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反对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主张市场也可为社会主义服务等方面是理论上的盟友,共同完成了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理论的突围。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只是和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一道完成了这一任务,而且还在总结和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超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而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两方“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是西方国家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会,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做的回应和努力。它不涉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意识形态争论及制度选择,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出现的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社会改良的理论和做法,不仅直接影响着西方政党的执政方略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而且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目标的制定和策略选择,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有两种历史形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上,不复存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应该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和“三形态”中的第三社会形态。而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昔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不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而属于“三形态”中的第二社会形态。现实的社会主义是第一形态的社会主义,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与资本主义“同时态”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第二形态的社会主义,以产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4.
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秩序混乱提高了交易费用,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要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就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规则。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规则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容的产权制度,奠定市场规则的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2、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政府自律;3、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4、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制,实现全方位、多层面的市场监督;5、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塑市场规则发挥作用的伦理、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国家资本主义和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工业化策略。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战略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工业化建设有了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前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改革陷入混乱,同时新自由主义无法解决西方面临的内部危机,西方左派应时就势提出了“第三条道路”,试图解决全球化时代西方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问题,重新回到西方政治舞台的最前沿。进入21世纪后,“第三条道路”日渐式微,重新审视冷战后“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于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历史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过渡可能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道路,由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化,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形式推翻资产阶级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转变;另一条是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引发资本主义自我扬弃,自发地变革不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渐进却又实质性地向社会主义转化。  相似文献   

8.
马恩在对东方社会特别是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把这一设想付诸俄国革命的实践,领导俄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对如何建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系统地、创造性地发展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岳蕾 《科技信息》2009,(5):150-150,160
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所以,社会主义废止了市场经济,消灭了商品和货币,实行产品分配的制度。然而十月革命后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国家仍然要靠发展市场经济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为此,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概念,解决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开辟了现实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了“共同富裕和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俄罗斯走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了两极分化,二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顾美红  张明菊 《凉山大学学报》2004,6(1):125-127,130
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种重要思潮,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本文以第三条道路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讨论其中庸性质的呈现,重点探讨布莱尔政府巧用“第三条道路”的时代背景、内容实质,从而揭示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历史的时期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将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 1、由“限制”到“补充”的飞跃 由于理论、经验的限制和“左”的思想束缚,长期以来,我们都认定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商品与市场则是同社会主义本质不相容的。认为哪里有商品经济,哪里就会滋长资本主义.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政策。这种限制政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到消除城乡之间的买卖关系和割除“资本主义尾巴”——农民自留地的荒谬地步。  相似文献   

13.
许华 《科技信息》2008,(4):185-185
社会主义制度自诞生以来,就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消灭社会主义制度,迫使社会主义国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并将其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不变的战略目标。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政策的调整等,都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因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反对“失败论”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又要防止“速胜论”对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损失,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框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动了世界交往的普遍化,资产阶级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不完整的,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则是“世界历史”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从社会主义不需要选择市场、不能选择市场和不能与市场长期结合,对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了质疑,而协商民主的计划经济的不可行性、市场的工具性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表明西方新计划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的责难不能成立,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实践的需要,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选择市场是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三年三月廿九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以根本法的形成,宣告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在刚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中国,人们在短时期内难以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命题的真正含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懂得什么是公平竞争、合法经营。  相似文献   

18.
李虹 《科技信息》2009,(33):391-391
人权观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体现:人权的渊源是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权状况的评估;民主社会主义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实质是在保卫人权的旗号下进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勾当,最终达到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低起点国家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跨越“卡夫丁峡谷”而建成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入手,论述了列宁采用“迂回”的办法即把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步尝试。又论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核。。毛泽东对低起点国家如何确立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苦探求,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对低起点国家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模式问题上又作出了一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昉 《创新科技》2007,(11):7-7
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董德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转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我们通常认为,正像列宁和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以后,这三条基本原则都有重大变化:我们根本突破了计划经济,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由原来的独霸天下,变为原则上“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