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延涛  李顺清  李俊娜 《河南科学》2012,30(9):1256-1259
对生物质秸秆气化焦油的催化裂解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浸渍法在HZSM-5分子筛上负载复合金属制备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该催化剂能促进焦油转化为气体可燃成分,对降低焦油含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BiOCl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采用丙三醇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氧空位的超薄纳米片状BiOCl催化剂(O-BiOCl).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表征结果发现,较水热制备的BiOCl催化剂(W-BiOCl),O-BiOCl具有更优异的可见光响应性能,更大比表面积和联苯胺分子吸收能力.同时,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下联苯胺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投加量为0.25g/250mL,初始浓度为5mg/L的联苯胺溶液,为联苯胺的降解效果实验最佳条件.最后,结合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分析了O-BiOCl催化降解联苯胺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V2O5/TiO2烟气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及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SCR脱硝催化剂的钾、钠、锌、磷中毒,采用K,Na,Zn的氯盐和P的铵盐作为V2O5/TiO2催化剂中毒的前驱体,研究了4种物质对氨法SCR脱硝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水洗、酸洗和氯化铵洗涤3种再生方式,对钾盐中毒的V2O5/TiO2催化剂进行了再生性能研究.最后对于新型抗中毒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钾盐对于V2O5/TiO2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最强;酸洗具有最佳的再生效果,钾盐中毒的催化剂经酸洗再生后,脱硝活性在一定条件下高于新鲜催化剂;通过添加助剂磷钨酸,V2O5/TiO2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得以拓宽,且抗钾盐中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分子筛对甲缩醛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间歇反应方式下, 研究了以甲醛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甲缩醛反应所需的催化剂. 在30 ℃, 醛醇摩尔比为1∶2, 加入5%(质量分数)的催化剂条件下, 考察了HY, HM , Hβ, γ-Al2O3和 HZSM-5等催化剂对该合成反应的催化效果, 从中优选出HZSM-5. 进一步对不同硅铝比和 不同交换度的HZSM-5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硅铝比为38, 交换4次的HZSM-5分 子筛对该 合成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甲醛的转化率为45%, 甲缩醛的选择性达99%. 该催化剂经 20次重复使用, 甲醛的转化率、 甲缩醛的选择性无明显变化, 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  相似文献   

5.
Sol-Gel固定磷钨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正硅酸乙酯凝胶(Sol-Gel)固定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丁酯.实验表明Sol-Gel与磷钨酸的质量比为15∶1时催化性能最高,在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5%、酸醇比为1.5∶1、反应温度为105°C、反应时间3.5h的条件下,酯产率可达87%以上.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8次催化效果仍然较好.  相似文献   

6.
液固传质系数和催化剂包内液体流速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气液在塔内的逆向流动 ,测定了液固传质系数和催化剂包内流速 .实验在常压、2 5℃下进行 ,采用内径为 5 6mm的玻璃管 ,玻璃管中的催化剂捆束总高度为 5 2 8mm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 ,得到了一些关联式 ,为醋酸甲酯催化精馏水解过程的模拟提供了基础 .  相似文献   

7.
用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丙酸苄酯,对丙酸苄酯的合成条件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丙酸的转化率为97.5%.实验还表明,该催化剂对丙酸和苄醇的酯化反应在重复使用5次后,反应3.0 h时丙酸的转化率变为90.3%,催化产物的气相色谱说明该催化剂选择性好,无副产物生成,是合成丙酸苄酯的良好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辛二腈加氢制取辛二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骨架镍作为加氢催化剂 ,在乙醇溶剂中 ,液相加氢还原辛二腈制备辛二胺。分析了加氢反应体系、骨架镍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加氢反应条件对辛二腈加氢反应的影响。在催化剂加入量为 5 .0 %~ 15 .0 % ,氢压为 0 .1~ 5 .0MPa ,剂料比为 0 .2~ 5的条件下 ,辛二腈转化率可达 10 0 % ,辛二胺收率达 96 %以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用量较低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提高反应氢压和剂料比的方法改善加氢效果。研究还表明 ,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 ,Ni/Al2 O3 没有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证实了利用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光降解地下水中六六六的可行性. 讨论了光照时间、 光照强度、 地下水pH值、 温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由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降解条件: 8 W紫外光灯管照射、 光照时间为30 min、 地下水pH=5、 温度为14 ℃, 降解率为47.96%, 考察了Fe3+,Mn2+对光降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相稀土催化臭氧氧化法对浓度为200 mg.L-1的1 L模拟印染废水进行了降解实验。以稀土催化剂投加量、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为影响因素,以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来优化实验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2,稀土催化剂投加量为5 g,反应时间为60 min,温度为60℃。该方法应用于废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WC对Pt类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还原煅烧方法制备得到WC混合物,将其加入常规Pt/C催化剂中,利用循环伏安作为表征方法,将加入前后的催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WC混合物的加入,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在甲醇溶液中的氢氧催化反应的受抑制情况得到缓解,且交换电流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12.
固体超强酸SO4^2-La2O3-TiO2催化合成环己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SO4^2-La2O3-TiO2为多相催化剂首次报道由环已醇合成环G烯,考察了SO4^2-La2O3-TiO2的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及重复使用性能.在最佳条件下,环已烯收率迭到78.0%  相似文献   

13.
以镍为活性组分,二氧化铈为助催化剂,橄榄石为载体研究了橄榄石负载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还考察了不同助剂(Cu,Fe,Mg)的添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Mg都能提高Ce-Ni/Olivine催化剂焦油裂解活性和燃气质量,其中Cu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SO42--La2O3-TiO2为多相催化剂首次报道由环己醇合成环己烯,考察了SO42--La2O3-TiO2的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及重复使用性能.在最佳条件下,环已烯收率达到78.0%  相似文献   

15.
在自制煤气脱硫实验系统上,采用ZL作为脱硫催化剂,考查了脱硫液的ZL催化剂浓度、pH值及液气比等工艺参数对ZL催化剂脱硫效率的影响,确定了ZL法煤气脱硫较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ZL法脱硫效果较好,当空塔气速为0.15 m/s,ZL催化剂的浓度为0.020 g/L,脱硫液的pH值为8.8,液气比为16 L/m3时,脱硫效率较高,可达94.7%.  相似文献   

16.
根据催化裂化废催化剂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的特点,通过开发一种磁分离回用技术回收大庆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回收率控制在30%~40%时,可使回用的催化剂微反活性提高5.6-7.3个单位,催化裂化轻油收率提高1.66%~3-3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常温常压下用模拟渣油和模拟氢气近似模拟了微膨胀床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器内的气液流动状态,考察了催化剂粒径和堆密度、虚拟气液流速以及催化剂装填高度对催化剂床层膨胀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粒径、低堆密度的催化剂床层膨胀率较高;虚拟气速与床层膨胀率关系曲线上存在拐点,拐点值随催化剂装填高度增加而增大;虚拟液体流速对催化剂床层膨胀率影响较小;在工业操作条件下,微膨胀床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膨胀率小于10%;催化剂装填高度对床层膨胀率有明显的影响,催化剂装填量较大时,需要采用较高的气油比才能保证催化剂床层处于微膨胀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Ni/CNTs催化剂和Ni/AC催化剂,对Ni/CNTs催化剂和Ni/AC催化剂在常压下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中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CNTs催化剂活性较Ni/AC催化剂活性好。  相似文献   

19.
硅钨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钨酸作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并与硫酸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收率为92.21%,超过硫酸水平 ,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硅钨酸作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并与硫酸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收率为92.21%,超过硫酸水平,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