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开始,进而选取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分析区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全国各省区分类讨论其不同成因并最终得出结论以及政策建议,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发展状况,对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城市化道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守忠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2):172-176
城市化一直是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并形成了“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小城市论”等几种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观点.论述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指出我国城市化道路并非是重点发展某类规模城市,而是应该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某些地域内的城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分类别地提出了其相应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6.
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空间布局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级农业科技资源的地区配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文分析了我国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空间布局的演化历史,为更好的理解我国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亭,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其命名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1188个亭名的统计分析,得出其省域分布状况及命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旅游资源开发中亭的命名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五国农业科研机构设置与管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荷兰、印度、以色列、韩国为代表 ,对国外农业科研机构设置与管理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各省域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数量、地域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总体情况是东部地区较多,中西部地区较少.从地理标志产品的类别看,农产品占到70%以上.各省域的地方特产数量与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对以后各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进一步做好地理标志的宣传教育工作,合理开发多元的地理标志产品,对于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河南省2000—2010年的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发展水平,并进行相关和协同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经济增长与公共服务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公共服务水平增速较缓,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升.提出了调整公共支出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建设与公共服务持续、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6-2012年间中国30个省域物流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物流经济发展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物流经济发展存在西、中、东部梯度递减的绝对β收敛,且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12.
袁明英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4):135-138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但以此为题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见。基于统计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对我国各个省市经济发展和公共图书资源进行了总量分析,结果显示公共图书馆的数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公共图书馆资源随经济发展呈阶梯性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0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个交通运输指标(国家铁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货运总量,货物周转以及交通运输业生产总值5个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此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了全国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的区域谱系图;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国省际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1992--2011年20年间科技金融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变量为基础,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金融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科技金融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推进了科技金融的更大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政府应增加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和协调力度,提高科技金融投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绝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能源消费强度3种指标应用于美国、日本、印度及中国,根据这些指标对中国和这几个国家经济发展与一次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绝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能源消费强度这3种指标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从某一角度反映了4个国家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供政府决策和企业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井万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1(1):39-41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有关理论 ,联系我国实际不难发现 :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 ,只有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力度 ,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进步与创新不仅可以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 ,而且能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 ,同时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也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浙江省农业向称发达,兼以交通便利,文化水准较高,故以科学改进农业之运动,亦较之他省发生为早,远在前清光绪二十三年,杭州即有蚕学馆之创设,至宣统三年劝业道即在杭郊笕桥设立农事试验场,至一九一五年设立原蚕种制造所,一九一九年设立棉种试验场,一九二四年设立昆虫局与造林场,一九二七年设立蚕业试验场,一九二八年设立水利局,一九二九年设立杭州缫丝厂,一九三○年设立稻麦改良场,一九三二年设立化学肥料管理处,一九三六年设立园艺场、家畜保育所与土壤调查所,一九三七年设立茶叶改良场,一九三八年设立农业改进所,将各农业…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是我党多年来执政经验集体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关于发展目标的确定,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的是关于发展手段、发展方式的问题。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治国的理想,科学发展观是治国的方略,二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同时,科学发展的要义是人的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极致是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陷入了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困境。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保障而各商业保险公司却不愿涉足该领域。应通过建立相应扶持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世界能源短缺问题,介绍了生物柴油发展前景,分析了我国发展能源农业的可行性和意义,从而为加强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和汽车工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