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正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月球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关于月球的神话传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这位邻居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神秘的月球背面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指出月面上存在暗色和浅色区域,1840年,第一张月球照片被美国人德雷珀拍摄下来。但是,不管是伽利略用望远镜看到的月球,还是德雷珀用相机拍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0月23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搭载的一颗伴随卫星在太空中成功释放,并且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合体进行了第一次拍摄。10月24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首张合影图像传回到地面。据了解,伴随卫星回传的首批图像共有300多幅,都是来自于天宫二号上携带的一颗小卫星,它就像是一个无线遥控的"自拍杆",正是在它的帮助之下,才有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第一张太空合影。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它是天宫  相似文献   

3.
正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资源,有的时候还向人类传授设计灵感。苍蝇的复眼结构启发了人类,使人类发明了一次能拍摄1 000多张高清晰照片的蝇眼照相机。防水自洁产品,来自于莲叶效应,这些莲叶表面具有微米级的突起细胞,细胞上又覆盖着一层纳米级的蜡状结晶,这些结构使得莲叶具有疏水性,出淤泥而不染。事实上,人们取材于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发明还有很多。子弹头列车与翠鸟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日本推出了世界第一列子弹头列车,这是当时最快的列车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来,光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利用红外激光器反射物体上光线的照相机,他们表示,这项发明将使摄影爱好者不再有技术差异。这种照相机1s内可拍摄610万张照片,在这段时间里,光仅能前进不到1cm。这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照相机。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时代,潮流变迁的速度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还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看过的一张照片,在某个旅游景点前,一个游客孤身一人,用一根杆子支起一个相机,给自己拍照。彼时彼刻,这张照片是作为搞笑图片来流传的。但是到了今天,大概不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稀奇了——"自拍神器"早已成为许多人出门必不可少的装备。  相似文献   

6.
相机操作ABC     
现代生活中,外出游玩利用照相机摄影留念成了生活组成部分。对于初学摄影的人,在学习拍摄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掌握照相机操作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拍摄时才可能应付自如。本文介绍一些普通相机的基本操作技巧。安装胶卷时,按下相机后盖按钮打开后盖,将胶卷的片头插入带片芯槽内,带片钩钩住胶片两边的齿孔,按下相机快门按钮,使胶卷先曝光一张底片,注意观察胶卷是否拉紧装好,然后将相机后盏关紧。这样做虽浪费一张底片,但是可以保证待用的胶卷是装好的。许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央视"3·15晚会"上发布的《三号消费预警》,让"信息安全"这一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节目直播现场,主持人邀请所有观众用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行自拍,并且提供了演播厅内的免费Wi-Fi,供大家把自拍照片上传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之后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在直播现场的大屏幕上就出现了现场观众连接免费Wi-Fi的统计信息。不仅如此,之前观众们上传的那些自拍照片也一个不落地出现在了大屏幕上。更让人瞠目的是,部分现场观众的邮箱甚至密码也被如数呈现。  相似文献   

8.
正技术像一个魔咒,比如今天的你无法想象明天的生活。1902年,美国人内森·斯塔布菲尔德制成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开启了人类对手机技术的探索之旅,通话打破了当时人们对沟通的认知;1973年,首部手持式移动电话原型机问世,它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因此被誉为"手机之父",这是首部民用手机,便携性让用户对手机产生了新的探索;2002年,是智能手机发展市场最为关键的一年,安装有网页浏览器、电子邮件以及即时通讯的移动电话问世,同时,还配备了数码摄像头以及视频游戏,手机不仅是通话工具,更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智能手机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2013年,智能手机成为一个大  相似文献   

9.
人的眼睛是一部质量很好的照相机,它有成像系统、光栏和接收系统,能自动调焦和调光圈.但人的眼力毕竟有限,其空间分辨率在视轴方向上约为一分,相当于眼睛的明视距离上(250毫米)能分辨开十分之一毫米之间的间距.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人眼的时间分辨率为百分之六秒,因此,对于每秒24张的电影片,人分辨不出动作的不连续性.要提高人眼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就得借助于照相机. 普通照相机135和120照相机是大家最熟悉、最常见的照相机,应用也最广.这类相机的成像系统采用单镜头或复合镜头.单透镜有正透镜和负透镜两种,只有正透镜才能在照相机中成像.在业余作品中,单镜头已可以满足要求,但用这种底片放大照片时是不清晰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联播里经常能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全国性大会代表时,与代表合影留念,所有的人围成一个弧形,中间是两台特大号的照相机,这就是瑞士生产的环摄360°转机.不仅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拍大合照都用这种照相机.瑞士环摄能拍下几十人乃至6000人的团体合照.据说最大的一次合照,是泰国的僧侣,接近1万人.  相似文献   

11.
新闻联播里经常能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全国性大会代表时,与代表合影留念,所有的人围成一个弧形,中间是两台特大号的照相机,这就是瑞士生产的环摄360°转机.不仅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拍大合照都用这种照相机.瑞士环摄能拍下几十人乃至6000人的团体合照.据说最大的一次合照,是泰国的僧侣,接近1万人.  相似文献   

12.
1909年的9月21日,冯如研制的我国第一架飞机飞上了蓝天,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一百年是翻天覆地的一百年.对于世界来说,在刚过去不久的20世纪中,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是波澜壮阔,前所未有.而航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令人瞩目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江雨 《科学之友》2006,(4):59-60
自有生命以来,人类与植物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植物与人类既是朋友,也是敌人。人类砍伐植物,盖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修筑宽敞的大马路,而植物却在无声无息、无休无止地进行着收复失地的抗争。植物自被驱赶的第一天起,就与人类展开了一场顽强的收复失地的反击战。在地球上,植  相似文献   

14.
《镜花缘》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到了岐吞国,费了千辛万苦,得来一张音韵表反复研读,居然弄明白这张表的道理。林之洋用“空谷传声”之法先拍12拍,略停拍1拍,又略停拍了4拍。于是就猜出这是音韵表的第12行、第1字,是“方”字,再4拍是方的第4声,所以是“放”字。 这就像一个密电码的传递,与今天的电报相比有十分相似之处。“空谷传声”是古代传递信息的方  相似文献   

15.
提及太空移民,不论宇航员还是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有一种失落感。是啊!我们迄今依然只能生活在地球上。虽然美国宇航局(NASA)在发射卫星、太空探测器和能穿越太阳系的宇宙飞船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1972年以来,人类的足迹并未踏上另外的世界。 但是不久,情况也许就会改变。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正在进行;“旅行者”号小型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已经为人类移民火星吹响了号角;有人甚至设想重登月球。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至今已有20个年头,但由此形成的新生物学时代还刚刚拉开帷幕,尤其自2001年绘制出第一幅人类遗传编码草图以来,新生物学时代的到来无疑是意料之中的。早在1990年代初,科学家就预见到生物学的上升势头,从而更加期待现代医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9,(8):12-12
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绘制了一张令人吃惊的新地球地图,展示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地区的高程。据悉,这张名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图是利用Terra卫星上一架日本照相机拍摄的近130万张图片绘制的,由2.3万个拼贴组成的巨型网格构成,每一个高程点之间相隔约30m。  相似文献   

18.
洪明乾 《自然杂志》1995,17(4):208-210
这得从100年前说起.1895年威廉姆.伦琴无意中发现阴极射线管可以使一张涂有铂氰化钡的纸发光,即使把管子和纸分放在两间隔开的房间里也是一样.伦琴认为管子一定放射出某种具有穿透力的射线.他把这种未知射线命名为X射线.不久,他又发现如果让X射线穿过人手,射向一个涂有化学物质的屏幕,里面的骨胳就会清晰地显现在幕上.事实上,有史以来第一张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计算机与光通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当蒂姆·伯纳斯-李为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物理学家分享研究资料而设计万维网时也许不曾想到,他的发明与手机等的结合叩响了人类迈向智能时代的大门。从此,人类有史以来的生活方式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在尽情享受生活改变的同时,也在惊诧中开始反思:智能技术之于人类的未来,是普罗米修斯的圣火,还是潘多拉的盒子,抑或是乔安·罗琳笔下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亚当·格林菲尔德的《激进技术》一书关于智能手机社会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一代智能设备"刚露头没几个月,科技大佬们就在华尔街强势压力之下,不约而同地高调发布"下一代重大产品"。当你还没能玩转智能手机上的每一个应用,或者还没来得及搞清楚购置不久的电脑、吸尘器、热风机、烤面包机、甚至是冰箱的所有功能,运算世界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自动化帮手的飞快演进便使你手中的硬件设备变成历史。每一天,全世界有数百万件电器或是智能设备被丢进垃圾堆。联合国旗下机构预计,全球每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