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2岁的阿拉法特为国家操碎了心。可是, 由于巴以和平进程没有给巴方带来多少现实利益,建国日期一拖再拖,一些巴勒斯坦人怨恨他。当此次巴以冲突持续不断,阿拉法特决定参加沙姆沙伊赫多国首脑会议时,巴勒斯坦一些激进分子指责他为“叛徒”,在他们看来,阿拉法特与以色列的任何接触都会使巴勒斯坦人的鲜血白流。传说阿拉法特可能要退位,因为他的能量已竭。他的两名最亲密的助手——负责安全的贾布里勒·拉朱卜和法塔赫运动上层人物马尔万·巴尔古提中的一位可能接班。  相似文献   

2.
尽管阿拉法特反对巴勒斯坦内战,尽管阿巴斯极力避免巴勒斯坦内战,但要确保美国积极推进“路线图”计划,确保以色列归还巴勒斯坦领土,确保巴勒斯坦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不远的将来,也许会出现巴勒斯坦安全部队同哈马斯及其他激进组织爆发激烈冲突,乃至大规模内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利益攸关,巴以双方不愿放弃各自的目标;先原则后细节,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最近一段时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之间的论战已经公开化。巴以之间的冲突也一个接着一个。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月18日在巴黎指责以色列违反巴以自治原则宣言的精神,对巴勒斯坦人实行集体惩罚的政策,并且强调“和平进程正处于危险和棘手的阶段”。翌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反驳  相似文献   

4.
美、以、阿以及叙伊四方态度就像一辆车的四个轮子,它们相互拧着——哈马斯组阁一波三折,在试图与“法塔赫”或者“人阵”联合组阁碰壁后,不得不推出了一个以哈马斯成员为主体的新政府。就在新政府成立的同时,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社会宣布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使人不禁对其今后的命运产生疑虑:哈马斯究竟能够走多远,要回答这一难题不能不察有关各方的态度。以色列:盼哈马斯“自行”垮台沙龙曾经将阿拉法特的逝世称为中东和平新希望的开始,这一方面反映了沙龙对阿拉法特本人的厌恶,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阿拉法特的继任者阿巴斯的情有独…  相似文献   

5.
在中东和会召开的重重障碍中,巴勒斯坦代表问题是突出的一个,现在虽然有了妥协的方案,但围绕它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仍将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色列目前仍然坚持不同巴解谈判的立场,坚持出席和会的巴勒斯坦人必须仅限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居民,并强调巴勒斯坦人不能独立组团与会。美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迁就以色列的态度。但为了使和会“圆满”,美国又需要巴勒斯坦人与会作为一种“象征”。阿拉伯方面的叙利亚、埃及、约旦等国家对巴勒斯坦代表权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发生微妙  相似文献   

6.
巴勒斯坦人的心在滴血,以色列人的鲜血也在流淌。10月12日,两名以色列士兵阿夫哈拉米和诺维斯奇返营途中误入拉马拉巴勒斯坦区,恰巧遇到刚刚送葬的巴勒斯坦人,结果被愤怒的居民活活殴打致死,抛尸焚烧。两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阿夫哈拉米的3个小幼儿一夜间成了孤儿,而诺维斯奇的新婚妻子还正沉浸在蜜月的甜蜜里,死者的妻儿老小悲恸欲绝仰问苍穹: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报复这两名士兵被杀,巴拉克下令向阿拉法特官邸附近以及巴方几处要害部门发动袭击。  相似文献   

7.
身为以色列人,原本与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期盼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早日诞生,巴勒斯坦国可以成为他们的祖国和依靠;另一方面,时过境迁,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感情已十分复杂。与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相比,他们生活殷实,许多人已不愿脱离以色列去与穷兄弟“共患难”。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进程中的回施余地越来越小,领导地位明显削弱;越来越多的巴官员开始谈论他的去留问题。巴勒斯坦内部危机日益凸显。眼下,阿拉法特在应付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来自内部反对浪潮的冲击,他在和平进程中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领导地位已明显削弱。“不太令人满意”的礼物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签订《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简称《宣言》),开始了举世关注的“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平谈判。当时多数巴勒斯坦人是支持和平进程的,但是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四月十四日美国《时代》周刊登载了《达到更广泛和平的关键——巴勒斯坦人的自决要求正在被接受》一文,详细介绍了巴勒斯坦问题和巴勒斯坦人。该文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巴勒斯坦人颇多贬词,而对以色列有所偏袒,但文中提供的具体材料仍有助于我们了解巴勒斯坦问题和巴勒斯坦人的现状。现将此文摘要译出,分两期发表。文中小标题是译者另加的。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以来,中东和平进程一直蹒跚而行。前不久以色列传出的一连串爆炸声,再次将这一地区出现的良好和平势头推向危机。血案震撼以色列2月25日至3月4日,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先后在耶路撒冷、阿什凯隆和特拉维夫制造了4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61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哈马斯在随后发表的公报中表示对其中三起爆炸事件负责,并宣称,这是对易卜拉辛清真寺惨案和以色列特工杀害哈马斯  相似文献   

11.
竟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她憎恨以色列,她愿做人体炸弹。哈马斯最大的敌人不再是以色列,而是它的过去。现在,哈马斯从边缘迈向主导地位,角色发生了变化。那么,哈马斯会不会改变自己,它将如何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哈马斯是1987年12月在亚辛领导下创立的,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抵抗运动,在内外压力下顽强地存在了15年之久,近些年,在巴以间一轮又一轮的报复与反报复行动中冲到了最前沿。由于哈马斯反以态度坚决,并不断在以境内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以色列对其恨之入骨,坚持推行“定点清除”政策。2002年7月,以出动F—16战斗机,投下一枚重1吨的炸弹,将哈马斯“卡桑旅”领导人谢哈德和其家人炸死在家中。2003年3月,以两架“阿帕奇”直升机向加沙城发射导弹,炸死哈马斯创始人之一易卜拉欣·穆卡达…  相似文献   

13.
中东和平进程发生了自马德里和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问题出在以色列。以色列新政府拒绝工党政府的“土地换和平”主张,推行内塔尼亚胡提出的“安全的和平”和以“以色列的安全为基础”的和平。几个月的事实表明,所谓的“安全的和平”,实际上是“三不”政策的和平,即:不许巴勒斯坦人建国,只许巴勒斯坦人自治,巴勒斯坦人没有控制土地与民族自决的权利;不许巴勒斯坦收复东耶路撒冷;不向叙利亚归还戈兰高地。显然,“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被抛弃了。此外,新政府还大力推行在所占阿拉伯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主张控制约旦河西岸与戈兰高地的水资源,并且要以军在巴自治区有“自由行动”的权利。总之,  相似文献   

14.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在一次著名的声明中说:“没有什么巴勒斯坦人这样的人民……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好象原来有个巴勒斯坦人民,后来我们来了,把他们赶走了,从他们手中夺走了他们的家园。他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她的政治继承者现已对这次讲话表示遗憾。事实上,从远古时代以来,巴勒斯坦人就居住在地中海东岸与目前大体上相同的地区。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迦南人,但日后巴勒斯坦之名却导源于腓力斯丁人。在阿拉伯文中,这个国家叫做腓拉斯丁。这一地区似乎无休止地遭受外来征服者轮流的统治,其中包括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从十六世纪一直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后三十年,在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地的名义下,英国人统治着巴勒斯坦,包括现今以色列和约旦的领土以及西岸和加沙。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9,(9)
UNESCO 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使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跨越纸上阶段,尽快成为现实,除政治行动外,还必须采取其他措施,使和平得以维持。正因为如此,1993年9月13日以巴和平协议签定后不到3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邀请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西蒙·佩雷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雅西尔·阿拉法特在西班牙格拉那达与来自全球各国的知识分子会见。这就是所谓"格拉那达-Ⅰ"——为期两天的会见,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直接对话创造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发起了"援助巴勒斯坦人民计  相似文献   

16.
向右看齐:以色列弥漫右倾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有两大阻碍和平的势力:一是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一是以色列右翼势力。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不会忘记,1995年当奥斯陆和平进程正取得积极进展时,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沙米尔枪杀了和平斗士拉宾,从此中东和平走入低谷。如今,正当以巴双方顺着美国提出的和平“路线图”开始新一轮艰难跋涉时,一些右翼极端分子又扬言要暗杀沙龙。6月4日,两万右翼人士在耶路撒冷市中心锡安门外集会,翌日四万人示威,抗议沙龙接受“路线图”,其规模为近年最大。利库德集团、全国联盟党…  相似文献   

17.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国内外政策的决定因素。前段时间,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一度好像就要爆发新的中东战争了,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可能很简单,是国家利益相冲突的必然结果。当然巴以冲突也有很深的历史根源。巴勒斯坦国在二战结束后55年,仍然没有建立起来。然而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意识却高涨起来,以阿拉法特为代表的巴解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数度迫使以色列回到谈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巴以关于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巴以和平进程将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实现相互承认,以色列在协议签署后4个月内从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撤出军队和行政管理机构,由巴勒斯坦人实现自治;第二阶段,协议签署后9个月内整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将在国际机构监督下选举产生一个委员会以取代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行使行政和司法管理权;  相似文献   

19.
持续了近三年的巴以流血冲突,已经吞噬了数千无辜者的生命,如今又有一位嗓音沙哑、行动不便的老人加入了死难者的行列。他是以色列人眼中的“本·拉登”,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圣战斗士”。他就是亚辛。以色列为何下决心暗杀亚辛?哈马斯缘何被列为“恐怖组织”?亚辛之死能否激活“路线图”?哈马斯如何为亚辛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20.
持续了近三年的巴以流血冲突,已经吞噬了数千无辜者的生命,如今又有一位嗓音沙哑、行动不便的老人加入了死难者的行列。他是以色列人眼中的“本·拉登”,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圣战斗士”。他就是亚辛。以色列为何下决心暗杀亚辛?哈马斯缘何被列为“恐怖组织”?亚辛之死能否激活“路线图”?哈马斯如何为亚辛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