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改善聚酰亚胺薄膜的透明性和溶解性,通过Williamson醚化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出高纯度的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丙烷,该含氟二胺与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在溶剂中缩聚得到聚酰胺酸,热亚胺化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50.2℃、在氮气中10%热失重温度为539.8℃、紫外截止波长为390 nm的含氟透明聚酰亚胺,并合成了联苯二酐/二苯醚二胺薄膜BPDA-ODA,通过对两种薄膜热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能的比较发现,在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引入氟原子,在不改变其热稳定性的前提下,可明显改善聚酰亚胺的透明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以两种不同的还原体系NH2NH2—RaneyNi/C2H5OH和Al—Hg/H2O,将3—取代—1,5—二(2—硝基苯氧基)—3—氨杂戊烷(Ⅰ—Ⅶ)还原为相应的二胺(Ⅷ—ⅹⅨ).取代基分别为—CH2—CH=CH2,—C4H9—n,—CH2CH2OCH3,—CH2CH2OC2H5,—CH2CH2OC4H9—n,—CH2CH2OCH2CH2OCH3,—CH2CH2OCH2CH2OC4H9—n.产物经元素分析、1HNMR和MS证实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5):708-711
以1,4-丁二胺和硼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有机模板硼酸盐,[C_4H_(12)N_2]∶3B_2O_3∶18H_2O.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滴定确定其化学式,通过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利用荧光光谱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性质表征,发现其荧光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研究发现在220℃下制备该荧光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含羟基中环二胺为原料,在氢化钠存在下,与多甘醇二对甲苯酸酯或二溴代烷烃发生偶合,合成了6个新型桥链双中环二胺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首先由改进的Chichibabin反应和水合肼催化还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吡啶环的芳香二胺(PBAP),然后由此经"两步法"分别制备了其均聚和共缩聚聚酰亚胺.利用FT-IR和1H NMR对PBAP和两种聚酰亚胺的结构进行测试分析,通过TGA和溶解性能测试对聚酰亚胺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共缩聚方法在聚酰亚胺分子链中引入柔性的醚键、大的苯环侧基和芳香杂环,使其在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在N2中的T10%为569.5℃)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使其具有一定的加工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苯甲酸甲酯和二甲亚砜在氢化钠的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经Pummerer重排生成α-羰基-硫代半缩醛.α-羰基-硫代半缩醛具有两个亲电中心,与两个氨基的化合物1,4-丁二胺、1,3-丙二胺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缩二胺类化合物.以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聚苯撑乙炔与电子受体共聚物的合成及光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钯催化剂(Pd(PPh3)2Cl2)和相转移催化剂(PTC),采用Heck交叉偶联缩聚反应合成了聚(苯撑乙炔撑-苯并噻二唑)系列交替共聚物(PPE-BT),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PPE-BT与给体MEH-PPV构成器件时,其能量转换效率为2.54×10-3,说明电子在PPE-BT和PPE-DCNTB中的迁移率较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一类新的含羟其中环二胺及其衍生物在水 溶液中的构型和构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聚醚二胺与异弗尔酮二胺同为二胺,两种结构中的氨基及其邻近基团的化学环境相似,但是,二者在空气中放置后却有着明显不同的表观现象。为此,本文采用质量跟踪分析、FT-IR跟踪分析、1H-NMR分析对二者与空气之间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聚醚二胺与异弗尔酮二胺的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从FT-IR和1H-NMR结果分析,聚醚二胺在空气中放置后,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其质量的增加只是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造成的;而异弗尔酮二胺在空气中放置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成了大量的羧酸盐的结构,表明其质量增加是由于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致。提出了导致聚醚二胺与异弗尔酮二胺的反应活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聚醚二胺形成了氢键,导致氨基活性下降,并建立了氢键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新型高分子材料聚苯恶嗪在合成方法,应用领域方面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四氯合锰酸正十烷铵(n-C10H21NH3)2MnCl4(简记为C10Mn)和四氯合锌酸正十烷铵(n-C10H21NH3)2ZnCl4(记为C10Zn),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与三氟乙酸(TFA)发生封端反应,制得末端修饰后的PTT(PTT-TFA),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系统地研究了它的热性能.结果表明,PTT-TFA的熔点为227.3 ℃,与纯PTT相同,但PTT-TFA熔体的起始结晶温度略向低温方向移动,且结晶速率比纯PTT的低.用Friedman法测定的体系的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PTT-TFA的结晶能力下降.由于末端修饰的分子链末端基的体积增大,所以分子链的运动能力降低,因而造成熔体结晶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AMPS/DMAEMA共聚水凝胶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AMPS和DMAEMA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静置水溶液聚合法合成AMPS/DMAEMA共聚物水凝胶。在反应温度30℃,经正交实验研究了合成反应的工艺条件:交联剂用量4.0wt%,引发剂用量0.5wt%,单体总浓度0.2g/mL,AMPS:DMAEMA=3:7(质量比)。该凝胶对离子强度、pH值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体积突变现象,体积相变发生在离子强度I和pH值分别为0.1和4左右,但随温度变化的体积突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苯甲酰丙酮缩邻苯二胺单Schiff碱化合物,并测定了该分子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 2/c,晶胞参数a=1.550 3(3) nm,b=1.640 1(3) nm,c=1.171 1(2) nm,β=110.37(3)°,V=2.791(1) nm3,Z=8,Dc=1.201 g*cm-3; 对于2 590 (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38 4,wR=0.112 9;C1、C2、C3、C4、O1和N1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并形成离域大π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刷状共聚物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水润滑添加剂在Si3N4陶瓷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在不同速度、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的润滑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椭圆偏光仪研究其吸附特性。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不同速度、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析其润滑特性。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Si3N4陶瓷表面磨痕形貌。结果表明,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添加剂能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刷状吸附膜,在高速、低速和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都能明显减小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6.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已内酯共聚物(TCL)与聚碳酸酯(PC)共混时,当共聚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含量小于66%时,体系呈现相容性,这种相容性可能与聚已内酯(PCL)羰基上的自由电子与PC芳环间可能存在的π-π络合作用有关,共聚物中分子内的相互斥力对相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了TCL80与PC的共混体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退火条件下,共混体系可以由两相体系变为均相体系。  相似文献   

17.
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氨丁烷均聚醚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氧丁环均聚醚的合成及性能。采用BF3.Et2O作引发剂,BDO为助引发剂,合成出均聚醚PAMNO。采用DSC测定了PAMNO的分解温度、分解焓、玻璃化温度,及其与HMA,HNIW,Al及AP的相容性。测定了PAMNO的机械感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氧丁环均聚醚(PAMNO)的合成及性能.采用BF3.Et2O作引发剂,BDO为助引发剂,合成出均聚醚PAMNO.采用DSC测定了PAMNO的分解温度、分解焓、玻璃化温度、及其与HMX,HNIW(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Al及AP的相容性.测定了PAMNO的机械感度.PAMNO的玻璃化温度低、分解温度和分解焓较高,常温下热稳定性较好,能与HMX,HNIW,Al及AP相容.PAMNO具有用作高能固体推进剂含能粘合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碱性聚酰胺,产物用DSC、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从理论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近似解释。结合理论探讨和实验现象,对聚合条件和物料配比的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Poly (L-lactide) was prepared by bulk polymerization of L-lactide at 140℃ in the presence of stannous octoate. The polymer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n,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w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Mw/M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annous octoate was a high effective catalyst, and coordinated insertion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