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学校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项目多,且新颖;参与形式以自由结合式为主,形成相互带动的良性发展态势;大学生对休闲体育健身认知度较高,并认为有效的进行休闲体育健身可以对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参加运动的时间和次数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2.
张熙  陈正贤 《科技信息》2008,(23):192-19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高校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主动性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较为单一,部分高年级女生对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高的认识,但参与健身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再则场地设施因素、体育教学因素以及学校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为此,作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改变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消极状况。  相似文献   

3.
路明晶 《科技信息》2013,(4):353-353
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主要受到客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我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及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结合体育活动兴趣的发展规律,对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宾 《科技资讯》2012,(2):227-227,22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对高校休闲体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参与意识进行研究。通过休闲体育健身、娱乐的功能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动力,目的就在于运用多种方式促使大学生能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行体育锻炼,旨在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构建终身体育新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蒋明军 《科技资讯》2014,(34):222-222
新媒体时代不断"腐蚀"着我们的大脑,微信媒体的发展快速闯入了超过六亿人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体育微信群、微信平台在大学生中悄然走俏,大学生利用微信平台的便利,参与、组织的体育活动日益增多,了解体育、学习体育项目的途径更加便捷,很好的促进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探讨微信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休闲体育的特点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阐释了休闲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以期为大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中发展心理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研究。高校体育文化通过文化的视角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动力,目的就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构建终身体育新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新英 《科技信息》2011,(14):I0267-I026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倡导下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状况、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桥 《科技信息》2008,(35):198-199
本文从辽宁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实际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促进健康都有明确的认识,但认识和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运动项目选择上舅女性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体育设施器材短缺、无人指导、学习紧张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活动的频度较高;强身健体、消遣娱乐是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场馆的收费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力和缺乏锻炼的指导是影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民办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6所重庆市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动机、项目选择、影响因素以及活动次数和持续时间,提出当前重庆市民办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体育课课程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为运动参与.以兰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T检验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兰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大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助于高校体育工作者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运动参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访谈等方法对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一般,很多人的锻炼频率与锻炼强度达不到体育人口的标准;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没有时间和兴趣等原因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要因素.大学生选择活动项目主要以跑步、散步为主.总之,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存在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课外体育活动参与不够等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迁移向度,以辽宁科技大学2008~2011级大学生为对象,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和项目爱好的迁移向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大学生对各选项人数及所占样本的百分率进行了类比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向多元向度迁移,项目爱好向低强度迁移。提出了理性包容,正确引导和振奋精神,提升强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16.
王宏 《科技信息》2009,(31):I0172-I0173
对德州学院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进行调查,在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加强我院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并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参与体育社团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大学生常采用的体育参与方式、是否积极寻求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两方面研究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社团大学生与未参与社团大学生在锻炼的参与行为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参与社团大学生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要多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2)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在“有关系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上有显著性差异,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在有关系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方面要强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3)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要强于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存在诸如女大学生习惯被动参与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与组织、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武术段位制对大学生课内外体育参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320名武术选项班的学生,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 a的武术段位制教学方式的教学,而对对照组进行1 a的武术传统模式(以长拳和太极拳为主)的教学,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运动参与积极性标准量表的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在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状况、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情感、参与的认识等方面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武术段位制对大学生的课内、外运动参与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显著增加学生课上和课下参与武术等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状况、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情感、参与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认识程度较高,但实际参与率偏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项目呈多样性;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时间较为理想,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傍晚、晚上和早晨,地点多在校园内,形式以结伴和个人参与为主,项目较为广泛,羽毛球、篮球、长跑等的人数比例偏高。针对调查发现的主要不足,从教育和引导、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等方面,为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