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老年患者雾化吸入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使病患者继续接受治疗。通过对本科2012年10月—2014年12月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拒绝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病人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对于病人能顺利完成治疗至关重要。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或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以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与药物结合具有祛痰、消炎、解除气管痉挛等功效[1]。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用量小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常用。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组织器官老化,细支气管功能减退,呼吸肌肌力减弱,肺泡内气体交换功能减弱,而且老年患者应急能力差,在使用时经常会因某些环节注意不够而出现不良反应,从而拒绝治疗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现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沐舒坦药液进行雾化吸入对甲状腺术后出血及呼吸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8例甲状腺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观察组用4~8℃的低温沐舒坦药液+地塞米松+0.9%NS 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用常温药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咽部不适、喉部水肿等呼吸道并发症,3~7天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药液进行雾化吸入能有效减少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的舒适度。此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雾化吸入药物这一治疗方法,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已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多家学者在其使用方法、药物配伍、及适应证的选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综合,旨在普及和提高最新的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开灵不同给药方式对呼吸道副流感病毒的疗效。方法:将100例20~67岁呼吸道副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分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清开灵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清开灵静脉点滴。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平均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用于治疗由副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给药方式优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5.
张攀 《科技信息》2013,(22):223-223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把利巴韦林静滴改为超声雾化吸入。结果:80例肺炎患儿经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3天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7%,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在患儿咳嗽、气促及肺部湿啰音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巴韦林雾化吸入配合常规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确切,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过敏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金属过敏、特异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都是过敏。发生过敏反应后的症状也多种多样,有时过敏反应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过敏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加上老年人生理性肺功能下降,而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部分有胸闷、气短,呛咳等不适,有的则难以坚持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吸入时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吸入时患者的不适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用适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加上老年人生理性肺功能下降,而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部分有胸闷、气短,呛咳等不适,有的则难以坚持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吸入时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吸入时患者的不适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用适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课题通过对30例低钾血症患者分别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和静脉滴注补钾,比较了二者的补钾效果、血钾在体内的作用高峰、对呼吸肌的作用。通过对血钾的监测,证实雾化吸入补钾能有效提高血钾浓度,是一种效果确切、给药方便的补钾新途径。由于雾化吸入后钾离子首先进入呼吸肌和心脏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水平尤创正压通气(BiPAP)联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9例中重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诊抢救患者按读取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基础上使用BiPAP通气治疗并每天两次给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给予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通气前通气后3h、12h、24h、72h作血气分析,比较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pH、PaO2、PaCO2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皋本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通气后3h、12h、24h、72h时pH、PaO2、SpO2逐渐上升,PaCO2逐渐下降,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BiPAP通气联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究机械通气条件下吗啡超声雾化吸入在狗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点,为临床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吗啡镇痛提供参考依据.6只健康成年狗在机械通气条件下随机交叉应用超声雾化器吸入吗啡(试验组)和微量输液泵恒速泵入吗啡(对照组).分别于以下时点取右股动脉血:给药前、给药期间(10min)每分钟和给药后2、5、7、10、15、20、45、60、90、120、150、180、240和360 min,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血浆吗啡浓度,用DAS分析软件1.0版本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两组吗啡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清除率CL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半衰期T1/2为(21.95.1)min比对照组的(3.31.0)min显著延长,而且体内滞留时间MRT为(5914)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90 4)min(P<0.05).吗啡超声雾化吸入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1%±20%.机械通气条件下吗啡超声雾化吸入在狗体内能迅速完全吸收,并且具有缓释效应,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吗啡的有效血药浓度,可获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喷射雾化吸入缓解气道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每天给予沙丁胺醇喷射雾化吸入 ,并在第一次雾化前及雾化完成后 5min、2 0min分别测定最大呼气流速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后 5min即有最大呼气流速增加 ,临床有效率为 10 0 % ,且副作用小。结论 :沙丁胺醇雾化溶液雾化吸入起效快 ,副作用小 ,是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气道痉挛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雾化疗法广泛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有化痰、消炎、减轻咽喉部水肿等作用。但在雾化疗法过程中,却遇到吸嘴与连接管衔接后容易滑脱的问题,尤其是儿童是雾化时,稍不留意,吸嘴即被好动或不配合的患儿碰落到地而需更换,特别遇到乱踢乱动的患儿,进行一次治疗要浪费吸嘴达2-3个,由于吸嘴频频滑脱,导致串儿难以坚持闻程,最终降低雾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3%氯化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选择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儿科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常规组44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高渗盐水2ml+重组人干扰素α-1b,高频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记录喘憋消失的时间、气促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患儿治疗后临床表现缓解时间(喘憋消失、气促消失、咳嗽消失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氯化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较快缓解患儿喘憋时间,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咽异感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咽部感觉异常。笔者应用川芎嗪雾化吸入治疗1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科本组1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年龄24-50岁。病程4-13个月。治疗方法每次用川芎嗪10毫升咽部雾化吸入,日治疗2-3次。有条件可用超声吸入法。本组疗程20天。疗效标准临床痊愈:自觉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症状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无改变或改变不大。治疗结果临床痊愈9例,占60%;有效5例,占33.33%;无效1例,占6.66%;总有效率为93.33%…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吸入纳米药物在肺部疾病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对吸入纳米药物与肺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了解,吸入纳米药物很少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肺表面活性剂由蛋白类和脂类组成,在肺泡表面发挥免疫和调节表面张力等作用.吸入纳米药物进入肺深部后,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能等因素,容易吸附肺表面活性剂,这一现象会导致吸入纳米药物诸多性质的改变,如细胞摄取率和生物相容性等,而且肺表面活性剂的生理功能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吸入纳米药物与肺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深入研究肺表面活性剂与吸入纳米药物的相互作用对吸入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至关重要.本篇综述就肺表面活性剂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对肺表面活性剂生理功能和吸入纳米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表征方法进行重点阐述,为吸入纳米药物的研发提供更为确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分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水平的影响。将甘南州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以及住院时间,统计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CD4+、CD8+、CD4+/CD8+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86.36%低于观察组95.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2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干扰素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喘息、三凹征、喘鸣音、咳嗽、水泡音等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雾化吸入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也相对较高,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有效的防治措施,我院儿科对1997年5月至同年9月收治的全部52例喘憋性肺炎,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同1996年同期该炎疾病全部经抗生素治疗作疗效对比。雾化吸入组无论从疗效还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抗生素的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其中大多数药物为细胞毒性剂,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吸入和吞食药物而收到沾染.肿瘤科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患者用药时不慎泄漏的药量虽小,但由于日常工作中无数次的配药及注射所造成长期接触药物或药物蓄积作用的远期影响,则有可能引起脏器损害或有致瘤的危险,因此,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