中。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文人诗创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诗人玉屑》卷十七引《西清诗话》:宋欧阳修(《高斋诗话》说是苏轼)见到王安石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之句,觉得好笑。因“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所以他同王安石开了个玩笑,在他的诗稿上戏批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但王安石并不服气,他以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自己辩护,反过来责怪欧阳修“不学之过”。可见王安石是把“秋菊之落英”的“落”理解为飘落、掉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