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控制苏北地区杨树舟蛾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进行了林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杨树舟蛾类害虫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下释放赤眼蜂均能有效达到控制杨树舟蛾类危害的目的,使林间赤眼蜂寄生舟蛾卵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以释放赤眼蜂40 000头/667 m2防治处理的舟蛾卵粒寄生率(60%以上)显著高于20 000头/667 m2处理的寄生率(40%)。在3个杨树品种(107杨、46杨、2025杨)的林地内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各处理下叶片受害率较对照处理分别由31.84%、41.23%和29.73%降到3.01%、2.42%和4.22%,且差异显著,3个杨树品种林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舟蛾卵粒寄生率与对照相比由10.52%、8.86%和9.36%分别显著提高至69.41%、45.54%和70.7%,3个杨树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舟蛾卵期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和蛹期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混合防治杨树舟蛾的防效(31.31%)显著优于单种释放的防效(赤眼蜂16.38%,白蛾周氏啮小蜂14.37%)。  相似文献   

2.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为了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在省、地、县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于1974年在汉阳县城头大队开展以赤眼蜂为主的综合防治棉花后期害虫试验。 通过城头大队八百亩棉田的试验,基本实现了无蚜害;无红蜘蛛垮杆;红铃虫大田青铃被害率为6.18—26.66%,籽花含虫量为26.0—55.2头/斤;赤眼蜂对棉铃虫卵寄生率为51.4—80.04%,大面积放蜂区与施药区的效果比较,放蜂区平均百株虫量为1.25头,蕾  相似文献   

3.
1972年我们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面积有了扩大,防治效果达85.76~97.13%。此外,还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科学实验,初步摸索了稻田放蜂的规律和存在问题。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在寄主卵保存、赤眼蜂繁殖、蜂种收集和蜂卡保存等四大问题上得到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4.
去年,吴兴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依靠林场工人和贫下中农,在吴兴县鹿山林场和(土太)溪公社,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第一代松毛虫的科学实验。据检查,试验的70亩有松毛虫的松林中,寄生率(包括自然寄生率)均在97%以上,控制了这一代松毛虫的为害,防治效果与农药治虫相近。嘉兴地区、吴兴县有关领导部门在鹿山林场召开了现场会议,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此外,他们还在道场、塘南、晟舍、织里、南埠等五个公社有关大队,利用螟黄赤眼蜂防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要把生产和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今年积极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工作。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历年来,发生危害严重,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往年,防治棉  相似文献   

6.
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一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防治≥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二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1.9~90.7%;防治第三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3.4%~91.7%.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三唑磷乳油的杀虫效果(包括残留药效)均是随浓度的增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
六种赤眼蜂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应用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的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对广赤眼蜂T.evanescens、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卷蛾赤眼蜂T.cacoecia、菜白蝶赤眼蜂T.pieris、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6种赤眼蜂的酯酶同工酶有高度的分辨力.6种已知赤眼蜂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分带数目,酶带泳动率及酶谱扫描都显示了一定的差异.说明在形态分类上存在的种间差异,在酯酶电泳图上也同样有差异.2.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在寄主、温度、性别不同的条件下,其各自酯酶酶谱的分带数目和泳动率完全一致.3.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两个蜂种的蛋白电泳图以及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保平  刘小宁 《武夷科学》2002,18(1):317-317
赤眼蜂是棉铃虫卵的主要天敌 ,但自然种群数量很低 ,需人工繁蜂释放到田间 ,方可达到助益控害的目的。由于新疆地处内陆 ,干旱少雨 ,加上实行高密度矮化的独特栽培模式 ,使田间小气候以高温低湿为特点。所以 ,筛选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赤眼蜂种 (品系 )就成为工厂化繁蜂的首要任务。对此 ,我们对新疆棉铃虫赤眼蜂进行了种系筛选和赤眼蜂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对寄生新疆棉铃虫的暗黑赤眼蜂 (Trichogramma pintoi)和广赤眼蜂 (T.evanescens) 2个蜂种的 6个地理品系 (4个采自新疆棉铃虫 ,2个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 )进行了寄主选择性测定。当同时面临棉铃虫卵和米蛾卵时 ,根据接触卵次数和寄生量等特性 ,暗黑赤眼蜂乌兹别克 II品系对棉铃虫卵表现很强的选择性 ,其次是暗黑赤眼蜂库尔勒品系 ,其余品系对棉铃虫卵的选择性不明显或对米蛾卵表现强选择性。对采自新疆棉铃虫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和 1个广赤眼蜂品系以及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了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各赤眼蜂种 (系 )后代性比之间的差异受温湿度组合的影响较小。同一种系中 ,雌蜂倾向于在较高温度下产更多的卵 ,达到更高的寄生率 ,但性比 (雄 /雌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高温 (35℃ )低湿 (45 % )条件下 ,暗黑赤  相似文献   

9.
筛选出适应我区生态环境,既有效又经济的防治棉铃虫的杀虫剂,探索40%辛柴乳油-奇圣防治棉铃虫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1984——1985年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蕃茄病毒标样175个,包括不同症状和严重度的病株。通过鉴别寄主反应,蚜传实验,物化属性测定血清学反应及病毒提纯后的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进行了病毒种类的常规鉴定。初步认为,1984年石河子地区蕃茄病毒病的主要病源是TMV—蕃茄株系,占田间流行病源的74.5%,占调查样点的81.8%,其次为TMV—普通株系和CMV分别占30.6%和24%,同时占调查样点的63.6%和72.76%,但未发现CMV单独感染的病株。 在鉴定工作的同时,对蕃茄病毒病的流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品种抗病性,种子带毒情况,种子消毒及蕃茄病毒病的田间防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对蕃茄病毒病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温度,连作及田间管理等。远离菜地且有自然屏障的蕃茄病毒病明显减轻。除此,蕃茄品种间有一定的抗病性差异。新鲜种子带毒率高,贮藏数月后带毒率明显降低,用磷酸三钠和次氯酸钠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降低种子带毒率;磷酸二氢钾在蕃茄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且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