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鳍Hu臂鳍和脂鳍均是皮肤特化的产物。臂鳍的组织结构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胶原下层和鳍条4部分;脂鳍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和脂肪层。  相似文献   

2.
体质量及温度对大鳍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以嘉陵江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Bleeker)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封闭式呼吸仪,分别在12·5℃,17·5℃,22·5℃,27·5℃和32·5℃水温条件下,测定了114尾鱼体(体质量13·0~400·4g)的代谢率.各体质量组的代谢率与温度之间均呈显著的双对数直线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各回归方程的温度指数(B)间差异显著,各水温条件下大鳍鳠代谢率与体质量均呈双对数直线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各回归方程的斜率(体质量指数b)之间差异不显著,截距a值差异极显著.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和温度对大鳍鳠的代谢率交互作用不显著.并对代谢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鳍Hu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大鳍Hu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大鳍鳠臀鳍和脂鳍均是皮肤特化的产物.臀鳍的组织结构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胶原下层和鳍条4部分;脂鳍可分为表皮层、胶原纤维层和脂肪层.臀鳍和脂鳍的表层均与皮肤的表皮相似,而发达的胶原纤维层与皮肤真皮的致密层相当.臀鳍的胶原下层、脂鳍的脂肪层与皮下层相当,而鳍条则是矿化的结缔组织.从特化程度来看,脂鳍的特化程度不如臀鳍高,表明脂鳍应是奇鳍褶的痕迹器官.  相似文献   

6.
大鳍鳠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人工催青、干法授精获得大鳍鱯的受精卵.其平均卵径2.65mm×3.00mm,吸水膨胀后达3.5—3.8mm,弱粘性.囊胚期才出现卵黄体的波状滚动;感觉器宫发生较早,尾芽分离时第一对须原基出现;出膜前6h左右已见体色素和眼色素;出膜仔鱼细长,全长7.0—8.0mm.水温26.5—31.5℃的条件下,从受精至孵出仔鱼历时50h57min.本文除记述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外形变化、生理特性和表现行为外,还同长吻鮠、南方鲶、鲶、胡子鲶的胚胎发育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中缅树Qu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云南高原的中缅树Qu(Tupaia belangeri)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静止代射率(每小时每克体重的耗氧量,YRMR)和体温调节能力,T.belangeri的体温为(37.6±0.15)℃(冬)和(38.7±0.13)℃(夏);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冬夏2季的下临界温度分别为27.5和30.0℃;热中性区内的静止代谢率(YBMR)是(1.56±0.03)mL.h^-1.g^-  相似文献   

8.
9.
大鳍鳠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鳍绝对生殖力(F)为1643(218~3966)粒,相对生殖力(F/L)为53.83(11.49~120.89)粒/cm,F/W_0为10.38(3.61~19.78)粒/g,龟体长范围:17.0~38.3cm:体重范围:54.0~509.0g.绝对生殖力和体长(L)、净体重(W_0)、年龄(t)和成熟系数均呈直线正相关,而与卵径与肥满度无关。生殖力与体长的关系较之与体重的关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大鳍鳠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发现卵原细胞时期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发达 ;初级卵母细胞早期 ,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 ,细胞外具有质膜和结缔组织膜 ;初级卵母细胞后期 ,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 ,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大鳍鳠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作了系统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食道内侧纵行肌纤维属于粘膜下层 ,而不是肌层 .胃腺的分化较早 .食道胃衔接处环肌在成鱼为横纹肌 ,仔、稚鱼及幼鱼期发育不完善 ,横纹不典型 .肠上皮的纹状缘出现较早而且发育较快 ,1~ 3日龄时就可见 ,7~ 8日龄时很发达 .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 .胰腺为弥散型 ,主要分布于肝脏边缘、胆囊和肠道周围、肠系膜上和脾门部及其周围等处 ,少量随肝门静脉入肝 ,分布于肝叶的边缘实质中  相似文献   

12.
饥饿对鲇鱼幼鱼静止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25℃条件下对鲇鱼幼鱼(29.41~44.45 g)进行了60 d的饥饿处理,每天测定3次耗氧率。结果显示:鲇鱼幼鱼在饥饿60 d后,其静止代谢率由63.19±3.68降至22.38±1.36 mgO2kg-1h-1,下降了64.58%;通过对静止代谢率变化的分析,发现存在有3个相对稳定期:其代谢水平分别为41.62±0.34、34.72±0.55和27.59±0.52 mgO2kg-1h-1(P<0.05),持续时间分别为10、14和27 d。实验结果表明:鲇鱼幼鱼采用降低代谢水平的方式来适应饥饿环境;静止代谢率越低,则相对稳定期历时越长。  相似文献   

13.
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大鳍鳠卵巢滤泡细胞的发育及精孔细胞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为:①大鳍鳠卵巢滤泡细胞来源于卵巢基质细胞,由围在卵细胞外围的卵泡膜细胞层和其内侧的颗粒细胞层组成,滤泡细胞从发生到退化的全过程可分为7个时期;②大鳍鳠仅有1个受精孔一个精孔细胞,精孔细胞由1个滤泡细胞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静止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2002年8月至2002年10月,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平均体质量为8.3g的瓦氏黄颡鱼幼体的静止代谢率.在实验水温分别为15℃,18℃,21℃,24℃,27℃和30℃的条件下,该种鱼特殊体质量代谢率M(O2)的平均值分别为102 70,116 76,128 25,144 58,161 89,180 59mg/(kg·h).研究结果表明其特殊体质量代谢率随温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大.温度(t)与特殊体质量代谢率(M)的回归关系可表达为M=11 33t0 8067.同时研究了温度和代谢率与瓦氏黄颡鱼呼吸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笼养黑琴鸡( Lyrurus tetrix baikallensis )静止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笼养黑琴鸡(LyrufuS tetrix baikallensiS)四季静止代谢率(RMR)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RMR与环境温度(Ta,单位为C)之间的关系可以用"RMR=a+b1Ta+b2Ta2"很好地拟合,且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利用回归关系式求导,可以得到不同季节RMR的极小值(RMRmin)及其相对应的特定温度(ST,单位为C).黑琴鸡RMRmin、ST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RMRmin最高4.58 w/kg,分别为春、秋及冬季RMRmin的1.35倍、1.29倍和1.41倍;夏季ST值最高(27.3 C),分别比舂、秋及冬季高2.2 C、1.4 C和4.8 C.黑琴鸡RMR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在20~30 C条件下春、秋和冬季RMR差异不显著,而在1 5℃以下,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16.
体重对大鳍鳠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量耗氧(EPOC)是衡量动物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为揭示不同体重鱼类在EPOC方面的适应机制,在25℃条件下对体重范围分别为低于20g、20~30g、30~50g和高于50g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力竭性运动后EPO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实验鱼单位体重的静止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2.44、2.25、2.05和1.71mg&#183;min^-1&#183;kg^-1;力竭运动后实验鱼耗氧率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到一稳定水平;其力竭性运动后耗氧率峰值出现时间随体重的上升而后延,分别为1.31、1.53、1.89和4.50min;其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峰值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12.36、11.07、10.27和7.20mg&#183;min^-1&#183;kg^-1,该数值分别为处理前的5.36、5.04、5.23和4.22倍;各体重组耗氧率下降到稳定水平的时间分别为20、20、25和20min,在此时间段高于静止耗氧率水平的耗氧量分别为69.25、64.89、62.15和49.07mg。研究表明大鳍鳠无氧代谢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大鳍(鱼艹隹又)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Hu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作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食道内侧纵行肌纤维属于粘膜下层,而不是肌层。胃腺的分化较早。食道-胃衔接处环肌在成鱼为横纹肌,仔、稚鱼及幼鱼期发育不完善,横纹不典型。肠上皮的纹状缘出现较早而且发育较快,1-3日龄时就可见,7-8日龄时很发达。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胰腺为弥散型,主要分布于肝脏边缘、胆囊和肠道周围、肠系膜上和脾部门及其周围等处,少量随肝门静脉入肝,分布于肝叶的边缘实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