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科技短讯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这个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12):42-43
印度成功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10月22日发射升空。按计划,"月船1号"调整到绕月运行轨道后,将通过高精度遥感装置勘察月球表面,绘制月球成分地图和三维地理图,还将完成月球碰撞探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是我国近期(2010年前后)的航天发展目标之一,月球探测是实现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发射月球探测器(或卫星)选择适当的火箭型号显得尤其重要。文章从月球探测工程对运载火箭的基本要求着手,结合国外月球探测工程的经验和长征系列火箭的现状,提出了候选火箭及其改造方案,并且对月球探测三种运行轨道的优缺点和工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从航天大系统工程整体化的角度,提出了用长征三号乙加上面级发射环月卫星,同时将上面级实现硬(或软)着陆作为首选方案,用长征三号丙发射探月器进入奔月轨道作为次选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贵阳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说,中国将首次对月球精确“画像”,测绘覆盖全月球的三维月球图像。欧阳自远说,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首项科学目标,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虽然个别国家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8.
正发射于2018年12月8日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过26天的飞行,于2019年1月3日顺利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成为人类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将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环境,开展一系列地质考察和天文观测。嫦娥工程是我国首个月球探测项目,也是首个深空探测项目。嫦娥四号原本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二期—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备份任务,如嫦娥三号没有成功,则将再次挑战相同的探测。由于嫦娥三号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自"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2007年成功发射以来,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也稳健地进入了"绕、落、回"三步曲的第三步,即将启动的月面采样返回,将进一步证明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都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总体上实现了科学目标."嫦娥一号"获得了全月球影像图和月球标准基础地图、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月球地形图;建立了月球影像数据和激光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从载人飞船、太空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北斗卫星导航等多个方面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并同时推动航天技术更好更快地服务经济和民生。探月工程——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飞行器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相似文献   

11.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82-95
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于9月14日发射升空。这是自阿波罗工程以来,为解开遗留的“月球疑团”而实施的最大的探月工程。“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本应于2003年发射升空,有鉴于火箭在发射其他卫星时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败,遂决定推迟发射。现在,“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终于发射上天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飞向月球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5-26
我国探月计划3个阶段 2004年-2007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为期1年的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相似文献   

13.
科技界声音     
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嫦娥”一号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嫦娥”一号原定1年的工作任务已经超期完成,并且非常出色地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到南北纬70°的全月球影响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有关部门将于今年正式提交探测使用的设 备,"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 进行中,明年年底可待命出厂。中国首次月球科学探测 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以月球表面可利用资源的勘测为  相似文献   

15.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也带动了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以“绕”、“落”、“回”为标志的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性工程,既是国力强大的体现,也是中国航天能力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述月球探测的历程与趋势的基础上,强调当代月球探测的总体目标为:(1)研究月球与地月系的起源和演化,特别是月球大气层与磁场的消失,矿物与岩石的分布和形成环境、月壤和内部层圈结构的形成以及月球演化的历程;(2)探测月球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及对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我国不载人月球探测划分为绕、落及回三个阶段。为了全球性、整体性重新认识月球,绕月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为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探测14种有用元素的全球分布与丰度,探测月壤厚度并估算^3He资源量以及太阳活动对空间环境的影响。“落”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就位探测和月球车巡视探测,建立月基光学、低频射电和极紫外天文观测平台。“回”为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就位探测和取样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8.
飞向月球     
"女神"奔月2007年9月14日上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从日本南部种子岛宇宙中心顺利发射升空。据称,发射围绕月球飞行的无人探测器只是日本探月以及宇宙计划的第一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立川敬二透露,日本准备在10年内发射无人登月探测器,并争取在2025年左右,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探测基地。  相似文献   

19.
月女神(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缩写,意为“月球探测工程”。而SELENE一词,又恰巧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故译为“月女神”)月球探测器上,装备了15种观测仪器。主卫星将在月球上空100千米的极地圆形轨道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整个月球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各种观测。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吸引了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印度等航天大国的广泛积极的参与.这次探月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卫星任务都把重点放在了测月学方向.一方面通过对月球地形、重力以及关联内部结构的探测研究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月面着陆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开展准备工作.以绕、落、回三部曲为主线的中国月球探测简洁而完美地诠释了人类月球探测的这一路线规划.“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工程在成功实现了华夏千年奔月梦想的同时,也以测月学为基本目标,为人类探月的远景设想奠基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