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傅承启 《自然杂志》2005,27(3):130-134
低质量恒星的观测和研究是近十年来恒星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褐矮星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族,它们不属于恒星,也不属于行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天体.褐矮星的研究使我们对恒星与行星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发现了延伸到主序下部更冷的L型和T型.褐矮星在银河系里数量可与主序星相比,但不是宇宙暗物质的主要成分.褐矮星的形成可能既不同于恒星也不同于行星,对它们形成的研究可以更透彻地理解恒星及行星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天文学家们发现了6颗气态行星,它们都像图中这一颗,运行方向与其恒星的旋转方向相反多亏我们的幸运之星———太阳,我们才能生活在银河系一个相对平静的角落里。天文学家们发现了6颗巨大的行星,不规则的轨道表明它们在其恒星系统内发生  相似文献   

3.
宇宙中一团巨大的气体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坍缩,这时候年轻的恒星就会在此诞生,随即行星的形成过程也开始演化了。但并不是所有气体云的形成过程都如此按部就班,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制造"机制,揭示了为什么有些"婴儿"恒星周围可能无法演化出行  相似文献   

4.
动态点击     
天文学家发现戒指星云它看起来像天空中的一枚戒指。几百年前,天文学家发现天空中有一颗形状极为特殊的星云,它现在被命名为M57或者NGC6720。那一团气体云的昵称就是戒指星云。它是已知的行星状星云之一,是一团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在面临生命的尾声时放射出的气体云。  相似文献   

5.
一个新的理论暗示,一颗年轻的恒星或许会对另一个发展中的恒星系统猛拽一把,从而使得围绕它们的行星以一个倾斜的轨道运转。这一理论可能也解释了就在家门附近的一个存在已久的谜——为什么地球轨道相对于太阳赤道倾斜了7°。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有了关于第一颗"热木星"的惊人发现,这是一种近距离环绕其母星运转的气态巨行星。为了解释这一奇异的发现,理论学家提出,行星形成时距离恒星很远,但后来通过曾环绕恒星的由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原行星盘运转而逐渐向内迁移。在这种所谓的盘迁移过程中,行星依然停留在原行星盘中,因此其轨道的倾斜程度与母星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3颗恒星的星系 太阳是一颗孤独的恒星,在它身旁的4光年之内都找不到其他的恒星,只有很多行星在同一个平面上运行.其实,太阳是宇宙中的一个特例,现在大家都知道宇宙中多数恒星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被称为"双星".但也存在3颗恒星一起出现的现象,例如天文学家在猎户座就发现了一个距离我们1300光年的三星系统——"猎户座GW".  相似文献   

7.
<正>1宇宙纪元260亿年,大多数恒星已进入暮年,面临着变成红巨星的命运,这些行星上的智慧生命都忙于四处寻找新的家园。在银河系的边缘,新崛起的龙腾帝国虽已经拥有50个殖民星球,但也面临着寻找新生恒星的问题。距离他们1000光年远的猎户星云里已经产生了60多颗新恒星,帝国的天文学家用多台光学干涉望远镜发现,那里有不少行星。这些行星是否适合移民还是个未知数,于是,龙腾帝国派出了以余基为船长的"百胜号"科学考察船。墙上的液晶电子显示屏闪了一下,船长余基按  相似文献   

8.
7800光年     
正天文学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精确测量了地球与宇宙中古老天体系统之一——球状星团NGC 6397的距离。新研究有助于对宇宙年龄进行独立估算,使用的测量方法也将帮助天文学家改进恒星演化模型。NGC 6397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球状星团之一,是宇宙大爆炸发生后不久即诞生的恒星群。最新测量表明,该星团距离地球7800光年,误差率仅为3%。在恒星模型中,地球到球状星团的准确距离可被用作参考值,用于  相似文献   

9.
寻找星族Ⅲ     
不久 ,天文学家也许就能发现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踪影了———它们可能都是些庞然大物。大部分创世纪的故事都从第一缕光开始。在天文学家眼中 ,当耀眼的大爆炸退去之后 ,宇宙随即就陷入了漫长的黑暗至少 1亿年。引力将气体拉拢到一起 ,但是仍旧没有一丝光芒。之后 ,在某个地方 ,第一颗恒星的核反应被点燃了 ,终于向宇宙投射出了第一缕光芒。这是被剑桥大学天文学家马丁·瑞斯(MartinRees)称为宇宙的“黑暗时代”的终结 ,同时它也开启了恒星从诞生到死亡的轮回之门。多年来 ,天文学家想了许多办法来探测第一代恒星曾经生活、爆发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关于"恒星及其行星家族如何起源"的问题,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著名天文学家坎特·拉普拉斯堤出:"太阳及其行星家族均同时起源于旋转的原始物质星云中"的宇宙起源说,当时闻名于世。到了20世纪初,切姆贝林·伊穆尔顿和金斯又提出所谓"行星起源潮汐说"。根据这一假说,太阳系行星起源于它们绕太阳运行时从太阳身上"俘获"的潮汐凝聚物中。本世纪50年代,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施密特又提出:"行星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原始物质星云中"的假说。最近,德罗比雷夫斯基等学者则提出:"行星的起源同太阳和大质量卫星的相互作用有关"的假说。其实,我们所观察的全部恒星,有2/3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的恒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星球太阳系外的有机分子可能形成地球生命起源台湾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筹备处主任郭新利运用红外线光谱技术说明恒星中可迅速发生化学合成。通过比较恒星演化后期各阶段(红巨星、原行星状星云与行星状星云)的红外线光谱,发现具有脂肪族结构的有机小分子仅需数千年时间便  相似文献   

12.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对处于婴儿期的巨型恒星被认为是全等双星,但奇怪的是,它们的诞生时间却相差50万年. 这对新发现的恒星坐落在猎户座星云之中.距离地球1 500光年的猎户座星云就像附近的一个“恒星产房”,忙乱地进行着生产恒星的活动. 观察到这对双星的天文学家们发现,这两颗恒星显示出完全相同的质量和构成成分,使这对恒星上升到全等双星的地位.然而,它们的相对亮度及其他物理特性不同,这表明双星系统Par1802中一颗恒星的形成早于另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13.
贻方 《自然杂志》2007,29(1):6-6
银河系恒星之间广阔的空间并非空空如也的,而是沸腾着宇宙原始物质,既有来自正在爆燃的恒星的辐射,也有来自旋转的黑洞的辐射。这些爆燃的恒星中的一些正处于冷凝形成一个新的恒星或行星的过程。如今,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一个带有负电荷的分子,称之为阴离子。这种长期缺失的生命要素的发现,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有关星际化学的问题。射电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微弱的射电信号已经发现130种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如碳、氢和氧等,以及14种带正电荷的分子。天文学家们一直尝试着寻找阴离子,因为它们是生命形成必需的要素——只有阴离子和其相对的阳离子结合才能产生有机物。目前确定详细的空间分子光谱仍然存在极大的困难。另外,高能辐射遍及整个宇宙空间,比如紫外线、X-射线、以及γ射线,而这些辐射更容易破坏产生阴离子所需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4.
多亏我们的幸运之星--太阳,我们才能生活在银河系一个相对平静的角落里.天文学家们发现了6颗巨大的行星,不规则的轨道表明它们在其恒星系统内发生碰撞,吞没了所有挡住去路的较小行星.该发现说明,恒星系统的形成通常是混乱而不可预测的,而且一些潜在的类地行星可能在这种混乱之中遭到毁灭.  相似文献   

15.
解剖外星人?1999年11月底,美国天文学家通过设在夏威夷的一个叫做凯克1号的巨型天文望远镜,在太阳系以外发现了6颗围绕恒星运行的巨大行星,它们距离地球65光年-192光年。科学家们说,其中5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上述发现是行星探索者们迈出的重大一步,被誉为1999年乃至20世纪最大的天文学发现之一。这些行星所围绕的恒星的大小、亮度和年龄都同太阳相似,行星的体积可能比木星(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稍小或数倍于木星,质量是木星的0.8-6.5倍。科学家们说,这些行星中有5颗可能具备生命的首要条件——液态水,因为它们与其围绕的恒…  相似文献   

16.
今天人类寻找地球外宇宙生命的活动正方兴未艾,天文望远镜被用来搜索其他行星上的智能生命;机器人已登上火星进行同样的探索;各种各样的太空探测器也已经或即将发射升空。而最新的方法是用计算机模型来预测宇宙生命是否存在,即预测哪些恒星拥有类地行星(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并在绕其运行。现在天文学家几乎每月都会发现一些与木星类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外星行星)在绕着母恒星运行。设想如果有这样一颗行星正绕着另一颗十分遥远的恒星运行,它的体积比地球大得多,而且其表面全部被深达一英里的海洋所覆盖,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最有力的工具或许并不是天文望远镜或计算机,而是人类的想象力。有了它,我们会无意识地渴望着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那些“补丁式”的研究拼接起来,缝合成一床有条有理的“知识棉被”。利用它,我们还将知道我们短暂的人生是怎样与行星、恒星、星云以及星系联系在一起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和其他观测小组已经发现了12颗左右的行星在围绕着其他恒星作轨道运动。最近,我们小组又独自发现了5颗这样的行星。这些发现,使得人与宇宙的关系之中最关键的部分突现了出来。从已经发现了的33颗太阳系外行星中…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两位天文学家利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的信息,找到了掩没在自身喷射出尘埃中的死亡恒星,这些恒星成了红巨星和称作行星星云的喷射气体壳之间的失踪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星云和新星     
银河系并不等于整个宇宙。利用造父变星可以定出大麦云的距离是16万光年,小麦云则是19万光年。它们都位于银河系以外。不仅如此,用肉眼还可以看到在仙女座方向上有一个云雾状的光斑,天文学家们起初猜想它大概是一块巨大而发光的气体尘埃云,因此把它叫做“仙女座大星云”。 但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早在1755年就提出过另一种想法:仙女座大星云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恒星集  相似文献   

20.
弗兰克·德雷克并不是想知道宇宙中是否可能存在其他具有高度智慧生命的第一个天文学家。他只是想让更多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相信收听外星人的呼唤是有意义的。尽管星际电话的铃声还没有响,但自1996年1月以来的3个发现,已经大大增加了可能存在外星人的推测。 天文学家已发现几个围绕两颗距地球70光年恒星运行的行星。这两颗恒星是室女座的70室女星和大北斗星座中的47大熊星座。这些发现给探索外星人(E.T.)的人们带来了两个有希望的重要理由,它们再次确定了行星并不是天文学上的怪事。“行星一点也不稀奇,”杰弗里·W·马雷说,是他和保罗·巴特勒一起用3米直径的望远镜在加利福尼亚的里克天文台发现了这些行星。 探索外星人(SETI)计划的支持者们——其中一些人已建立了一个非羸利性的组织,叫SETI联合会——还收到了好消息。他们了解到围绕70室女座运行的行星可能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