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现在比较有活力的一个文学批评理论之一。本文是对这个理论做的一个简要的综述,旨在分析狂欢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现狂欢化理论生命力长存的原因。对于当今社会强有力的大众文化,有些学者以狂欢化的思想来分析"选秀"等新现象,其中有些颇有不妥之处。要了解巴赫金的批评理论,狂欢化诗学体系是不得不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指出的是怪诞是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方式,长期运用于人们的艺术创作中。进入二十世纪更多的和荒诞派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荒诞派戏剧、绘画、雕塑等的主要艺术表现方式而和“怪诞”并生并存。其实“荒诞”才是审美范畴,而“怪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因为和美、和艺术紧密联系而具有了特定的审美意蕴却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4.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作品的怪诞特色的形成主要与整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密切相关,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深受其个人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其怪诞特色在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主要运用了冷漠的叙述风格、怪诞的艺术抽象、间离手法和悖谬手法等等.  相似文献   

5.
拉索是文艺复兴时期晚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音乐风格复杂,手法多样,体裁丰富,数量繁多。本文以其作品中的变音运用为切入点,将16世纪音乐创作中的半音化风格特征、变音的涵义、应用及其表现作一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失乐园》中男女主角奢侈放纵的生活模式使人不得不把它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联系在一起.狂欢化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包含狂欢舞台、狂欢情节和狂欢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失乐园》显然是带有狂欢化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19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文化秩序、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巨大变革的影响,王尔德的社会讽刺喜剧《理想丈夫》在继承了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特征的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喜剧美学的"丑本位"、"非理性"和"荒诞化"、"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道主义始终是大江健三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在继承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上,根据自身经历和核时代的背景,对人道主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着重从残疾儿和核威胁这两大主题出发,去探求大江健三郎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核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哈代小说立足于民间文学、民俗文化,从人本主义出发,以纵情的广场表演、滑稽的广场人物和粗放的广场语言建构了激情的广场狂欢,体现了狂欢化解构等级秩序、颠覆官方宗教、消解权威制度的精神内核,反映了世俗文化反他者化和去边缘化的倾向,是威塞克斯社会底层民众以自己的民间方式向世界发出的强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从结构、形象、语言形式、数字运用四方面,具体分析陈白尘喜剧作品《升官图》中呈现的狂欢化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和文人喜剧创作的狂欢性的全面继承与创新,它们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新生代作家邱华栋及被称作日本“都市学派代表”的作家村上春树在创作中载匀能紧扣“城市与人”的主题来探讨现代化都市中人的存在意识,生存体验与心理感受,两位作家都选择了典型的都市生活题材,但邱华栋的作品常聚焦于都市生活中浮华,喧嚣的一面,而村上春树的作品更多地关注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在创作手法方面,两都能充分地利用象征都市生活的符号进行有机地组合,拼贴,其中邱华栋主要是从都市生活的具体感受方面来提炼对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城市明的认识,村上春树更注重创作本的前卫性与实验性,充分地运用象征手法来对都市生活的本质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比较研究,指出,虽然二者有着共同的人性乌托帮色彩,但它们基于的哲学观念是很不相同的,席勒的是康德哲学,而巴赫金的则是宗教哲学。因此,他们所期许的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不同的,前者,人生活在对象世界中,试图通过审美最终把握对象,克服对象;而后者,人时时步入一种关系世界,寻求第二个世界,但也不排斥对象的世界,这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陈胤汶 《科技信息》2008,(10):136-136
《黑猫》、《白猫》分别由不同时代的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和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著。本文从它们的怪诞情节的角度来剖析恐怖的表现特征,这些恐怖特征将启发人们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李勇梅 《科技信息》2010,(32):154-154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狂欢节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为核心内容,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开发潜力,蕴涵着对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是现代美国文学教学的宗旨,也是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绝大部分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仍然片面且停留在表面。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为例,对评价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方法做出有益探索,旨在提高美国文学教学的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审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有相当一部分遵循着从写实到图案化、从具象到抽象、从再现到表现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彩陶纹饰、玉器形制以及青铜器纹饰的图案化、抽象化扣表现化的历程描述,指出这一演化规律受到人们装饰技巧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深化、艺术观念的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李勇 《科技信息》2013,(22):1-1
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批判素养及运用哲学方法阐释经验生活的能力。本文以习见的愚人节为例,用文化哲学视域予以涵纳,可以视之为人类自我批判—自我觉醒的"易"性和"哲"性思维的表征。其中,"易"性精神是通过对社会既成规范的"否定"实现;而"哲"性意识则通过对个体理性的"否定"唤醒。"易"性精神与"哲"性意识共同开启了愚人节背后处于休眠状态的"哲性品质",这一开启工作有赖于其批判精神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借助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解读了当今电视体育真人秀节目实现了电视传媒与群众体育的互动"狂欢".指出了群众体育与电视体育真人秀节目的狂欢共性:大众性、无等级性、"非仪式性".探讨了这种"狂欢性"契合对于电视传媒和群众体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