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金融合作作为其基础核心环节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安徽融入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不仅有利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安徽融入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合作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修正DEA模型测度1999-2013年区域农用地资源利用效率值.通过ESDA模型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以提升为主要趋势,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农用地利用总体表现出技术效率驱动模式.全局上,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效率高(低)的城市空间表现集聚分布.局部上,效率H-H类型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地区,H-L类型主要集中在杭甬、宁镇及皖江地区,L-H类型主要集聚在苏中、皖南及浙西南地区,而L-L类型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皖北及皖西地区.最后,结合效率空间格局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基本特征,特别分析了江浙沪三地工业结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工业结构并不十分合理,上海产业竞争力薄弱,而江苏产业竞争力较强。最后根据长三角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泛长三角地区14个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1951~2010年近6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THI)作为因子进行分析,对照分级表得出14站近60年的人体舒适度级别,并以每10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人体舒适度区的划分和变迁分析,利用sufer软件绘制每10年的THI克里金插值等值线图。结果表明:泛长三角地区近60年来,极为舒适和极不舒适的月份数量都较少,2级、3级、4级舒适度的月份数量较多,舒适度空间分布不均,东南沿海比西北内陆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地区,运用空间自相关、趋势面分析和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探索分析了区域创新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泛长三角区域创新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现象和高低值集聚特征,并且是由经济基础、政府支持、空间区位、信息技术、科技人才及科研经费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杨成骏  时平 《科技与经济》2015,28(3):96-100
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研究地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比分析苏浙沪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变动特征。静态方面,通过苏浙沪2002—2012年不同阶段海洋产业产值的变化及资源支撑性海洋产业资源分布特点,了解苏浙沪海洋产业发展格局,结果表明,江苏相较于浙江和上海产业总产值增幅明显,苏浙沪整体海洋产业向均衡化发展。动态方面,通过产业结构变动值和区位商,分析苏浙沪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特点以及主要海洋产业空间集聚状态,结果表明,苏浙沪海洋产业结构主体往"三二一"方向发展,苏、浙海洋产业结构变动明显,海洋结构优化政策效果显著,上海海洋产业结构比较稳定,发展重点转向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海洋产业集聚方面,苏浙沪第二、第三产业基本形成集聚状态,各主要海洋产业随着区域发展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整体向集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高新区从创立至今,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采用DEA方法分析国家高新区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发现目前多数高新区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处于无效的状态,剖析了其内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对加快国家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决定科技进步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有关专家的评价方法,选择区域经济总规模指数、区域经济增长指数、区域工业化程度指数、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区域技术指数、区域人口文化素质指数、区域城市化指数、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等8个因素对泛长三角区域科技进步进行分析。泛长三角区域技术进步的差异反映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推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将更好地促进区域间科技进步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9日,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工作会议在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举行。上海市科委、安徽省科技厅的相关领导以及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大型精密仪器协作网办公室等各省市项目承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孙妙青 《科技信息》2013,(11):296-297,329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由于具备良好的经济贸易基础,其现代物流系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作用,而区域内物流园区的良好规划和发展将保障着整个地区的物流的有效运作。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发展背景、趋势以及规划和运营模式等现状,重点提出了对珠江三角洲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以及在区域合作运营方式的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该地区的物流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发展要素、协调程度、发展机制等方面,对“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当前理论界一致唱衰“珠三角”、看好“长三角”的观点作了反驳,指出“珠三角”的前景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13.
在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背景下,六安旅游业应以文脉为根本、以主题为中心、以品牌为方向,实现旅游主题、旅游线路、旅游品牌、旅游设施等方面的整合开发与营销。  相似文献   

14.
从海峡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中,找到不同经济区发展模式的异同点。分析了各经济区不同的区位条件和产业模式,得出海峡经济区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提出海峡经济区应采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以2012年江苏省公布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并比较当前这两个区域内部现代化水平的层次结构.研究结论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这类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共同关键因素为经济转型、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两区域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必须重视环境改善因素.但两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差异在于关键因素的具体指标排序差异明显.当前两区域内部的现代化特征均为三层次结构,但长三角是以上海为第一层次的单核结构,而珠三角是以深圳、珠海和广州为第一层次的三核结构.  相似文献   

16.
探讨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泛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园区合作的机制及模式,总结了当前产业园区合作过程的困难和不足,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两种主要方法——索洛余值法与指数法。并专将种植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5年至2006年上海,浙江和江苏省三地种植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分析对比三地生产要素弹性的基础上,发现21世纪后三地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下降。这显然与整个农林牧渔业领域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上升有悖。因此,认为我国在加快促进林牧渔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了种植业领域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