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与科技的关系是人与世界关系中的一个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基本关系。人与科技的关系问题之所以凸现为当代科技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问题,是由科技发展的“双重效应”和现代人的困惑与迷惘所致。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与科技关系的解决方式,必须确立下列方法论原则:“关键在人”的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原则;“横向关系角度”的整体性原则;“纵向关系角度”的持续性原则;“着眼于未来”的前瞻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根本,即人是社会之本。这从而决定了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群体发展为本、以实现人民至上为原则的全体社会成员为本、以维护人的生存性利益为基础的发展性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为目标;以无产阶级解放为必然形式;以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为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执政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其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3.
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人是创造人的世界的主体。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也显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奉行的是互利互惠的准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小梅 《科技信息》2009,(36):I0069-I007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肯定并强调社会发展依靠人并且为了人的社会发展理念。它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贯穿于这一理念的关键就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要明白人是社会中的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社会的不断发展要依靠调动人们的自觉能动性来推动。要清楚人也是社会中的价值主体,社会的发展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我们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应该切实把人作为主体看待。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人的主体性,就是人同客观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所谓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对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和谐论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是主体对自身发展机会的平等获得和充分利用,也是一个不断扩大主体自由选择的过程,更应是人的能力、机会、选择与外在客观条件以及与人自身主观世界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各种能力、机会、选择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主体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物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全新理解.与时俱进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体包含着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尊重物质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二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应树立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价值理念.三是实践主体的思想解放.四是主体要有大胆实践的意志品格.与时俱进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本质上是一种合目的性的文化存在,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价值是人的世界独有的,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是客体对主体完善的效应。人的价值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关系范畴,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其社会意义在于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问题中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是世界之本.人的本体地位表现在:人是客观存在的显示者和规定者,是存在物存在的尺度;人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的揭示者;人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整个存在的意义的赋予者;人是存在之美的显现者,同时也是美的创造者.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世界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本,是人的实践活动将世界二重化,在自在世界基础上创造了或者说叠加了一个人类世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塑人与世界的关系,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以弘扬人的精神,树立人的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文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最终地位,即社会发展终究是人的发展,并提出了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发展目标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评论家李贽的"童心说"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的命题产生于不同的年代和完全迥异的文化背景中。把上述理论和命题置于同一研究视野中,从文学上一贯争论的真与假、情与理、今与古和自然与雕琢四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论证、分析,可以再次证明文学的本性、共性和超历史性,以及发现其对今天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当代近一百年的文论史上,钱谷融先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超越时代意识形态拘囿,探寻文学的艺术魅力内在生成理路的理论家之一。"文学是人学"学说的论断,融会了明清心学中的人学思想资源和西方逻辑智慧,辩证了主流艺术反映论,从而完成了我国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及其来源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本土言说。该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在文学领域里中国传统人文学术迈向现代人文学术过程中一座桥梁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14.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方法以《道德经》为例,应用文献材料分析解析方法,探究《道德经》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于人们的启示。结果《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太极拳自然会受到《道德经》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舍己从人之悟,天人合一之悟,静笃观复之悟及有无与耗散之悟四个方面阐述了《道德经》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结论道家思想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的养生修行实践又正好印证了舍己从人、天人合一、静笃观复、有无与耗散等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生成的,不同的文化模式中会诞生不同的科学形态,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诞生不出西方意义的科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却能为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养料。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戏剧对圣经中的许多名言进行了艺术化地巧妙处理。“夫妻一体”和“女人软弱”多次出现在他的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中,在烘托戏剧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作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武术实践还是从武术理论的角度看,“形神”在武术套路中所占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阐述了“以形写神”、“以形写形”、“写意传神”是武术套路“形神论”的三种美学特征和不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绩效管理作为一套系统的管理活动过程,用于建立体育教学目标与个人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该目标的共识,进而实行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以提升目标完成的可能性,使体育教学组织行为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人精神危机的角度,分析奥康纳创造的好人难寻世界,探究现代社会里畸形现象和暴力惨剧的深层原因。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使人们失去信仰和道德准则,精神危机从而引发社会危机,她的作品呼唤着人们精神上的觉醒,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