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科学地探索了社会主义一系列理论问题。其特点有三个:对科学社会主义态度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统一;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条上的批判与学习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做到特征与本质、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这三个突出特点是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辩证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表现。同时,它也集中地表现了小平同志求真、求实和求新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辩证判断作了分类,提出广义和狭义说;论述了其特点,它具有矛盾同一思维、流变动态思维、整体关联思维等特征。文章从判断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角度着眼,把辩证判断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创新、发展、辐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通过价值、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进行阐述,从哲学逻辑辩证的视角进行研究和解决大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大学文化发展的实践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创新、发展、辐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通过价值、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进行阐述,从哲学逻辑辩证的视角进行研究和解决大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大学文化发展的实践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依据经典辩证逻辑,辩证思维推理的整个过程,是以事物发展内在根据和发展趋势的确定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下,辩证思维推理则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一是由事物运动趋势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推理的复杂性;二是由主体认识进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推理的复杂性;三是由人们行为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推理的复杂性.同时,复杂性科学强调辩证思维推理的多矛盾性;强调逻辑、历史和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鲜明的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通过仰视优秀传统文化,正视现实问题,远视文化发展,从而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看待社会历史问题.总是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而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文从创立经济特区、处理好“先富”与“共富”、“一国两制”构想几个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目前辩证推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文章首次提出了辩证推理方法综合运用的四大类型:1、(要素—局部—整体);2、(个别—特殊—一般);3、(感任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4、(历史—现实—未来)。关于辩证推理具体形式问题,亦作了富于创意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璇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63-1265
党的十八大开创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凸显了十八大会议的主题,同时,更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信心。为此,有必要通过历史的视角、比较的方法和辩证发展的眼光,进一步明确"三个自信"的来源,增强"三个自信",进而忠实践行"三个自信",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代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把文化现代化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放到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去考察,才能处理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问题,解答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难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辩证解决人与世界矛盾的方法论,蕴含着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方法论呈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于对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力、敏锐把握力和民族推动力之中。中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全世界实现“文化脱贫”贡献中国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给出中国样本,为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国家历史命运的问题,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建立在邓小平教育先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解邓小平的"教育先行论"就要从理解其理论基础出发来深入理解其具体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认识邓小平教育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现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作了一番考察 ,阐明把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历史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党的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理学家,朱熹要建构自己的理学体系,离不开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思考。在经史关系上,朱熹反对两种思想倾向,一是重经而弃史,二是重史而废经。他把历史研究当作格物穷理的手段,主张先悟透经书义理,然后再阅读史书,研究历史。其论历史人物,特别强调义理在历史人物身上的体现,兼顾“资质”和“本领”,坚持道德判断与事实判断相结合,重义理,亦重功业。从天理的角度出发,朱熹把史书编纂的目标定为明正统、正纲常,强调用书法义例来达到昭鉴戒和明人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理论,提出并充分论证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本质特征;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了不同于毛泽东用不断提高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和不断变革上层建筑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强调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历史资源是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垮一个政党的最好方法是否定它的历史。相反,一个执政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挖掘自身的辉煌历史以凝聚人民。凡是在历史上犯有重大历史错误的政党,都会给执政资源带来重大的消耗而引发合法性危机。邓小平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寻党的执政合法性依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效地维护了党的执政基础,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毛泽东因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认识与实践上出现了偏差,而邓小平则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推动了中国实践由“革命语境”到“建设语境”的完全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数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毛泽东之后,探索和构建了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从一般、特殊和个别的统一上,简要概括发展观与发展理论的关系,阐述对当代中国新发展理论的逻辑架构的理解及其形成与演进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彻底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路线。邓小平同志建国以来就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恢复工作之后更通过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在新的历史时期,他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由此形成,它也体现着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国际上为中国塑造崭新的国际形象。他从全球的视角出发,为中国构建了“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总体的中国国际形象。邓小平中国国际形象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