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主教简介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基督教也于1054年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后来,经过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又产生了许多否认教皇权力的新教派,统称为“新教”。天主教有一套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皇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对世界天主教会拥有“最高的管理权”。他由世界各地的枢机主教(因穿红衣,故俗称红衣主教)相互选举一人担任,任期终身。  相似文献   

2.
罗马帝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帝国,首都罗马城被称为"永恒之城"。古罗马人创造了灿烂的罗马文化,为后人所仰慕。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盛世,后来,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关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不一而足。后来,一些历史学家通过毒理学、生物统计学、考古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铅中毒有着莫大的关系。1969年,一支考古队在英国南部赛伦塞斯特挖掘出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古罗马人墓群。  相似文献   

3.
皇位大拍卖     
古罗马历史上曾上演过一出丑剧:高贵尊严的皇位竟然被公开拍卖,有人出高价当上了皇帝。公元193年3月28日上午,罗马禁卫军发动兵变,杀害了他们本该保卫的皇帝珀蒂纳克斯,王位因此出现了空缺。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不仅统治着意大利本土,而且统治着东到幼发拉底河、西至泰晤士河区域的1.5亿人民。  相似文献   

4.
一在向中世纪过渡中,原罗马帝国两大文化范围区(即拉丁文化区和希腊文化区,也就是东、西罗马帝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西罗马(拉丁语区)范围内,奴隶制崩溃的震荡挟着蛮族入侵的浪潮,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破坏,使西欧  相似文献   

5.
罗马帝国对欧洲古典文明发展的贡献特别是它的“大一统”统治深深地印刻在了欧洲历史上,成为萦绕欧洲人心头的一种“情结”。罗马的统治被视为“正统”,拥有“罗马皇帝”头衔的统治者被认为是“正宗”和“合法”的。从中世纪直到现代,借罗马帝国的名号谋求“统一”或霸权是欧洲的一种历史现象,罗马重要的遗产——基督教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整合力量。罗马帝国“情结”是当今欧洲人认同联合的重要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6.
突厥汗国是公元6世纪中期在阿尔泰山西南部建立的游牧汗国。汗国建立之后,其西部逐渐向西发展,形成西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独立地与西方各国展开了外交,东罗马便是其一。西突厥汗国兴起的头十多年(公元552——567年)中,与东罗马没有直接联系。而与东罗马的宿敌萨珊波斯关系密切。567年两国关系逐渐恶化和中断。西突厥转向东罗马,揭开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序幕。东罗马在5——6世纪时期仍然是东地中海地区的强大国家。它与萨珊波斯进行了长期的战争。6世纪初,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对外政策是致力于消灭西欧各日耳曼的  相似文献   

7.
时事概览     
<正>俄罗斯在西北部举行大规模空中演习俄罗斯西部军区3月19日起在俄西北部举行空中演习,演习持续到3月底。俄西部军区发言人奥列格·科切特科夫对媒体表示,空中演习主要是检验轰炸机和歼击机协同作战能力,内容包括空中攻防对战演练、为地面机械化步兵和坦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等,参演飞行员在电子干扰和防空压制之下完成了预定任务。科切特科夫说,演习地点位于俄西北部的列宁格勒州、特维尔州,以及临近芬兰边境的卡累利阿共和国。参演飞机超过40架,包括苏-34战斗轰炸机、苏-24战斗轰炸机、苏-27歼击机和米格-31战斗机等。  相似文献   

8.
谁制造了女科学家希帕蒂亚的悲剧?基督教是古老的犹太教的一个分支,上帝之子——耶稣基督这个犹太木匠的孩子。就是因为反对罗马当局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公元三世纪以后,罗马境内的基督教势力越来越强大,信徒越来越多。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连罗马统治者自己也成了基督教徒。于是基督教便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成为国教以后很快就开始了对异端的迫害。公元392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宣布禁止人们信仰异教,并下令拆毁罗马各地的希腊神庙。许多还保留着古希腊神话的精美雕像的神庙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2月5日~10日俄罗斯西部军区在加里宁格勒举行了大规模的突击演习,近9000名士兵和642部军事装备参加演习,其中包括约250辆坦克,55艘船只和100门火炮。作为远离俄罗斯本土的飞地,在"并入"克里米亚后受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为何选择在加里宁格勒进行军演?加里宁格勒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桥头堡和风向标。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文学是罗马社会存在与罗马人精神历史的反映 ,其中既有对为国家尽义务而自我克制、自我牺牲的理性主义精神的价值确证 ,也表现出因国家理性主义与个体价值的冲突带来的矛盾、痛苦、困惑与迷惘。它既使我们看到了罗马帝国兴盛的原因 ,又预示着罗马帝国的衰颓与分崩离析。但是 ,古罗马作家们只是感性地体验和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理性主义对个体情感的压抑 ,而不能理性地进行批判。所以 ,笼罩在作品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困惑与迷惘情绪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为实现对俄罗斯西部的战略遏制;俄罗斯不容他人染指卧榻之侧;争夺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北约东扩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美国总统克林顿又于1月16日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总统请到华盛顿,签署了美国的《美国一波罗的海三国伙伴关系宪章》。  相似文献   

12.
古罗马文学是罗马社会存在与罗马人精神历史的反映,其中既有对为国家尽力义务而自我克制、自我牺牲的理性主义精神的价值确证,也表现出因国家理性主义与个体价值的冲突带来的矛盾、痛苦、困惑与迷惘。它即使我们看到了罗马帝国兴盛的原因,又预示着罗马帝国的衰败与分崩离析。但是,古罗马作家们只是感性地体验和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理性主义对个体情感的压抑,而不能理性地进行批判。所以,笼罩在作品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困惑与迷惘情绪。  相似文献   

13.
罗马帝国时期西部城市发展对帝国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带动了罗马帝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第二,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第三,使帝国呈现统一性局面。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13,(3):47-47
小档案英文名:Colsseum别名:罗马竞技场、科洛西姆等修筑时间:公元72年至82年地理位置:今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皇帝的职责之一是为臣民提供公共娱乐活动。浴室、运动场、剧院遍布罗马城,但古罗马人还需要另一些娱乐形式,比如观看角斗士之间的搏斗、角斗士与野兽的厮杀。于是,斗兽场应运而生。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专为奴隶主看角斗而造,以  相似文献   

15.
不列颠早期城镇化过程包含两个阶段。一是凯撒入侵至克劳狄征服不列颠。这一时期罗马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不列颠的政治控制、与不列颠的贸易互动以及罗马人向不列颠的移民等。其二是克劳狄征服后的罗马不列颠时期。这一时期引进罗马因素,推进城镇化政策,建立重要的要塞和城镇;罗马文化影响着不列颠,也促进不列颠城镇罗马化,使不列颠逐渐效法罗马。而在不列颠早期城镇化过程中,罗马帝国所坚持的原则是在减少管理成本获得收益的同时,也给予不列颠人获得好处的权利,从而达到了与不列颠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6.
古罗马曾经是称霸世界的一大强国,极盛时地跨欧亚非三洲,浩瀚无垠的地中海一度成为它的内海。它的辉煌成了后来欧洲文明的摇篮。可盛极而衰,在其达到巅峰的一百多年以后,偌大的帝国出现了江河日下的迹象:经济每况愈下,财政入不敷出,内外征战频繁,人口锐减,城市残破,国民流离失所。在内忧外患打击下,罗马帝国先是一分为二,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公元476年,代表罗马帝国主体的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长城     
在英国北部、靠近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界上,有一道城墙,叫做哈德良墙,又名罗马长城,据传说是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时代修筑的。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罗马帝国的军队侵入英国,占领大部,但对北部苏格兰的进犯屡遭失败。公元二世纪初期,罗马军队开始构筑哈德良墙,其目的在于阻止北方的凯尔特人南下,以巩固罗马帝国对英格兰的统治。哈德良墙从东海岸的太恩河口一直延伸到西海岸的索耳威河口,全长180公里。最初由泥土筑成,后来又砌上石块,在南北两侧还挖掘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地区系四川西部山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青藏高原东南缘。行政区划指甘孜、阿坝两藏族自治州所辖31县,包括了四川石渠、包达、若尔盖、红原等以牧为主的十个县和31个半农半牧县中的17个县,因而,也常被统称为川西北牧区或川西北草原。区内地势高亢,平均海拔300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国名从历史渊源来说,“罗马尼亚”这一名称同“罗马”有关。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罗马尼亚人的祖先达契瓦人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强大的达契亚王国。公元106年,达契亚为罗马帝国所灭。此后,来自罗马帝国各地的其他民族纷纷迁至达契亚定居并同当地人逐渐融合,到公元八、九世纪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在多民族的罗马帝国中产生的。善于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罗马人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罗马帝国疆城的扩展,使其成为当时西部世界诸文化的一个汇聚点,而基督教则是古代地中海区域诸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