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利用松辽盆地深层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信息来研究盆地基底构造特征,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和地震资料的特点,利用多套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重新进行了深层资料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恰当的静校正、串联去噪、有效信号加强、速度分析和偏移归位等技术是获取高品质深部地震剖面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适用于深层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这些成果为今后其它地区的深层地震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奕峰 《科技信息》2011,(21):I0054-I0057
本文介绍在安徽淮南某矿利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解决了大倾角、复杂构造区域煤层赋存形态及断裂构造发育问题。通过对原地震资料的高保真、高分辨率处理,获得了较高信噪比、各煤层反射波层次分明的三维数据体;对地震资料再处理数据体的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查明并理顺了主要构造的展布特点与形态,为矿井设计、开拓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表明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在煤田采区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目标由中浅层向深层的过渡,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勘探工作者。以东海盆地为例,具体分析了影响深层资料品质的能量衰减、噪音干扰、地震采集、地质条件等各种影响因素。其中能量衰减和噪音干扰因素是深层资料品质差的本质原因。地震采集因素对地震资料的后续处理和解释效果有着决定作用。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地质因素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面对不同的研究情况时应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规律,同时不可忽略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拓宽了研究思路,避免了面对任何情况下都只强调某一单一影响因素的局限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晓莉 《甘肃科技》2013,29(5):33-34,66
甘肃省崇信县赤城煤田五举井田三维地震勘探区属陇东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地形复杂,松散层较厚,潜水位较深,激发的地震波频率低,存在较强的低频干扰和变频随机干扰,地震地质条件差。野外数据采集采用洛阳铲人工成井,10个检波器五串两并堆插组合,30次高覆盖,并进行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为目标的资料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利用已有钻孔资料,通过水平切片、层拉平切片上做进一步的检验,反复对比分析地震地质在三维空间的属性,做到层位对比、构造解释等地质异常解释有充分的依据,合理圈定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在控制煤层赋存形态及构造等方面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煤矿为了稳产高产及生产安全等要求,须准确掌握井田内“无煤带”、采空区、火烧区、煤层露头、火成岩等特殊地质现象。通过多年对辽宁、山东、新疆等地煤矿地震勘探实例,介绍确定煤层特殊地质现象采用的方法,通过运用钻孔测井曲线进行地震资料反演,掌握地震时间剖面上的特殊地质现象的特征,依据三瞬处理,研究振幅异常与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要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资料,根据不同的地质异常体在地震数据体上的特征解释各种特殊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7.
曹荣 《广东科技》2010,19(4):198-199
近几年来,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在省内外许多大中型建设项目中,作了大量的浅层地震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和良好的勘察效果。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和比较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特点及勘察效果,从而指出在特殊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地震资料特点,如地表起伏多变引起的严重静校正问题、地震波接收能量弱、地震记录上干扰波发育以及信噪比低等处理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关算法,依靠地震数据资料处理软件Focus为处理平台,采用其中的优势处理模块和新的处理方法技术相结合,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叠前去噪、有效信号增强、反褶积、剩余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和对比,致力于总结出一系列适用于该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卓有成效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主要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地质体的能力,利用该数据进行解释和属性分析,在寻找隐蔽油气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高分辨率处理过程中噪音衰减、保真处理、频率拓宽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江苏洪泽地区盐矿地震勘探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最终处理资料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主频达80Hz,频宽20Hz~160Hz,为盐矿解释提供高品质的剖面。  相似文献   

10.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盆地B凹陷为例 ,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 ,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 ,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 ,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成记录标定法、模型综合标定法 ,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在速度分析中 ,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 ,综合分析物探、地质、测井资料 ,确保对研究区的地震速度有正确的认识 ;在构造解释中 ,一方面需要用地质模式来指导地震解释 ,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来修改和完善地质模式。大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 ,地震解释结果必须既符合地震资料的实际 ,又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冯鑫 《科技信息》2012,(19):428-429,391
本文利用济宁二号煤矿的一块三维地震工区内的资料为依托,经过地层对比、层位标定与解释、测井数据标准化、地震地质建模、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等处理进行了宽带约束波阻抗反演,从而达到了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对煤层进行精细描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粘弹性波动方程聚焦成像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塔里木盆地地表低速层覆盖厚,用常规的地震处理技术难以得到高品质的地震剖面.用以大地介质为粘弹性介质作前提,结合小波分析理论的地震波波动方程聚焦成像技术在塔北某区进行了2D地震资料的目标处理,得到了一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和高保真的地震处理剖面.新剖面的品质较常规处理的剖面有明显改善.根据新剖面的地质解释得到了该区储油层———东河砂岩的分布规律,并据此首次从地震地层学角度提出了该储层的陆相沉积相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沙漠区侏罗系煤下储层三工河组是主要油气高产层系之一,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目的层受地表沙漠和西山窑强煤层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反射能量弱,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将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有机结合,采用面向目标识别处理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技术,取得了丰富的地震地质结果,为该地区的储量升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扎赉诺尔煤业集团铁北矿三维地震勘探区目的层埋藏浅、地表条件复杂、钻孔资料少的特点,阐述了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效果。经矿井和生产实际验证,三维地震资料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中,保护好各种有效信息是处理好该类资料的关键,而超大偏移距采集到的远偏移距反射信息不符合双曲线规律,用常规动校正方法后出现过动校正和拉伸等问题,难以完成地质要求。针对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为解决该类资料的处理,分析了各向同性介质中非双曲线动校正的方法原理,结合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的特点,对超大偏移距资料广角反射信息的应用和沙漠地区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经实际资料处理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物探及地质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盆地B凹陷为例,提出了综合利用物探和地质资料进行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在对地震资料的解释过程中,将每一环节的物探资料和地质资料紧密结合,能够真正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在层位标定中,联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标定法、多井多层合成记录标定法、模型综合标定法,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在速度分析中,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综合分析物探、地质、测井资料,确保对研究区的地震速度有正确的认识;在构造解释中,一方面需要用地质模式来指导地震解释,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来修改和完善地质模式。大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关键,地震解释结果必须既符合地震资料的实际,又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疆某煤矿在戈壁区的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阐述了在戈壁区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成果。经井下巷道资料验证,三维地震的勘探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张剑霞 《甘肃科技》2014,30(24):53-55
以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井田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分析戈壁沙漠地貌地震勘探存在的难点,介绍了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室内处理步骤及资料解释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取得的野外原始数据品质较高,经资料解释获得的地质成果满意,符合该区的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9.
煤矿采空区四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采空区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在野外采集参数,资料处理方法上进行充分试验,获得了采空区范围内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在时间剖面上准确刻画了采空区边界;采空区下部薄煤层反射波连续性好分辩率高;通过四维地震资料对比,可以观测到采空区内部塌落岩层的压实程度及均匀性;该技术可为煤矿安全生产、预防和治理煤矿塌陷区地质灾害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震波形的地质意义,确定含油砂层空间展布,预测圈闭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