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未配位氮和氧两种不同配位能力原子的高分子顺二羰基铑(I)配 合物—聚2-乙烯吡啶-顺丁烯二酸甲酯/铑(即PVMRh),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 (IR)进行了跟踪分析,确定了PVMRh存在的配位结构特征,发现这种结构特征和配合物的稳定 性有密切关系;并在可比条件下,以甲醇羰基化实验对这一新配合物与现有工业催化剂的催化性 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含硫氮双齿配位基的有机硅聚合物的,三氯化铑反应,制备了-γ-N(β-丁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和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各合物。  相似文献   

4.
将4,4′-二甲基二苯胺依次经硝化和还原后,合成了双(4-甲基-2-氨基苯基)胺.此化合物与三苯基氯甲烷进行N-烷基化反应,高产率地得到了一种新的氨基-NNN钳形配体2,2′-二(三苯甲基氨基)-4,4′-二甲基二苯胺.该配体在空气中稳定,且能与(t-BuO)3W≡CPh反应形成一种新型的钨卡宾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该卡宾配合物研究发现,配体的3个N原子并未全部参与配位,而是有1个N原子取代基上的苯环参与了配位.通过DFT计算,发现NNC型配合物比NNN型配合物能量更低.  相似文献   

5.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颖的三维网状配位聚合物[Ce4(tzda)6(H2O)10]。(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724(2)nm,6—1.6653(2)nm,c-1.8152(3)nm,a=104.270(2)°,β=107.900(2)°γ=105.653(2)°,Z=2.在晶体结构单元中,存在有4个晶体学独立的Ce(Ⅲ)离子,4个Ce(Ⅲ)离子均与氧原子配位,其中3个为九配位,1个为八配位;配体阴离子tzda2-则展示了4种完全不同的配位模式,并通过这些配位模式将Ce(Ⅲ)离子连接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在室温条件下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桥键是多核配合物的结构特征,本大归纳了无机化学中氧配位多核配合物中氧桥键的类型,讨论了氧桥的成键规律、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4,4′-联吡啶硫与高氯酸银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Ag(dps)ClO4].H2O}n(其中4-dps=4,4′-联吡啶硫),借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 602(2)nm,b=0.99 188(16)nm;c=2.0 516(3)nm,β=102.385(2)°;V=2 703.5(7)A3;Z=8;最终偏离因子R=0.0 730,ωR=0.1 222。配合物中银原子通过4,4′-联吡啶硫的N原子的直线配位方式的连接,沿a轴方向形成一维聚合链。毗邻的一维链籍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含氮双齿膦配体(ph2PCH2)2NCH2CH2OCH2CH2NHCH2CH2PO3Na2(以A表示)在1-十二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膦配体的螯合作用降低了催化活性以及双膦-铑配合物有利于直链醛的生成.A与油溶性催化剂HRh(CO)(PPh3)3在合成气氛下发生配体交换形成配合物HRh(CO)(A)(PPh3),其催化活性比单膦-铑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更低.由于双膦与铑配位后形成的络合物中铑的配位空间更拥挤,因此1-十二烯的端碳原子更容易与铑中心络合配位,形成直链烷基-铑络合物,使得产物醛中直链醛的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zda)(H2O)3]·3.5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073(12)nm,b=0.7134(4)nm,c=2.3635(15)nm,β=91.3780(10)°,Z=8.金属中心Cu(Ⅱ)离子呈现出五配位,处于四角锥的配位环境;配体阴离子tzda2-采用双(单)齿配位模式将Cu(Ⅱ)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3—0.4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0.
使醋酸锰与α-萘乙酸(C10H7CH2COOH)、4,4′-联吡啶(4,4′-bipy)水热反应,合成了配位聚合物{[Mn(C10H7CH2COO)2(H2O)2(4,4′-bipy)]·4H2O]n.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晶体结构测试表征了所得到配合物的结构.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该配合物是由4,4′-bipy桥联多个金属锰(II)离子形成的一维{[Mn(4,4′-bipy)]。长链α-萘乙酸根离子的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悬挂于长链的两侧,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以柔性1,5-双(2-乙基苯并咪唑)戊烷(简称bep)为主配体,在1,3-金刚烷二乙酸(简称H2 ada)的调控下,通过与Zn2+进行自组装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材料{[Zn2(bep)(ada)2]2H2O}n.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材料为二维层状结构;完全失质子的金刚烷二乙酸离子采用单齿和螯合的双重配位模式连接Zn1和Zn2,构成一维双链结构;1,5-双(2-乙基苯并咪唑)戊烷采取反式构象将一维双链拓展成二维层.该配合物材料在280 ℃仍保持骨架完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在激发波长285 nm下,在309 nm处显示了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含氮杂环配合物[5,7,12,14-Me4-2,3:9,10-二苯并[14]已烯基(2-)N4]含镍(II)测定了它在一系列配位溶剂中的配合反应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常数ΔH,ΔS,ΔG.  相似文献   

13.
对三种钴(Ⅱ)席夫碱配合物氧载苯进行载氧性能研究,实验证明它们的载氧性能与轴配位碱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锕系元素Np(Ⅴ)-U(Ⅵ)“阳离子-阳离子”配合物在硝酸和高氯酸溶液中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离子浓度和溶液酸度对吸收光谱有一定影响,解释了不同条件下Np(Ⅴ)与U(Ⅵ)的配位行为,提出了Np(Ⅴ)-U(Ⅵ)之间可能存在的静电作用模型和水解配位模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过渡金属钴(Ⅱ)、镍(Ⅱ)、铜(Ⅱ)、锌(Ⅱ)与乙二醛双邻氨基苯甲酸希夫碱(H2L)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是一类新的配合物,其组成为*4H2O(M=Co、Ni、Cu、Zn,L=乙二醛双邻氨基苯甲酸根),中心金属离子与希夫碱配体中的亚胺氮和羧酸根中的氧原子发生配位,配位数为4.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N和S的高分子铑配合物,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和XPS电子能谱测试手段,分析表征了配合物存在的NRh配位键和SPh配位键,发现高分子配合物中除了形成配位键的N和S外,还含有未参与配位的N和S;同时发现,这些未配位的N和S在该高分子铑配合物中能发生分子内取代反应,这一独特性质有助于提高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N和S的高分子铑配合物,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和XPS电子能谱测试手段,分析表征了配合物存在的N→Rh配位键和S→Ph配位键,发现高分子配合物中除了形成配位键的N和S外,还含有未参与配位的N和S;同时发现,这些未配位的N和S在该高分子铑配合物中能发生分子内取代反应,这一独特性质有助于提高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含氮双齿膦配体(Ph2PCH2)2NCH2CH2OCH2CH2NHCH2CH2PO3Na2(以A表示)在1-十二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双膦配体的螯合作用降低了催化活性和有利于直链醛的生成.A与水溶性催化剂RhCl(CO)(TPPTS)2在合成气氛下发生配体交换后,形成配合物HRh(CO)(A)(TPPTS),其催化活性比单膦-铑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更低.又由于双膦与铑配位后形成的络合物中铑的配位空间更拥挤,因此1-十二烯的端碳原子更容易与铑中心络合配位,形成直链烷基-铑络合物,使得产物醛中直链醛的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含双(二苯基膦基)甲烷(dppm)和2-巯基苯并恶唑(Hmbo)的银配合物,即硫膦混配无限链状聚合物[Ag4(N,S:mbo)4(μ-dpm)2]n的合成及单晶结论,讨论了配合物的组装过程及配体(Hmbo)与金属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水热条件下,4,4′-联吡啶、硝酸镍与咪唑甲酸反应,使咪唑甲酸脱羧构筑了配位聚合物{[Ni(4,4′-bipy)(H2O)(HCOO)2].4H2O}n(其中4,4′-bipy=4,4′-联吡啶,HCOO=甲酸根),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a=1.04 862(2)nm,b=2.0 061(4)nm,c=0.81 072(16)nm,β=102.59(3)°;Z=4,R=0.0679,wR=0.1 337。在配合物中,甲酸根和4,4′-联吡啶分别与Ni(Ⅱ)配位,形成具有"CdSO4(6581)"拓扑结构的三维微孔网络,微孔尺寸为1.0 028 nm×1.0 486 nm,有趣的是,微孔配位聚合物主体了一种新型类甲烷结构的一维水带,其是由(H2O)4水簇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共点拓展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