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腐蚀重量法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及18-8铬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e-Mn-Si-Cr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Fe-Mn-Si合金,在Fe-Mn-Si-Cr合金中随着铬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电子束蒸发的掺过渡金属元素Cr的非晶硅基薄膜a-Si_(1-x)Cr_x的变温电导特性。实验结果表明,x≤10at%的组分范围内,室温电导率由8.7×10-7增大到7.2×10-1Ω-1·cm-1;在290K到500K的范围内,薄膜的电导机制为载流子激发到导带扩展态的传导导电和EF附近的杂质定域态的载流子热激活的跳跃导电,Cr3+离子在非晶薄膜中的存在形式,它对硅悬挂键的补偿以及掺Cr引人的结构无序是决定薄膜电导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金属硅化物在电阻薄膜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属硅化物在电阻薄膜材料中的应用.用真空感应熔炼精密浇铸方法制备含铬和镍的硅化物,作为溅射沉积电阻薄膜的溅射阴极靶材.发现随着硅含量的增加,溅射得到的薄膜电阻值变大,Si含量在50%(质量分数)以上时,溅射阴极靶材的组成由CrSi2,NiSi两相变成Si,CrSi2和NiSi2三相.所研制的三种型号的溅射阴极靶材适用于不同电阻值范围的电阻薄膜的溅射沉积,可在金属膜和金属氧化膜电阻器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下分别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和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沉积C-SiC薄膜,并进行了相同注量和相同能量的He ̄+辐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方式制备的C-SiC薄膜经He ̄+辐照后显示了不同的形貌特征,薄膜中Si组分的含量也有不同。我们对此进行了讨论,还进行了相应的Sl、C的化学态分析。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利用PECVD技术在P-Si衬底抛光面上淀积含C60聚合物薄膜及在薄膜表面蒸金形成An/C60-Polymer/P-Si结构.通过常温及温偏处理后的不同C-V特性,推算了聚合物薄膜中的几种电荷密度和介电常数,并对经过温偏处理后C-V曲线的畸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高TcBi(Pb)-Sr-Ca-Cu-O体系超导体的合成、测试,进行结构与超导性能关系研究,认为结构的稳定性和有序度对Bi-2223相的生成和超导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Cr、Ti对Fe-Si-Al合金耐磨性和磁性能的影响日立制作所中央研究所为了开发耐磨性和磁性能都优良的Fe-Si-AI合金,探索了对提高硬度和耐蚀性有效果的添加元素,选择对增加硬度有效果的Ti和对提高耐蚀性有效果的Cr作为添加元素。还探讨了相对湿度引...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Bi1.8Pb0.2Sr2Ca2Cu3Ox和Bi0.9Pb0.1Ba0.1Mg0.1Sr0.8CaCu2Ox超导样品,并研究了Ba、Mg掺杂对Bi系超导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及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a和Mg元素可以有效地抑制Bi系2212相的生成,促进2223相的形成,并能提高超导材料的Tc.  相似文献   

9.
N_(503)是国产的酰胺类萃取剂.它在有色和稀有金属萃取分离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1~3].本文研究N_(503)从H_2SO_4-NaCl、H_2SO_4-NaBr、H_2SO_4-KI三个体系中萃取铋的规律,探索萃取能力与水相络阴离子BiCl ̄-_4、BiBr ̄-_4和BiI ̄-_4稳定性的关系.研究了水相酸度和Cl ̄-、Br ̄-、I ̄-浓度对N_(503)萃取铋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不仅对有色和稀有金属的萃取分离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萃取化学理论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 36XS,36X.HiSi-HP,Cr25Ni38,HP和 HK 等 6种奥氏体耐 热钢在渗碳过程中渗层深度的增加速度、渗碳层最高含碳量等性能的研究.利用电子 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 Si,Ni.Cr.Fe 等合金元素在渗碳过程中  的行为和对耐热钢渗碳性能的影响.得到Si.Ni.Fe 等元素主要通过阻碍碳化物 形成而提高耐热钢的抗渗碳能力;渗碳过程中形成大量碳化物所需耍的 Cr 主要通 过渗层内基体提供.渗层内总的含 Cr 量并没增加,因渗层内基体含Cr量的显著下 降而使其耐氧化腐蚀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用射频(RF)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硅基片上制备出了具有较低表面粗糙度、C轴择优取向的AlN压电薄膜.讨论了溅射功率对AlN压电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氮气含量对AlN压电薄膜成分的影响以及低温退火对薄膜表面粗糙度的影响.XRD和SEM结果表明:随溅射功率增大,AlN压电薄膜C轴择优取向增强;当功率为350W时,AlN压电薄膜(002)面摇摆曲线半高宽为4.5°,薄膜表现出明显的柱状结构.EDS成分分析表明:随氮气含量的提高,AlN压电薄膜的元素比接近于化学计量比.低温退火工艺的引入将薄膜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由4.8nm降低到2.26nm.  相似文献   

12.
王权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69-4072
采用直流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不同厚度的金属钒(V)膜,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不同温度热氧化处理获得性能最佳的退火温度和薄膜厚度。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研究了薄膜的晶体结构,红外透射性和表面组分。结果表明:厚度约为100 nm的金属钒膜在空气中370°C下氧化60 min制得VO2含量较高,相变温度45℃,热滞宽度约10℃,高低温光透过率变化41%的氧化钒薄膜。  相似文献   

13.
梯度薄膜是一种涂覆型梯度材料,具有均质薄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溅射法效率较高且环保,较广泛地应用于梯度薄膜的制备。对于反应溅射,可通过连续改变反应气体流量制得化学成分比连续变化的梯度薄膜。对于非反应溅射,可通过溅射一系列不同成分比的靶材制得梯度薄膜,但成本较高,且梯度层有限。而通过连续改变溅射参数来制备梯度薄膜是较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几种主要土壤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腐殖质的氧化稳定性不同,它主要受土壤中不同结合形态腐殖质的比例、腐殖质的组成与特性和各级有机一无机复合体的组成与性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农业土壤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上述诸因素均受耕作措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Study on mechanism of mercury oxidation by fly ash from coal combus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of fly ash and mercury, systematic experiments on mercury oxidation in single flue gas composition are conducted on a fixed bed reactor system, the desorption rate and speciation of mercury are 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ly ash itself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elemental mercury oxidation. A classification of fly ash activated sites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ation of mercury during adsorption-desorption test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mercury oxidation by fly...  相似文献   

16.
以石墨为阳极、钛片为阴极,采用恒电流法制备Cu-In预制膜,然后硒化处理得到CuInSe2薄膜.分析了预制膜和CuInSe2薄膜的相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电沉积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相组成的Cu-In预制膜.在保证Cu/In小于1的条件下,降低InCl3浓度和H3Cit/CuCl2浓度比,选择较高电流,可以获得具有CuIn相和Cu2In相的Cu-In预制膜.含有CuIn相和Cu2In相的Cu-In预制膜,经硒化得到的CuInSe2薄膜具有单一CuInSe2相组成,并且符合化学剂量比要求;而只含有CuIn相的预制膜硒化后除了有CuInSe2相外还出现了CuSe相.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碱性高锰酸钾分步氧化法,并配合现代物理仪器分析,对黄县和茂名两种页岩干酪根进行了组成结构的研究。两种干酪根分别经过16步和15步的仔细氧化,获得占原料碳82.45%和82.24%的有机酸碳收率,其中有占原料碳48.32%和42.24%的产物得到了乙醚、丙酮的溶解抽提。通过对两种干酪根及其氧化产物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及对产物中的溶剂可溶部分的色谱和色质谱分析,证明了两种干酪根的长链脂肪性,并指出两者在组成结构上各自的特征和差异。黄县干酪根脂性强于茂名,其中尤以长链脂性更强。黄县干酪根的芳构分子比茂名少,但具有较强的稠合度。茂名干酪根中芳香组价略多,但稠合度小,而其脂环和甲基取代异构物均多于黄县。对于干酪根中杂原子的存在形式也作了粗略的探讨。通过对分步氧化产物的前后两种馏份及氧化残渣的全面分析验证,提出了对氧化机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氮气作保护气体,用元素合成法进行开管烧结,合成具有单一相黄铜矿结构的CuInSe2 多晶材料.用真空双源蒸发方法,通过精确控制CuInSe2 源和Cu 源或Se 源的温度和蒸发速率以及衬底温度,制备CuInSe2 多晶薄膜,并对CuInSe2 多晶薄膜的组份、结构、工艺条件及电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采用离子色谱测定MADQUAT/AM共聚物组成和竞聚率的方法。通过离子色谱与元素分析法测定聚合物的比较,以及离子色谱法测得的竞聚率与Candau等人的实验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得的竞聚率与用元素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离子色谱法是一种方便、准确、迅速测出离子型聚合物组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标记 Xe~+ 及背散射分析研究 Nb 的阳极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注入不同深度Xe原子标记法和卢瑟福背散射分析技术、X射线谱、Auger电子谱法分析研究了Nb在质量分数w为5%柠檬酸铵溶液中阳极氧化成膜机制,计算了不同阳极氧化电压下离子迁移数。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主要是由于Nb离子和O离子相向迁移,随着阳极氧化电压的升高,生成氧化膜的区域向外(溶液侧)迁移,氧化膜的成分是Nb2O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