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油田注水开发动态分析技术、注水开发效果理论图版评价技术对吴起油田寨子河油区长6油田从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注采压力系统适应性、综合含水率、地层压力变化、注水利用率等9个方面评价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该油层目前注水存在问题,分析评价该区块生产特征、评价地层吸水能力及水驱储量动用状况等,提出长6油层注水开发调整措施,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白狼城油田近年来在注水开发中不断探索出符合该油田自身特点的开发模式,通过对油田油藏的精细认识、制定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案、严格按照注水开发方案分步实施、定期进行动态监测以及适时开展调整措施等方案使得油田保持了较长的稳产增产期,降低了递减率,提高了最终采收率。本文总结了白狼城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以期对其它同类油藏的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地层天然能量逐渐下降,为了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大多数油田采用注水保持压力开采.有效注水是高含水开发采油阶段的主要工作,注水井实现有效注水才能使油田开发递减率较低,保持长期的稳定开采,提高油田采收率.作为了解注采矛盾、油水关系,改善注水效果的重要手段,注水井测试、测井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体系,但更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阿曼Daleel油田是低渗碳酸盐油藏.在衰竭式开发之后.选择用水平井注水技术来实现其二次开发.作为一种高效的油气田开采技术.水平井注水技术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有可极大的改善作用.虽然水平井注水较直井注水具有上述的优势.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先导注水试验表明,水平井注水能增大注入量,降低油井气油比.降低注入压力.增大了产油量,与配套水平产油井生产效果良好.精确地质导向技术确保水平钻井的成功,最大限度地确保钻井的成功率.阿曼相邻油田有利用裸眼井分支井和水平井进行注水开发取得成功的经验,油田采用裸眼完井方法进行注水开采完井.考虑油田的气举规模.注水开发后用电泵采油更合适.规模应用水平井注水及其相关配套技术在阿曼Daleel油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种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辽河油区不同类型注水开发油藏的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和评价指标分析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参数和指标 ,对不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对不同开发效果的水驱开发油田提出了开发调整建议 ,为该区油田开发决策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6.
祖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3,(17):109-109
该文通过对某A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出发,对区块开发调整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在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摸索出了一条低渗透裂缝性油田由开发初期同步注水、温和注水转成分层注水、线性注水的调整技术手段,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缓解开发过程中的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取得了较好的区块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是确保油田稳产的根本基础,本文针对当前老油田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稳产基础脆弱的问题,进行了地面水资源优化配置,制定高含水油田注水水质指标,提出了污水由集中处理、分散回注变分散处理、就地回注的新思路,使现有注水系统的注水能力及注水压力满足了注水需要,为实现注水工艺的完善配套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下寺湾油田为典型的大面积分布的低压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工作中驱油效果不是很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技术。通过超前注水在下寺湾油田的效果分析,提出超前注水能够有效地提高油井单井产量,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对油田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台子地区周期注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高台子地区的开发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田地质特征,模拟油藏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类型砂体的周期注水进行速敏性评价。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对不同类型砂体的周期注水效果有一定影响。研究了不同类型砂体周期注水的合理工作制度,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同步周期注水的开发效果好于异步周期注水,不同类型砂体的合理工作制度均为注水井注水时间6个月,停注时间6个月,油井长期生产。在采用了合理注入速度和合理工作制度下,高台子地区不同类型砂体周期注水开发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该研究成果对油田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油田的注水开发,就是油藏的二次采油,是在利用天然能量第一次采油后运用最多的一项提高油田采收效率的方法。研究注水油田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动态分析技术及注水效果评价技术来分析提高注水油田开采效率的措施,并对油田注水设备技术和分层注水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搞清楚低渗透油田注水和注气开发的效益,以安塞油田坪桥区特低渗透油田为例,应用三维三相全组份模型,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二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都能有效地向地层补充能量,较自然能量开采,开发水平有很大提高,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有效方法;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比较存在三个时期,即①前期注水优于注气;②中期注气优于注水;③后期注水优于注气;三个不同时期出现的早晚和长短受注入气组成的影响;注水采收率可达26.24%;注气采收率在14.14%~24.28%之间,注入气体越富,效果越好;提高注气效果的关键,是延迟注入气在生产井井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B239井区长6超低渗透油藏试验区块实施超前注水开发,开发效果未达到预定方案指标,为此开展了超前注水改善开发效果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在加密调整井网的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井距达到有效作用距离的井网系统超前注水才更为有效。如果井距过大,即使采用超前注水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者作用甚微,只能在井底形成局部高压,不能形成有效驱替,注入水不能有效向油井推进。该项研究对同类低渗、特低渗油田超前注水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于该类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条件逐年变差,如何有效动用低渗储层已成为油田开发的瓶颈.常规压裂增产工艺已无法满足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复合膜剂可提高油井压裂效果.对于提高老油田注水开发效率和最终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发的主要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华池油田长6、长3油层的储层特征及开发实践,提出了改善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注采参数、注水方式优化及调整技术,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投资和生产成本,以提高整体开发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后期注水开发油田的多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建立了油田状态的微分动态模拟,并由此进行预测。得到了通过油田整体状态变量研究其单一状态变化趋势的新方法。并对国内HL注水开发油田进行了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苗志国 《科技资讯》2009,(35):97-98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藏投入开发,超前注水技术在我国很多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点,在总结各油田超前注水的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对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开发机理以及如何确定技术参数等进行了阐述。研究及实践表明通过实施超前注水技术,在低压、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对此类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海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需要持续向地层注水保持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地层能量,其效果决定了海上油田开发生产的好坏。海上油田通过注水泵增压以达到设计注水压力要求实施注水,随着油田开采年限的增加,信息层含水量和注水量也逐年增加,因而,需要对注水系统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设备在最佳工况区运行,以此实现对海上油田设计注水压力的要求。通过中控系统组态对海上油田注水井远程控制优化,实现异常工况下注水井的远程控制,从而避免了海上油田因注水流程而导致的流程关断,提升了海上油田生产效率,保证了海上生产平台的平稳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赵玉兰 《科技信息》2011,(32):I0165-I0166
东部凹陷所属的油田是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的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开展实现注水工程、完善注水工程、试验注水工程、改善注水工程等四项工程,进一步夯实了老油田的稳产基础。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完善注采井网、防排砂等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油藏条件不足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双低开发油田难采储量的动用程度,为东部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难采储量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裂缝发育特征,提高高产裂缝井勘探及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岩芯、显微薄片多尺度裂缝描述及常规测井裂缝识别,并结合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注水开发影响。研究表明: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裂缝发育,微裂缝面孔率约占0.5%~1%,以高角度未充填张性构造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柴窑及美泉一带;裂缝在各个层位均有发育,且自下而上具有很好的连续性;主要发育三组裂缝,其中以北东80°最为发育,造成注水见效快,见水快,水淹快。通过以上研究认为控制主方向裂缝的注水强度、周期注水、井网优化,最终形成不等井距的沿裂缝线状注水井网是裂缝发育区注水开发和改善特低渗储层注水开发效果的综合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