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知识》2024,(7):12-13
<正>自2023年10月7日至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的加沙战事已持续近半年之久。加沙冲突及以其为中心向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多地迅速蔓延扩张的外溢效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加沙冲突当前的局势?未来解决巴以问题是否会更加复杂?中东地区格局又将如何演变?美西方国家对加沙冲突立场从“一边倒”到美国“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2.
正自3月30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边境发动"回归大游行"以来,已有13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约1.2万人受伤。这是2014年7月以色列在加沙开展"护刃行动"以来,巴以之间爆发的最激烈冲突,也是巴勒斯坦方面遭受的最严重伤亡。此次冲突主要发生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地区,但在约旦河西岸的一些地区也爆发了抗议示威和流血冲突。巴方处于最不利、最虚弱的时刻巴以局势的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关注。6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科威  相似文献   

3.
林玲 《世界知识》2023,(23):37-39
11月4日,数千人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自由广场举行抗议集会,谴责以色列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对加沙的军事行动。14日,数万名示威者在华盛顿举行主题为“为以色列游行”的示威活动,谴责美国社会“日益高涨的反犹情绪”。目前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仍在激烈进行,持续上升的平民死伤人数引发美国社会的严重分歧,巴以双方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形成紧张对峙,公众舆论显著极化。  相似文献   

4.
舒梦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23,(24):38-39+42
<正>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新一轮巴以冲突备受国际舆论关注,冲突已造成近两万人死亡,近200万加沙民众流离失所。11月24日至12月1日,冲突双方以色列和哈马斯短暂停火,尔后以色列重新发起军事行动并将地面行动扩展到加沙南部,导致本轮巴以冲突继续升级。  相似文献   

5.
表达对政治现状的强烈不满;反映民众渴望民主和改革的呼声———7月16日,阿克萨烈士旅(以下简称“烈士旅”)武装人员在加沙劫持了巴勒斯坦警察总局局长加齐·贾巴里少将,要求阿拉法特在72小时内调查贾巴里的“腐败”问题并将其撤职查办。17日,阿拉法特对巴安全机构做出重大调整,免去贾巴里的局长职务,任命堂弟穆萨·阿拉法特担任新成立的安全总局局长。消息传出后,加沙数千人抗议阿拉法特对其堂弟的任命,指责穆萨也是一个“腐败分子”。18日晚,加沙局势进一步动荡,烈士旅武装人员与忠于穆萨的部队在拉法哈爆发武装冲突,造成18人受伤。19日,…  相似文献   

6.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24):66-67
<正>全面消灭哈马斯是此轮加沙冲突中以色列的首要目标,但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未知数。不过,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冲突结束后加沙的哈马斯政权不会存在了。那么,未来的加沙会是什么样的呢?最理想的前景是这轮加沙冲突能为重启两国方案创造条件,使两国方案得以起死回生。这轮加沙危机可能会打破当前趋势的惯性,为两国方案或巴以和平提供一线新的希望。1973年的中东战争改写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23,(22):12-13
<正>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突袭以色列。当日,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展开地面军事行动。双方每天迅速上升的伤亡数字令世界惊愕,加沙地带也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11月5日,以色列方面称,自当日起,加沙地带被分为南北两部分。近些年业已成为巴以冲突“新前线”的加沙地带在本轮冲突后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正>3月30日,巴勒斯坦民众开始在加沙地带边境举行"回归大游行"一周年纪念活动,加沙地带局势持续紧张。5月3日,巴勒斯坦民众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地区继续举行"回归大游行"示威活动并与以军士兵发生冲突。以军士兵向示威人群开枪射击,造成多名巴勒斯坦人受伤。随即,加沙地带武装人员向以军开火,  相似文献   

9.
董冰 《世界知识》2023,(9):52-53
<正>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SAF)同该国快速支援部队(RSF)在首都喀土穆等地发生武装冲突。截至4月17日,冲突已经造成将近200人死亡、1800人受伤。2019年4月,苏丹军方在民众抗议浪潮中推翻了巴希尔政权,民众欢呼鼓舞,准备奔向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景。然而四年后,苏丹军方爆发内讧,政局再次陷入动荡。  相似文献   

10.
王波 《世界知识》2014,(18):56-58
<正>最近,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弗格森小镇成为世界焦点。8月9日,弗格森一名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迈克·布朗被一名白人警察枪杀,引发当地居民游行抗议,一些外地的美国人也前来声援。抗议者和警察之间爆发了严重冲突:一些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石块,骚乱中一些店铺被砸被抢;维持秩序的警察也全副武装,使用烟幕弹、催泪瓦斯、塑料子弹和装甲车以平息骚乱。8月16日,密苏里州州长杰伊·尼克松宣布弗格森进入紧急状态,从16日午夜至17日清晨5时对该地区实施宵禁。抗议者与警方的冲突持续到19日。最后,尼克松州长派出了国民警卫队,才使骚乱得以平息。  相似文献   

11.
凌子寒 《世界博览》2010,(20):68-69
但凡中国与外国出现冲突,民众群情激愤之时,官方就会呼吁民众"理性爱国"。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如是,钓鱼岛撞船之后又如是,总有人担心民众一声抗议会令友邦惊诧。  相似文献   

12.
<正>连日来,"阿拉伯之春"后一度被国际社会淡忘的巴以冲突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冲突中,近年来在以色列已经有所沉寂的自杀性暴力袭击再度出现,更多愤怒的巴勒斯坦民众则通过街头抗议、投掷石块等与以色列军警进行对抗。截至10月底,冲突已经造成5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以色列方面也有十几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这场冲突正在引发国际舆论关于"第三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军事行动,加沙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加沙的主导权一再变迁,生活其中的人们自然也就多磨难.自2007年以来,以色列和哈马斯在这里的冲突更是层出不穷,加沙战事一再跃入世人眼帘.  相似文献   

14.
热点     
《世界博览》2013,(24):28-31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日,乌克兰基辅,数十万民众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并号召举行全国大罢工,一些国家机关在当天的抗议活动中遭到冲击。图为抗议者驾驶推土机冲击总统办公厅。  相似文献   

15.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23):27-29
2012年美国大选刚刚落下帷幕,中东加沙地带战火又起。尽管奥巴马将东南亚国家作为其连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地,彰显了其重返亚太的决心,但是中东目前的局势不能不令美国有所"牵挂"。在此前的大选中,美国的中东政策尤其是反恐政策也曾是两党候选人唇枪舌剑的焦点,足见美国民众对中东问题以及反恐问题的关注。目前,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等都摆在奥巴马的案头,而自9.11事件以后,反恐从某种程度上主导着美国的中东政策,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也将影响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24,(7):14-19
<正>自2023年10月以来,加沙冲突及以其为中心向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各地迅速蔓延扩张的外溢效应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时至今日,加沙战事已持续近半年之久。值此之际,本刊记者对我国著名中东研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殷罡教授进行了专访。殷罡教授对加沙战事与冲突结束后加沙地带前景、巴以问题解决方法、各相关方发展变化与中东格局走向等问题,给出了富有洞见的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中东发生“阿拉伯之春”以来,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话题,冲淡了人们对巴以问题的关注.然而就在3月中旬,巴以持续发生武力冲突,一连数日的暴力冲突造成3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是2008年年底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铸铅行动”以来巴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以色列方面也遭到了数百枚火箭弹的“光顾”,一些建筑物受损.不过,正当人们为局势进一步恶化捏一把汗时,巴以双方却出人意料地签署了停火协议.当人们为之松了一口气时,以色列的战机又袭加沙,加沙的火箭弹再次飞向以色列.  相似文献   

18.
陈瑶 《世界知识》2023,(23):66-68
自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沙地带经济状况与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危机。加沙方面称,当前冲突已致其农业部门损失超过1.8亿美元,联合国也表示巴勒斯坦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本轮冲突爆发的第一个月就下降了4.2%。事实上,加沙地带是全球经济表现最糟糕的地区之一,其经济结构脆弱且外部依赖性强,在遭到长期封锁围困及频繁冲突破坏后早已陷入严重的发展倒退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自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欧为首的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在谴责俄罗斯并支持乌克兰当局,同时对俄实施越发广泛的制裁,很多国家政府也被迫相继表态。其中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同时保持良好关系的印度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丁隆 《世界知识》2022,(8):49-51
<正>在俄乌冲突引发国际原油市场震荡之际,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试图与海湾地区盟友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领导人通电话,孰料竟遭“拒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因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重要分量而受到西方国家关注。美国希望海湾阿拉伯国家加入其主导的“反俄联盟”,并扩大石油产量以稳住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飞冲天”的国际油价,以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然而却碰了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