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手段,研究了喷瓷管道用玻璃釉料对碳钢基体的润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底釉的润湿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达到最大值。增加基体表面粗糙度和减小面釉在底釉中的含量,可促进润湿性的改善。基体金属进入界面过渡层以及界面过渡层富集密着剂都有利于釉料润湿基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火焰喷熔工艺在Q2 35金属管道表面喷熔耐蚀的玻璃釉料 ,对瓷层与金属的密着行为进行了研究。喷瓷层与金属的密着是热喷玻璃釉料熔体在基体表面上润湿、铺展和界面反应形成的。试验结果表明 ,热喷釉料在瓷层与金属界面上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 ,形成了一个厚度约 5 0 μm的过渡层 ,铁、镍等元素在界面上发生富集。玻璃熔体侵蚀基体金属 ,溶解表面氧化物 ,在瓷层与金属界面上生成大量的氧化物结晶相。过渡层中岛状、块状的Fe-Ni合金以金属键与基体连接 ;玻璃相通过Fe—O和Si—O键与基体连接 ;玻璃熔体侵蚀基体表面 ,使其变得粗糙、凹凸不平 ,形成机械镶嵌连接。这 3方面共同作用形成了密着层 ,瓷层通过密着层与金属连接  相似文献   

3.
喷瓷管道瓷层与金属的密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喷熔工艺在Q235金属管道表面喷熔耐蚀的玻璃釉料,对瓷层与金属的密着行为进行了研究。喷瓷层与金属的密着是热喷玻璃釉料熔体在基体表面上润湿、铺展和界面反应形成的。试验结果表明,热喷釉料在瓷层与金属界面上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厚度约50μm的过渡层,铁、镍等元素在界面上发生富集。玻璃熔体侵蚀基体金属,溶解表面氧化物,在瓷层与金属界面上生成大量的氧化物结晶相。过渡层中岛状、块状的Fe-Ni合金以金属键与基体连接;玻璃相通过Fe-O和Si-O键与基体连接;玻璃熔体侵蚀基体表面,使其变得粗糙、凹凸不平,形成机械镶嵌连接。这3方面共同作用形成了密着层,瓷层通过密着层与金属连接。  相似文献   

4.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基片负偏压对PEMSIP法TiN涂层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片负偏压增加,膜层相组成朝着富氮相及其含量增加的方向发展,进而影响膜层的硬度。通过微区化学成分分析(EDS)研究了膜基界面附近的成分分布。结果表明,界面处有过渡层;偏压愈高,过渡层愈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温度下(150℃~500℃)对电沉积纳米晶镍镀层与低碳钢基体进行低温扩散退火热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背散射电子(BSE)像及附带的能量色散谱(EDS)考察了热处理后样品中涂层与基体界面上的相结构变化及过渡层的形成。结果表明,在250℃-500℃范围进行低温扩散退火可以有效促使纳米晶镍涂层与基体界面上原子的互扩散,形成扩散过渡层,同时界面上形成了新的相结构。  相似文献   

6.
高含Cu量Mo-Cu合金的液相烧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EDXA)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熔铸技术将碳化铬的高温熔体铺展在平面样品的钢表面上,从而形成厚度为几毫米的熔覆层。为克服碳化铬与底材的润湿问题,采用与Fe有良好互溶性的Cr作为润湿功能层。在此基础上,使Cr-C合金层中的碳作阶梯改变,从而获得了梯度熔覆层结构,采用氮气加压(100MPa)和预热工艺(300℃)等措施,控制反应燃烧温度,改善熔体流动性,增大熔渣分离速度,有利于提高熔覆层表面平滑程度。以950℃盐水循环激冷实验评价熔覆层与底材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循环次数大于40次时仍未出现剥落迹象。研究认为,良好的结合强度来源于界面间强烈的治金作用以及梯度成分分布。  相似文献   

8.
TQ171.40034玻璃包釉及悬浮釉浆的制备(刊)/陈璐……(西北轻工业学院)//玻璃与搪瓷—1995,23(1).16~22本研究表明:釉料组成以PbO—ZnO—B_2O_3—SiO_2系统为基础,PbO含量降至0~10wt%,色釉烧成温度不高于...  相似文献   

9.
采用焊接热模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热循环对瓷层/金属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前瓷层与金属之间形成过渡层,基体金属以岛状和桥状与瓷层连接,铁、镍等元素在界面发生富集,瓷层与金属密着良好,加热峰值温度为1340℃、、1200℃和950℃时,喷瓷层发生重熔,界面过渡层中岛状基体金属溶解,铁的富集消失,镍仍产生富集,界面结合良好。峰值温度为700℃时,喷瓷层没有发生熔化,界面形貌及元素分布无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添加膨化酸铵(EAN)对硝胺发射药的燃速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SEM手段观察了断口试样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EAN颗粒的引入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产生了大量的内界面,从而增大了低温燃烧时的有效燃面,而高温燃烧时由于EAN特性结构受火药基体的热胀挤压减少了有效燃面,这样使不同温度下的燃速趋于一致,从而导致硝胺发射药温度系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扫描微探针技术在固—液界面表征和修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液界面(主要指电化学界面)是进行物理化学过程的重要场所,而界面的微观结构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ECSPM)已成为研究固-液界面结构的有力的工具。主要包括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和最新结果。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ECSPM特点、固-液体系在ECSPM表面研究和表面修饰加工中所具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SiCp-ZA22复合材料的组织、界面关系及材料的常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SiC颗粒与基体结合良好且在a-Al界面上形成了少量Al2MgO4过渡层;加入SiC颗粒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且高温下表现出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高含Cu量Mo—Cu合金的液相烧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釉是施于陶瓷表面的玻璃体,釉层可以遮盖陶瓷坯体表面的气孔,使陶瓷表面更加光洁,而且赋予制品艺术美感。釉料熔融温度范围的测定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温物性测定仪是一种新型的测定釉料熔融温度范围的设备,可以测定釉料加热过程中轮廓的变化和关键点的温度,如软化温度、始熔温度、全熔温度和流动温度等。该文介绍了高温物性测试仪的基本结构,试样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升温过程中数据采集时间和光源亮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区分了容易混淆的几个关键温度点,正确的进行数据采集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稀土 ,结合瓷厂的釉料 ,研制了变色、着色新型稀土陶瓷釉料 .配合X—射线、差热分析确定其组成和烧结温度 ,并进行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原料配比对成釉影响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6.
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1420合金时效-回归-再时效析出δ'相的行为。结果表明,再时效处理5h后析出的δ'相与基体问存在明显的过渡界面层,再时效48h后过渡界面层消失,时效80h和再时效80h析出δ'相的回转半径分别为9.32nm和8.27nm。再时效过程中δ'相粒子的长大速度比回归前慢,随着再时效时间的增加,粒子非均匀长大。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催化剂中 γ-Al2 O3 分散层与 Fe Cr Al基体的结合力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合金表面制备了 Ni Cr Al/Zr O2 混合涂层作为过渡层。利用 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仪 ,研究了 10 73 K氧化后过渡层的变化 ,并考察了超声振动和热冲击后涂层的剥落情况。结果表明 ,过渡层表面相主要是 Ni和 Zr O2 ;内部组织包括喷涂材料层、氧化物夹杂、孔洞及未熔融颗粒 ;与基体为冶金结合。随着高温氧化时间增加 ,过渡层表面 Ni O晶粒增多并长大 ;内部发生了合金元素互扩散 ;界面处 Ni,Al含量明显增加。这种表面预处理形成了粗糙多孔的过渡层 ,提高了氧化铝分散层与金属基体的粘结力 ,并缓解了界面处的热应力  相似文献   

18.
用电子能谱分析方法对低能离子束外延(IBE)生长的β-FeSi2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实测出XPS价带谱与有关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用XPS价带谱来表征β-FeSi2比光电子峰更为清晰、可取。同时,对样品纵向分析表明界面处存在有较厚的过渡层。根据分析结果对低能IBE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经研究认为:Fe,Si通过空位机制进行的增强互扩散,在高温下生长出与Si晶格相匹配的β-FeSi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8090Al-Li合金回火析出δ′相的相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160℃时效时析出的δ′相粒子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界面层,表明δ′相是通过Spin-odal分解机理形成的,而且δ′相粒子平均半径的三次方与回火时间的关系与LSW动力学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借助TEM研究了热处理后钛/钢爆炸复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在1123K的温度下保温600s后,在钦(TA2)和钢(A3)爆炸复合界面扩散反应区内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为:(1)界面层为FeTi,TiC,FeC2三者的微晶混合组织;(2)在TA2侧沿界面层生成了TiC相;(3)在A3侧沿界面层无层状金属间化合物(Fe2Ti,FeTi)生成,这是由于沿界面层在TA2侧生成的TiC相和界面层阻碍了Fe,Ti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