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ShanghaiScience and Art Society,SSAS)是由上海市科学界、艺术界、教育界、新闻界等社会各界有志于科学与艺术发展事业的人士自愿组成的,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致力于探索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与创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自主创新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正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创新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将致力于促进科学与…  相似文献   

2.
从本期起,我要打开一个似曾相识、但又有点陌生的世界——科学与艺术。这里讲的“科学与艺术”,不是科学和艺术两样东西,而是讲它们的关联、关系和它们的结合,讲它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我希望能同青年朋友们一起来培育“科学与艺术”这块园地,让更多的人成为“科学与艺术”这门新兴学科的爱好者、参与者及开拓者。 历来,人、们把科学和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轴两边的一对轮子,人的左右两条腿,一个硬币的两面。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从古到今,特别是眼前,在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阿碧 《世界科学》2012,(1):F0003-F000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爱因斯坦生前曾经执教过的普林斯顿大学,继承了他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每年都要在全校师生中征集作品,并在年底举办"科学与艺术展"。下述图片是从2011年度"科学与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杨先碧 《知识就是力量》2012,(3):F0002-F0002,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也就说,看似感性的艺术和看似理性的科学之间并没有一条深深的鸿沟.两者做到极致之后是相通的。最高明的艺术,一定是符合科学家所发现的自然法则;而最艰深的科学,也能从中窥探到壮观瑰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06,(6):F0004-F0004
科学强调对未知世界的客观表达,艺术强调对客观世界的抽象表述;科学与艺术的相近相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主题为“让科学走近大众,让艺术融人生活”的2006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于5月27日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拉开帷幕。此次由上海市科协与上海市美协主办的展会占地面积10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7,(6):F0003-F0003
“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为主题的2007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5月10日~15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隆重举行,吸引了11万人次的市民前往参观。本次展会从多层次、多视角展示了科学与艺术之相得益彰的结合:用科学之美丰富了艺术的内涵,用艺术之美浓缩了科学的精妙,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吸收科学与艺术新知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的美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世界中最为流光溢彩的两座殿堂。人们谈论着科学的严谨、抽象和纯理性,却忽视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某些姻缘与联系。一项出色的科学理论、艺术成果,往往同时也具有审美的价值。对美的追求,同样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创造活动之中今年5月的上海科技周,将有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然杂志》2006,28(6):F0003-F0003
在快节奏的科研生活中.李政道先生力图让艺术走出象牙塔,让科学家去拥抱艺术.为科学与艺术架起桥梁.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并开创了一条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人交相贯通的学问之逆。  相似文献   

9.
沈葹 《科学》2004,56(1):55-58
宇宙间处处显示出形态美和造型美,科学和艺术得其美之精华.实际上,对形形色色的优美图像展开充分研究,乃出于数学家的艺术直觉.他们把几何学看作科学与艺术的一种简单明快的交接形式;并发现,对宇宙万物所做的几何描绘的美学意蕴,以及万物变化所遵循的种种规律,皆源自变分原理.这条原理似乎揭示了宇宙的悭吝本性,其实不然,它那丰盈的科学、艺术涵容,恰恰显示了宇宙的巍巍大器和臻美禀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05,(6):F004-F004
科学与艺术貌似南辕北辙,针锋相对,然而科学求真,真中含美;艺术求美,美不离真。科学与艺术,就像从不同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的两个人,“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共同奔向人类向往的最崇高理想境界——美,可谓殊途同归。这里记录的是“2005上海科学与艺术展”的精辟,但愿能为你提供一份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美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史上 ,没有哪一个分子达到过DNA双螺旋分子这样的偶像地位 ,双螺旋分子的形象已经印刻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科学、艺术、音乐、电影、建筑、直至广告。本文将讨论它的形式在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于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思考,他们发现:这种合作关系创造了就业机会,加深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艺术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探索科学工作的深层意义。世界各地正在开展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社交媒体上每天发布带有"科学艺术"标签的消息,这表明:本不相干的领域正在以新颖独特和令人兴奋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科学强调客观理性,重实验,重推理,主要靠理智,以抽象思维为主;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想象,重美感,主要靠激情,以形象思维为主.然而科学和艺术又都依赖于人的头脑中创造力火花之闪现,并共同追求真、善、美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14.
<正>折纸艺术历史悠久,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折纸艺术在科学领域也大放异彩,研究人员从它身上获得灵感,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难题。可以"折叠"的蟑螂机器人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一直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折纸的艺术形式。近年来,一些科学家也开发了这种艺术形式在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实际应用。例如,龙卷风、地震和爆炸事件过后,倒塌的建筑物废墟下都有可能埋着被困者,救援人员  相似文献   

15.
杨志达 《科学之友》2001,(10):27-28
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灵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潜藏着奇妙的艺术因素。科学家若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形象、想象、直觉等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美感、幻想、和谐等特有的灵智,其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6.
陈旭升 《自然杂志》2003,25(2):100-105
事物的发展似乎总是经历着否定之否定过程.在古希腊时代,科学与艺术曾融合于一体;到了近代工业化社会,科学与艺术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家与艺术家相互间有了更多思想交流的新渠道,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再度彼此靠近,大有相互融合之势.  相似文献   

17.
<正>钱学森指出:"科学工作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科学家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发现的过程呢?爱因斯坦曾经把"制定中的科学"与"现存的和完成的科学"加以区分,他说:"科学作为一种现存的和完成的东西,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客观的、同人无关的东西。但是,科学作为一种尚在制定中的东西,却同人类其他事业一样,是主观的、受心理状态制约的。所以,科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人那里,所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把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相区别,他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  相似文献   

18.
乐毅 《科学》2013,(5):18
正[本刊讯]2013年8月28日,2013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十年来,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一直遵循"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的宗旨。本届展览以"融合——十年纷呈"为主题,设立了四大展区,分别是科苑掠影、应用成果区、创新探索区和教育实践区,14个国  相似文献   

19.
乐音体系的数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至少艺术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乐音体系的数学原理》一文就乐音体系的音阶组成、调式结构与和谐性从数学角度作了研究,立论有据,推理严格,令人信服。既是一篇学术论文,也可供对乐音原理有兴趣的科学工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已经有多少前人先哲,包括科学家和艺术家,对此发表过他们的真知灼见。作为人类文化的两翼,从不同的角度,有人强调他们的差别,认为“科学探索大自然,而艺术探索人的心灵”(穆斯泰,伽里姆),“科学著作的生命很短,而艺术则可以永葆青春”(契达依戈罗茨基);有人强调他们的一致,指出“艺术家的猜想与科学家的发现多么相似”(巴尔扎克),“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一直到现在,还在争论未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