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紫外通信的大气传输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大气传输模型LOWTRAN对紫外波段的大气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定量考虑了紫外通信系统工作波段的确定,分析了能见度、地理位置、气候季节、传输距离、传播方向、海拔高度和天气情况等对大气紫外透射比的影响。结果指出,紫外通信系统的工作波长应选在日盲区中心点250nm附近,季节、地域和风雨天气对日盲区紫外透射比的影响甚微.水平方向上大气紫外透射比的指数衰减规律决定了系统工作的局域性和保密性.在海拔1km内大气紫外透射比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强激光在非Kolmogorov谱大气湍流中传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K41谱研究强激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局限性,概括性地论述了国内外研究强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外成像大气作用效果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气传输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红外成像大气作用效果的模拟方法,指出大气效应主要是由湍流和气溶胶的作用引起的,继而分别给出了湍流和气溶胶调制传递函数模型及其参数的预测方法,两调制传递函数相乘即可得到总的大气调制传递函数,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介绍了亚毫米波在大气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重点介绍近年来亚毫米波的大气传输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乃至传输特性应用的一些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特性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对激光传输产生光强闪烁、光束漂移及光斑扩展等影响,严重限制了激光通信、激光测距等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全面开展大气信道中激光传输特性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主要研究建立了大气吸收、大气散射衰减效应理论模型及光强起伏、光束漂移和光斑扩展等大气湍流效应影响模型。在分析各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大气吸收、散射理论模型的仿真和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特性影响模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大气的吸收和散射将对功率产生衰减;大气抖动引起的激光散斑效应、光束偏折和扩展效应将影响跟踪精度和视轴对准精度;大气湍流引起的光功率波动效应将影响通信的速率和误码率。  相似文献   

6.
吕宏飞  刘丙才 《科技信息》2012,(15):53-54,64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受到大气的吸收,大气中微粒的散射和折射的影响,使激光在传输过程中能量不断衰减。本文以激光测距设计的应用要求为出发点,从大气的组成入手,对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理论特性进行研究,并推导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损耗的数学公式。针对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本文在选择波长的基础上,用MATLAB软件对激光经过大气散射后的透射率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和MATLAB软件的模拟证明,在传输距离相同的条件下,波长越长,分子的散射越弱;波长越短,其散射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云对制导系统影响的红外特征模型,利用SBDART大气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热带大气、中纬度大气(冬、夏)和副极地大气(冬、夏)5类典型大气状态下的3个大气窗口波段范围内的大气透过率.利用计算结果,结合云参数资料,针对云的光学厚度、云滴浓度、平均粒子半径、有效粒子半径等,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为开展真实大气传输特性对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紫外光信号在的不同大气条件中的传输特性, 基于紫外光非视线传输的Monte Carlo方法的算法模型, 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紫外光信号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单脉冲信号随距离的增加, 脉冲展宽和脉冲延迟效应更加明显; 在晴、 阴、 雨、 雾不同天气条件下, 雨天对传输信号的能量的衰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孙硕  刘超 《科技资讯》2013,(16):194-197
为了从更全面的角度计算CO2激光的大气透过率,分别从分子吸收、散射和气溶胶衰减的问题入手,并对气溶胶衰减中霾、雾、雨、雪等气象条件进行扩展论述;介绍了激光大气传输的经验估算方法;给出CO2激光在大气传输中受温度、距离、高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进而得到较为系统的CO2大气传输特性及衰减系数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强激光大气传输时的湍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激光通过大气环境后,在目标处希望得到振幅与相位来畸变的激光束.大气环境,尤其是大气湍流状态是对其有根本性影响的历史性难题.激光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中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本文对湍流中标量场的标度指数、统计分布及激光在大气中传播等问题中提出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LOWTRAN7大气辐射计算模式,对2个红外通道分别选取不同的模式大气进行计算,得到了各种模式大气的大气透过率。利用沿海地区的历史资料初步分析了沿海区域模式大气,计算了沿海地区的大气透过率,并讨论了整体、细致边界层方案的模式计算值,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图像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低等问题, 设计并研制了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图像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51 单片机为主要控制器, 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高速调制可见光作为信息载体, 利用光电二极管接收光载波信号, 并通过PC 机获得图像信息, 实现了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无线图像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功耗小、安全性好, 在通信距离为0. 7 m 时, 其最大位传输速率为0. 1 Mbit/ s, 误码率小于10-5 , 有效克服了现有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的固有问题, 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很好的补充,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引黄入晋工程联接段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计算了有空穴存在时输水管道系统的瞬变流动特性,得出了空穴体和压力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空穴存在条件和确定边界的方法。为类似的研究计算和防止管内汽蚀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6S模型的可见光、近红外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受大气吸收与散射的影响,电磁波在大气—目标物—遥感器途径传输过程中发生失真,造成目标地物反射辐射能量到达遥感器时被衰减。给计算地表反照率/反射率和地表温度等关键参数带来较大的误差。选择陆地卫星7号ETM+遥感影像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数据,利用6S模型,进行大气辐射校正和反射率反演。同步气象数据用于遥感器所接受的大气顶部辐射的模拟、验证和评价6S对大气校正的可靠性。最后对ETM+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数据大气校正前后的反射辐射和均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海量恒星光谱数据自动处理问题,更准确地对恒星光谱物理与化学性质的研究,同时更加直观地反映恒星性质参数,通过利用可变形卷积网络(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DCN)方法对恒星大气物理参数进行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恒星表面有效温度(Teff)、表面重力(logg)、金属丰度([Fe/H])3个物理参数,实验结果对比梯度下降法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评价标准为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值误差(mean error,ME).基于SDSS-DR9、LAMOST-DR3恒星光谱数据得到Teff、logg、[Fe/H]的DCN-MAE分别为97.2136 K、0.281 2dex、0.125 2 dex,DCN-ME 分别为106.596 3 K、0.385 6 dex、0.175 3 dex.实验结果显示DCN效果优于BPCNN、ANN、RBFNN,为进一步分析与反映恒星真实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研究机场标灯光强廨度分布的设计方法,方法 从光度学原理出发,考虑到大气消光的影响,建立了标灯探测的数学模型,采用LOWTRAN6软件模拟大气传输特性,结果 在综合考虑飞机飞行高度、距离以及较好的大气条件下,得到标灯发光强度随仰角的分布特性曲线,它对于机场标灯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不同探测距离要求标灯具有不同的光强分布。  相似文献   

17.
汪超 《燕山大学学报》2002,26(2):150-152
根据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具备的灰色特征,分析了机械传动系统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灰色问题,如时间函数因素、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并阐述了解决该类问题的以灰色系统基本理论为主体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实验室中利用红外线技术进行音频和控制信号传输,本系统采用了双重调制方案,音频频带宽,失真度小,本系统采用了分频调制方案。设计了本系统独有的红外线接力放大转发器,保证了语言实验室内红外线接收发射和控制的可靠性。本语言实验室红外线信号传输系统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19.
矿井可视化及其信息集成与传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矿井巷道与其三维实体间的拓扑关系,通过矿井三维实体制作软件,可将矿井巷道按其真实比例绘出真三维的可视化矿井(可从不同角度观看);通过对三维矿井实体与巷道信息的一体化处理,使可视化矿井中的各巷道均可携带所需信息,且所带参数可隐可显,亦可与各类数据库进行数据传输,可实现井下测点瓦斯浓度的动态显示;为矿井防灾、救灾打下了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