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患。患者的皮肤上形成一块块的红色斑片,其脱屑有如片片鱼鳞。在英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为每百人中有一名。我国也不少见。严重者可使人丧失劳动力人们曾不遗余力地寻找治疗的办法,但难处之一在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以便进行有效的实验治疗。最近巴黎以及英国的研究者所设计的“试管皮肤”(test-tube skin)可能为银屑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原来,皮肤可分为外层的表皮以及内层的真皮两层。表皮由4~5层细胞所构成,它们在实验室中很容易生长。巴黎的研究者则从真皮层中取得细胞,并让它们生长于一种称之为胶原(collagen)的基质 相似文献
2.
疟疾仍然威胁着世界近半数的人口。人们正用DNA新疫苗进行反击。无人确知蚊子从何时开始把疟原虫寄生虫(更多地称为疟疾)注人人体。但从记述发现疟疾衰弱和常见致命症状的一些参考著作中便可追溯到这个书面词的起源。早在公元前27to年,一些著作就曾首次描述过剧烈的疟疾类热病。到了公元前op年,希波克拉底作出了热病蔓延与蚊子最喜爱的繁殖地点(季节性降雨形成的水池)有联系的结论。今天,疟疾仍是最成功、最持久的杀人凶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现在有四亿人,即大约45%的世界人口正处于感染疟疾的危险境地。想象扣年前就已… 相似文献
3.
从excubera到zostavax以及miraviroc这些新品药物中,制药公司从新药研制中看到了希望——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正在使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化合药物从实验室走向药房的可能性日益增加。这里列举几种最新的备选药品。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每天注射胰岛素是件痛苦的事情,现在他们却将可获 相似文献
4.
德国一位微生物学家指出 ,单细胞生物有可能成为利他主义者。他发现 ,单个的酵母菌细胞可以自杀 ,以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的邻近细胞从它们身上吸取营养。不过 ,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凯·U·伏洛赫里奇认为 ,就单细胞生物来说 ,是没有从自杀者细胞那里得到明显的更大利益的。但是 ,当研究人员将激活“凋亡”的哺乳动物基因放入啤酒酿造者的酵母菌中时 ,酵母菌即明显地通过“凋亡”而消失了。酵母菌基因在这里面似乎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一过程可以被来自哺乳动物的抗“凋亡”基因所停止。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单细胞生物中也被发现过… 相似文献
5.
"月经"也能为妇女带来优势?是的,就失血而言,女性的耐受能力就比男性强,女性因为月经来潮而较能适应失血。如同样健康的男性与女性因外伤而失去同一比例的血量,在男性因失血过多而丧命时,女性则仍有抢救后康复的可能。美国医药协会指出,食物中添加了太多的铁质可能引 相似文献
6.
2013年,牛津大学3位哲学教授选择了死后冷冻。今年8月,比特币先驱哈尔·芬尼去世后,其遗体也被送交一家机构冷冻,期待有朝一日复活。这些新闻再次引发公众对人体冷冻技术的兴趣。现代社会,长生不老也许已不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更多的人希望自己健康到老,寿终正寝,不要病榻缠绵。人们将战胜疾病寄托于科技的进步,如果现阶段无法治愈的疾病,希望自己能穿越到未来进行治疗。如何能让自己抵达未来?冷冻遗体以待复活,究竟是科技创新还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7.
博伊尔和史密斯通过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将变化的电子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使图像的高效存储、编辑和传输等都成了可能。事实上,在发明CCD的一年后,博伊尔和史密斯就首次将CCD用于摄像机的制造之中。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严重关节炎病的患者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用人造关节来代替。但是修复手术的巨大花费,固定人造关节和健康骨头的粘合剂的逐渐老化,以及机械连接部位的松动等问题,促使研究用移植软骨的办法来治疗关节炎的可能性。跟皮肤、肌肉和骨胳不同,软骨一旦损坏就不能再生。这也是为什么关节炎久治不愈的原因。研究的目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在解除蚊子传播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改变某些蚊子的基因使其传播疟疾的效力减弱。这一研究说明 ,通过遗传工程可战胜这种致命的疾病。疟疾是由蚊子所携带的生物体引起的 ,全世界每年有 5亿人传染上疟疾 ,3 0 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大多数受害者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儿童。由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的莫瑟尔·塔克斯拉纳领导的一科学家小组在实验中 (改变传染老鼠疟疾蚊子的基因 )鉴别出一种SM 1分子 ,该分子能阻止疟原虫从蚊子的腹部向唾液腺转移。他们将这种分子的基因注入蚊子体内 ,然后利用转基因蚊子进行了两次试验。在… 相似文献
10.
11.
当北极地鼠冬眠时,其体温下降到冰点以下,此时流经大脑的血流逐渐减慢到滴流的速度。虽然北极地鼠的大脑仍然活动着,但丧失了许多支配其如何活动的神经细胞的连接。一旦北极地鼠在长时间冬眠后苏醒,它的大脑就马上开始重新生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究竟有无外星生物,他们是否已光顾过我们地球?这是几十年来,甚至几百年来人们一直非常关心而又无法解释的世界最大谜团之一。当前,世界上有关外星人、星际旅行、飞碟方面的电影、电视节目,有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这些影视作品往往以其独特而形象、逼真的道具和众多目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提出利用探测红外光来寻找外星生命的奇思妙想,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也许就是让他们梦想成真的强大工具。在普通望远镜里,宇宙尘埃云和各种黑色暗点都暗淡不清,但对于“斯皮策”来说,它们却是光(红外光)芒四射。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斯皮策"为我们拍摄和描绘的几幅壮观无比、瑰丽夺目的宇宙奇景。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大多数天文学家正寻找着可供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的同时,却有人对那些"自杀未遂"的恒星痴迷。美国天文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兹冈最近有点闷闷不乐,但其中又夹杂着兴奋。他的郁闷不无道理:他发现了第一批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简称系外行星),却几乎未得到认可。他的后续研究缓慢而又费劲,多次走进死胡同。但这些问题看来一点都没有困扰他,真正让他陷入矛盾情绪的,其实是这些行星本身。在已知的行星当中,地球的运气真不错:它环绕一颗稳定的恒星——太阳,太阳给它提供的热量又刚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