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宽、窄带混合组网雷达数据融合处理是弹道中段目标特征提取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窄带雷达混合组网的弹道目标融合提取算法,该算法通过窄带自相关处理,获得锥体弹头的进动周期,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估计出组网雷达中各散射中心的幅相参数。然后根据宽、窄带雷达微多普勒特征的融合特性和关联特性,利用加权平均和散射中心关联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锥体弹头的三维进动特征及结构参数,从而实现宽、窄带混合组网雷达的数据融合。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多雷达数据互联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组网雷达系统作为C4ISR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雷达多目标数据互联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对单雷达多目标数据互联问题进行了扩展,建立了融合中心的多雷达多目标数据互联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推广的联合概率数据互联求解算法(MSJPDA),实现了一种扩展的联合概率数据互联滤波器。以雷达网多目标跟踪为应用背景,对算法和滤波器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雷达组网系统中多目标跟踪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实时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算法首先利用最小标准化距离最近邻分配策略对量测数据进行局部航迹关联,再采用模糊数据关联对其进行系统航迹关联,最后,利用α-β滤波对系统关联航迹进行滤波,并分别用仿真和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能够实时有效的对多个目标进行跟踪,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两坐标雷达目标定位算法需通过迭代求取目标位置估计,不仅计算量大,而且有可能得到局部最优解,甚至无效解。提出了一种组网融合定位算法,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目标定位,回避了费时的迭代搜索,同时保证了估值的有效性。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推广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工程实际中多传感器系统线性化后存在未知的系统误差,测量噪声具有指数衰减相关,且与状态噪声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推广的多传感器数据的分层融合算法和多传感器自适应数据融合算法,给出了计算流程图,可以对目标的状态进行实时估计,这两种算法对防空导弹体系制导雷达组网数据融合具有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雷达组网中联合数据关联与偏差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达组网目标跟踪系统中,单雷达系统偏差严重影响多雷达航迹数据关联及融合跟踪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数据关联与系统偏差估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对雷达系统偏差不敏感的新特征量———目标参照拓扑对多雷达航迹进行自适应的预关联,然后根据关联质量选择可靠的关联航迹对作为雷达系统偏差估计的先验信息,最后应用递归最小二乘算法进行偏差估计,估计结果可为预关联过程提供依据。在无需外界提供关联先验信息的情形下,该方法实现了对静态系统偏差的在线估计,从而可以进行及时的校准,保证了后续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运用模糊数据融合理论解决组网雷达系统中数据关联问题的一种算法 ,采用隶属函数和模糊矩阵实现跟踪过程中点迹和航迹的关联配对 ,克服了传统的硬判断及目标数增加时计算饱和的缺点。该算法简单易行 ,适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地理网格新概念下的目标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作战中目标信息表示和数据融合的应用场合,提出了地理网格新概念、编码及与地理坐标之间的转化方法,并将同一目标在地理网格上的多个雷达信息用灰色关联的方法进行融合。该数据融合算法利用同一目标信息之间的灰色关联,减小了干扰和随机因素对数据融合的影响,使目标信息更统一、更精确。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标不变信息量的模糊航迹对准关联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组网雷达存在系统误差情况时的目标航迹对准关联问题。通过将探测系统误差对目标航迹的影响表示为各目标航迹数据的旋转和平移,从而说明了目标之间的相对拓扑关系不受系统误差影响;由此提出了一种雷达组网模糊航迹对准关联算法,该算法通过提取包括目标间拓扑信息在内的各种不受系统误差影响的目标不变信息量,采用模糊信息处理理论来解决目标航迹的对准关联问题,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误差配准前的准确航迹对准关联。  相似文献   

10.
2D雷达组网几何定位融合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两部2D雷达组网中的目标定位估计和定位精度问题。为考虑地球曲率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两雷达站组网中基于实际地球椭球模型的几何交叉定位与数据融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两部雷达观测定位几何模型,推导了定位方程和精度估计公式并进行了误差分析。仿真分析表明,在选择更为实际的观测模型的前提下,利用几何定位与数据融合方法不但改善了两雷达的定位性能,而且根据定位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al dilution of precision, GDOP)图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定位雷达,提高了雷达站组合的几何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防空C3I雷达情报网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C3 I系统的数据融合算法运算量大、融合精度不高。根据我国防空C3 I系统的现状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防空C3 I系统数据融合算法。由于神经网络是全并行工作的 ,所以此算法具有处理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 ,航迹交接算法和航迹融合算法的性能都比较好 ,对真实雷达网数据融合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尺度数据融合算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多尺度框架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几种多尺度数据融合算法。多尺度平滑算法是一种静态算法,具有高度并行、计算有效等特点。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多尺度数据融合算法引入了时间动态方程,是一种最优的分布式滤波算法。多尺度递归估计算法有效地解决了计算上的困难,非常适用于大型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战场信息和融合系统的任务、组织设计和处理技术,对有关的技术方案作了简要的对比分析,最后指出了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种适于软件雷达系统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一个通用的雷达信号处理机系统,针对并行雷达信号处理的数据主要为矩阵形式的复数数据的特点,讨论了系统中软件的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实现问题。此数据结构的特点如下将复数和矩阵设置为基本的数据形式,便于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使用矩阵描述符对矩阵进行访问,便于实现矩阵数据分割,为并行运算提供了支持;定义了“输入输出”数据类型,编程者可以根据对系统结构和问题模型的先验知识,人工为“输入输出”数据规定硬件存储地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警戒系统中数据融合的方法,数据融合分二步进行,两传感器首先完成局部处理,提取潜在目标,然后送至综合处理器,最后识别出真实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ADSP-21060的高速并行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采用 4片ADSP - 2 10 6 0微处理器芯片构成的高速并行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 ,各处理器之间可以根据处理任务的需要实时地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效的软件通信 ,采用EPROM进行程序引导 ,可以脱机运行。系统以红外 /毫米波复合制导实时信息处理为背景 ,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当要求系统能够支持多任务运行时则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载雷达的高速大容量实时信号处理任务,为了提高系统的通用性,提出一种基于DSP芯片的机载雷达通用并行信号处理系统(AUPSPS)设计方案。该系统以DSP芯片为核心处理节点,采用各节点独立存储及数据流水方式实现多DSP的完全并行处理。系统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好,数据吞吐量大,并行处理效率高,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硬件资源节省,设计开发简便等优点,不但可以灵活适应于机载雷达的各种数据处理算法,而且可应用于其它平台的雷达信号处理机中,实现雷达信号的高速实时并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阐述了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实现图像融合的新算法。与单纯的空间域数据融合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发现在第二代小波变换域实现的数据融合图像,明显地保存了边缘细节,避免了图像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9.
防空C3I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防空武器系统数据融合的特点,构造数据融合仿真系统研究平台,进行仿真系统软硬件设计,并在仿真平台基础上,提出了数据融合评估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评价准则,从而赋予数据融合仿真系统研究平台以灵魂。  相似文献   

20.
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不同传感器数据融合这一难题 ,提出了一种SAR与可见光图像数据融合算法 ,它包括三个部分 :几何配准、SAR斑点噪声消除及SAR与可见光图像数据融合。运用相关算法进行几何配准 ;运用数学形态学滤波技术进行SAR斑点噪声消除 ;运用调制法进行SAR与可见光图像的数据融合。实验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