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电影中,苏联人形象多被置于善良、积极的情感基础上,这不单是因为两国的政治与历史渊源,也是所有中国民众的希望,希望两国关系乃至世界所有国家的关系都能放射光彩,共享和平。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抗战文学将日军描绘为"鬼子"的形象.新时期文学强调人道主义和人性化书写,新时期的抗战文学开始走出十七年文学"鬼化"日军的思维模式,从人的角度塑造日军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对美国的态度和情感是复杂的与对日本人的看法相比,中国人对美国人的看法要复杂得多。美国虽然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它在很长时间内不是国际政治的主角,也不是中外矛盾的焦点;它参与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但又有率先退还庚子赔款余额之举;它在巴黎和会上提出著名的“十四点”,却又纵容日本吞并中国山东;二次大战中它是中国的盟友,有力支持了中国抗战,战后却支持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在长时间内是中国的头号敌人,双方还在朝鲜战场上生死较量;为了共同利益,双方实现了关系正…  相似文献   

4.
编者手记中国电影中最光辉的外国人形象是谁?——白求恩!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说。1964年出品的故事片《白求恩大夫》是仅有的几部以外国人为主角的中国电影之一。美国朋友谭宁邦扮演的白求恩,使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永远地印在了中国观众的心中。26年后,中国与加拿大和法国电影界还联手把白求恩的故事搬上银幕,片名《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这次扮演白求恩的是好莱坞影星唐纳德·萨瑟兰,后来此人出演了冯小刚的喜剧片《大腕》。而谭宁邦还扮演了《林则徐》中的英国鸦片贩子颠地、《风暴》中的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和《停战以…  相似文献   

5.
“东瀛濯剑有书还”、“大江歌罢掉头东”——像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一样,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年轻时也曾把日本作为追求真理、探索新知、了解世界的平台。提起“一衣带水”这个成语,眼前就会浮现出隔着一湾浅浅海水的中国和日本。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自秦汉以来中国的文化和生产技艺就传到了日本。古代日本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学子和僧侣越过这湾海水来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和佛法,近代以来中国的大批仁人志士又东渡日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进步思想。然而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却被近代50多年的惨痛战争所阻断。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为友人和为自己分别写下上述诗句的半个多世纪后,正是他们推动了中国与日本的重新交好。但他们生前也许不会料到,复交后的中日终没越过心与心的隔膜。在日本少数右翼分子兴风作浪下,在复交30年后双方关系又像结了冰。如今中日两国领导人先破冰再融冰,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乍暖还寒之时,化解大块的寒冰须向历史长河中寻源,探究彼此看对方的心结和恩怨意识也许能寻出一条让双方走近的路径。——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中日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史,日本社会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源自中国。中日作家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许多对方国家的民众形象。在近代日本作家笔下,中国人无数次地成为创作对象,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中国普通劳动者、小市民等阶层。对明治、昭和、战时及战后的作品进行比较后会发现,日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平民形象的定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不觉地,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被战争自身的悲惨所取代,异常膨大的受害者意识麻痹了大多数日本人的战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深陷“倒扁”声浪中的陈水扁,是否有暇想起刚访问过的南太“邦交”小国瑙鲁和帕劳?而南太,这个拥有一万多个岛屿、陆地面积仅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仅为690万的太平洋中心地区,对台湾当局在此掀起的“外交攻防战”,又做何感想?荷兰裔美国人文主义作家房龙在去世前一年写了一本小  相似文献   

12.
3月15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日本电影展》在北京新世纪影院拉开序幕。说起日本电影,被我们第一个想起的人可能会是黑泽明。作为日本最具世界知名度的电影大师,黑泽明在电影界常常被大家尊称为“黑泽天皇”。黑泽明曾说:“从我身上减去电影,那等数大概就成了零。”  相似文献   

13.
近来,日本对中国的立场日趋强硬。日本在钓鱼岛邻近海域对中国渔船实行拘船押人、坚持要以国内法处理该事件的做法,就是一例。日本同中国在东海油气田的争执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忠来 《科技资讯》2009,(13):184-184
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有人担心和怀疑:在21世纪的今天,雷锋精神还能与我们同行吗?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必须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思想境界,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与现代化同行,雷锋将是中国人21世纪形象的代言人。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华语影坛上,王家卫用充满个性和叛逆色彩的电影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以一幕幕惊人而又独到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都市景象,表现了都市人寂寞的情怀,漂泊的心灵,对情感的追寻与逃避,构成了一则都市寓言。  相似文献   

16.
李响 《科技信息》2011,(25):105-10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期间唐代迎来了中日友好往来与交流的空前繁荣时期。从630年开始,日本先后派遣了19回遣唐使,这些遣唐使成为维持中日交流的主要力量。在这段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同日本展开了频繁的交流,特别是在文化方面,进行了高层次的交流,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描写当时日本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本民众通过网络媒体对涉华报道的新闻回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国内网民对"中国"的一些认识。研究日本网民的新闻回帖对于研究如何更好树立国家形象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2月24日下午5点45分,日本科技厅的官员突然发现:自己的网页首页上用英文写着“日本是一条咬败了的狗。” “日本网站被黑了!”几乎在一夜间,这一消息传遍了互联网。 其实这次对日本网站的攻击可以追溯到2001年2月19日,那一天,日本精工(SII)宣布其一家子公司的Web网站受到黑客的攻击,在将近一天的时间里该公司的首页内容被篡改。该公司的首页所显示的画面为9个人头并排的照片,在照片上面显示着“30万”这一数字,估计这很可能是谴责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据报道,在这次攻击过程中,日本70多家企业的网页表示被中国黑客侵入。受攻击企业遍及日本全国,包括著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故事片里的日本人形象多是负面的。对此,应将一些故事片放在二战期间美国社会政治大背景中考察,把于史有据的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揭露和针对日本民族的种族主义区分开来:前者是正确的,后者则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东汉末著名历史人物。其业绩为后人景仰,并在后世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诸葛亮文化现象。《三国志》为信史,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是较贴近历史本原的诸葛亮“历史形象”。此后,经多方演绎,特别是经《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逐步走向神化。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其德、行、言等自身条件是最基本前提;戏剧、小说、诗歌等社会传播方式则在其中起到了一种外在推动作用;此外,封建统治者、封建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也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