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兆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从自然生态优化人性生态和爱惜、保护自然生态两个层面探讨作品的生态意蕴 ,并认为《猎人笔记》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富有生态意蕴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郭菁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01-104
《整体与无限》是列维纳斯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维纳斯构建了他的他者伦理学。其中,欲望、无限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列维纳斯认为,欲望与需求不同,欲望是形而上学的,是对无限他者的欲求。无限是一种绝对他性,它在面貌中显示自身,是自我从内在性桎梏中挣脱出来,超越的方向。这种向无限超越的欲望使得主体从存在中出离,与整体性、同一性决裂,迎接他者的召唤,担负起对他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人类正面临生态危机的威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成为当今压倒一切的生存问题。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应运而生,本文就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选取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研究《诗经》,了解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的生态观念,了解他们审美地观物待物的方式,学习他们纵情于大自然之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对话交流,乐于遵循自然循环轮回的生活态度。诗与思同源,《诗经》之思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自然也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人,运无邪、生态之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如此运思,如此作诗,如此对待自然、思考宇宙人生的态度,恰恰是我们所汲汲以求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4.
以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重新审视古老的中国文化,从生态的角度感悟到国学中医易不分的文化再续和蕴含力量,感悟到《黄帝内经》[1]中的顺时而为,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存在观,引导我们将关注点从对外的掠夺转向对内的审视和修正;只有将审视做人作为修正当下人类盲目发展经济而出现的精神缺失问题的突破口,把人类关注的视线从外部转向内部,才能认识到我们当前的种种偏失之处,才能充分认识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的前提必定是首先实现人与自身的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在批判杜林“宇宙有限论”过程中,恩格斯阐述了“宇宙无限论”观点。但现代宇宙学一系列新发展使人们对其论断产生了质疑。本文探讨了对该论断质疑的实质,论述了具体宇宙与整个宇宙的辩证关系,并指出恩格斯该论断在21世纪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桂兴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2):88-9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作者安德森借《小城畸人》指出,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掠夺造成了生态失衡,消解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畸人们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借此,安德森解释了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严重摧残,提出通过回归自然和简单化生活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恢复生态平衡,以期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7.
8.
超越了一般生态批评的范畴,指出<狼图腾>通过对草原狼性的描写和狼的图腾形象从神圣向世俗转化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对自然生态的巨大影响,在狼获得文化英雄和生态英雄身份出场的同时,也在历史文化的冲突和草原生态变迁的现实中凸现了生态话语. 相似文献
9.
刘崇学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1,14(1):4-5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一书从精神、文化、社会、人文、民生、自然、民俗、艺术等诸多层面,全面论述了贾平凹作品中的生态情怀和生态理念。这是一部选题新颖,视角独特,体系完备,论述深刻的佳作,堪称贾平凹作品人文生态学主题研究的开拓创新之作,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视野中回归主题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批评视野中,回归应该是一种态度、思维、理念,并最终指导行动.回归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通过与古代的对话,在历史的回顾中矫正现实的缺陷.具体说来,回归应该包括回归自然、回归简朴的生活方式、回归真诚的人性人心三个维度,而原点为回归提供了一个参照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宠儿》这部小说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方面关系的叙写,以生动的情节、细节和场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和生存状态,揭示出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意蕴。小说具有厚重的思想内涵和高品格的审美价值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之滨》、《海洋之风》和《围绕我们的海》合称为海洋三部曲,是蕾切尔的一部重要作品,本书主要描述了蕾切尔对于海滨的生态考察。本文将从《海之滨》中作者的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研究,重新认识美国经典作品中的生态意义以及相关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卫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2):121-122
在298K时测定了NdCl3在混合溶剂(DMF和H2O)中的电导率,根据∧m=(λ液-λ剂)×10-3/c公式求得NdCl3的摩尔电导率 m值,应用Kohlrausch经验规则∧m=∧∞m(1-β√c),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作图外推求得NdCl3在混合溶剂(DMF和H2O)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300.01(S·cm2·mol-1). 相似文献
14.
谭然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47-49,54
许地山在《春桃》、《玉官》中从道德和精神两个层面来描写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以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来关注个人命运以及生存的价值。同时,虚无的宗教精神又让他把生活的悲喜看作生活的常态,消解着命运,在构建与消解中寻求包含着爱与善的生活。因此作为"五四"启蒙小说家把他的作品不仅适合当时社会,也同样可以启蒙着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5.
肖忠军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12-115
文章试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对阿来的小说《随风飘散》中的人物——格拉进行尝试性解读。在小说《随风飘散》中,作者透过格拉这一人物对自然生态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写,对人生和人类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对格拉这一人物进行尝试性解读,揭示作品所蕴涵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黄增喜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6):22-30
文章综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生态角度对《圣经》的重新解读。《圣经》呈现出双重形象:一方面因其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被视为当代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它又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对化解地球生态危机有积极作用。通过辨明《圣经》双重形象的由来,一方面肯定《圣经》与生态危机的形成有着无法摆脱的思想和文化干系,另一方面则对其潜在的生态资源提出挖掘再造的可能。《圣经》内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与西方人自然观、近代科技的关系,《圣经》独特的历史观与近现代进步主义的承接关系。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圣经》通过影响和塑造西方人的价值观、自然观并经由基督教文明的传播,确实介入了对全球生态的破坏。如何扭转其负面影响,重新开发《圣经》的生态资源,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当下课题。 相似文献
17.
韩飞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6):65-68
生态批评对《白鲸》中大量鲸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描述关注较少,这些描述似乎有许多矛盾之处,使得该小说主题变得丰富而复杂.其实,这正是作者在面对人与海洋生物冲突时的生态思考,反映了面临人类生存和动物权利冲突时,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的问题.小说的悲剧结局暗示了作者对人类在对待海洋动物时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虽已历经140多年,并得到基于不同角度的阐释,但其深刻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所蕴涵的强大历史穿透力,不断地为后继者提供新的启迪。特别是在人们对生态主义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重读麦尔维尔的这部"蓝色文学",会惊奇地发现其中蕴藏的生态学启示。它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前瞻性地表达了一种现代生态观。本文拟从生态学视角考察《白鲸》的生态智慧,以求丰富和加深对这部巨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伽利略对无限量及其与有限量之间关系的论述,认为伽利略的无限观念由4种见解构成:(1)物质是由无限多的不可分的原素构成的;(2)由连续可分量到无限不可分量的转换不是通过分割,而是通过数学技巧去把握;(3)单独的不可分量亦等于无限多的不可分量;(4)通常对有限量适用的性质不能用于无限量.这些讨论体现和代表了伽利略关于新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更是后来一些数学思想的早期萌芽和雏形.伽利略对于无限问题的关注也和他的科学研究目的有关,即追求对自然本质的真理性描述. 相似文献
2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21-26
在生态化教学环境构建的大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有必要结合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教材进行生态评估研究。文章借鉴大学英语教材生态评估表,运用定量分析法对《新视野英语教程》中的60篇文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内容不均衡,教材缺乏对学生生态意识、跨文化意识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