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通讯》开设“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讨论专栏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阅读该专栏文章受益匪浅。但同时也感到理清某些基本观念的重要性。当然,理清了科学与价值关系的某些基本思想,自然也就从一定侧面回答了“科学和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1·科学与价值关系的两个不同层面笔者认为,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如宗教、艺术、体育等等)相比,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二是,科学这种人类活动对人类的某种或…  相似文献   

2.
本首先以心智科学的发展史为线索,从宗教、哲学与心智科学的关系入手,对心智科学的历史、现状和研究内容做了深入分析。接着以心智科学的若干重要问题为线索,分析了心智的起源和性质、心智与语言的关系、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类智能与进化的关系等心智科学的重要领域。本最后提出心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疑难和悖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三种方式,艺术、哲学与科学之间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紧密的关联性,呈现出互为本质的折射关系。从方法论层面看,艺术与哲学及科学的联姻无疑推动了艺术研究的深化,但这种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艺术哲学与艺术科学两种研究倾向的分野。面对艺术研究方法论存在的困境,必须超越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紧张和对立,一个可能的选择则是从语境论的视域出发寻求艺术研究方法论的突破与整合。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通讯》开设“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讨论专栏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阅读该专栏文章受益匪浅。但同时也感到理清某些基本观念的重要性。当然,理清了科学与价值关系的某些基本思想,自然也就从一定侧面回答了“科学和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还原的科学批判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主张对科学进行现象学还原,而这种还原大体上与某种艺术性取向联系在一起.受胡塞尔晚期关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影响,他对科学的客观主义始终保持警惕.在他看来,科学世界建立在实际经验世界基础之上,为了评价科学的意义与影响,我们应该首先唤醒知觉经验,而科学只不过是其派生的表达形式.我们始终面临着如何与受到操作性规则支配的世界维持一种原始关系的问题,"世界的肉"为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可逆的本体论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本质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内在论与外在论这间的争论,并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本文试图通过建构的实在论来理解科学的本质问题。第一,建构的实在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理论与实在、模型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符合建构实在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第三,世界是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起来的,这种特性既不符合实在论的理解,也不符合反实在论的理解。第四,建构的实在论充分地考虑到了认识论的“自然化”与“社会化” 合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现的创新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我们回溯发现与创新问题研究的历史时会看到,最先把创新概念引入学术领域的经济学家把发明和发现排除在自己的视阈之外,而长期以来钟情于发现辩护问题的科学哲学家却忽视对发现本性问题的探索。十分有趣的是现在他们殊途同归:经济学家们已经认识到科学发现是创新的源头;而科学哲学的研究中也出现了触及发现与创新关系问题的迹象。本文试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梳理,阐释发现与创新的关系,揭示科学发现的创新本质。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与经济间关系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比较了中西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间关系的不同认知图式及其相关的制度背景,在场域的视角下对科技情结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以厘清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解决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从总体上追求“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而在于追求经济场域的自主化,以促成我国产业科学与公共科学的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9.
利奥塔将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相结合,通过对科学与叙事之间关系的考察来揭示引发现代科学合法化危机的根源。他借助于语言游戏,将科学知识视为是一种语言游戏及其规则来解构现代科学的霸权,进而诉诸于悖谬推理来为后现代科学进行合法化。利奥塔对于科学的后现代反思,深刻揭示了现代科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它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促使我们去反思现代科学,反思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思想的演变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非科学文化的关系是贯穿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条主线,但也是其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面对后现代科学哲学日益把科学与宗教、文学、巫术相等同的剧烈冲击,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各学派在划界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借鉴吸收西方各学派的正确思想,加以辩证地综合,形成我们自己关于科学与非科学文化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太空美术是建立在太空科学与宇航学发展基础上的美术形式,同时具有科学与艺术的特质。它把科学知识融入了图像世界,成为我们了解太空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太空美术和太空摄影相近,但又是不可代替的两种视觉语言形式,太空美术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给现时期的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模式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传播并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的传播活动,而是一个通过传播主体对科学内容传播的解读与延伸,复合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娱乐效果等文化属性的传播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展示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科学传播之中。作为科学传播展示手段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是科学传播的一种媒介,其创作与设计需以科学启蒙和科学内容传播为最终目的,以尊重科学传播主体、受众两个群体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基本要求,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及"人"的思考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I offer a theory of art that is based on science. I maintain that, as any other human activity, art can be studied with the tools of science.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rt is scientific, but aesthetics, the theory of art, can be formulated in accord with our scientific knowledge. I present elucidations of the concept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rt, work of art, artistic movement, and I discuss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artwork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科学哲学既不属于“旧的”实证主义的、逻辑语言学的、分析的形式,也不属于“新的”历史的、解释学的形式。他认为科学的问题不能通过科学本身得到解决,必须从哲学上来澄清科学的意义和价值。尼采主张从艺术的视角来透视科学,又从生命的视角来透视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尼采的科学哲学是艺术和生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We can witness the recent surge of interest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aesthetics on the problem of representation. This naturally leads us to rethinking the achievements of Goodman’s monumental book Languages of Art. Fo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no one else contributed more than Goodman to throw a light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art. Ironically, it could be also Goodman who has been the stumbling block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representation. In this paper, I shall contrast the ways how differently misrepresentation has been treated in cognitive science,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I shall show that it is Goodman’s unnecessary separation of resemblance and representation in art that made such a difference. As a conclusion, I will indicate som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rojects toward the unified theory of representation the revolt against Goodman’s rejection of resemblance theories might promise to us.  相似文献   

16.
Technology has a history structured by discontinuities. The fir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 of such a conception of technology was advanced by Walter Benjamin when he defined art works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techniques of production. At the present art and architecture occur within an age defined by the move from ’technical reproducibility’ to digital reproducibility. The move has an impact on how technology is understood and its relation to architecture conceived. Adapting Walter Benjamin’s work in this area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response to Soren Riis’ important trea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in his paper “Dwelling in-between walls: the architectural surround”.  相似文献   

17.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I show that there are important but hitherto unnoticed similarities between key figures of the Vienna Circle and early defenders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he similarities regard their stance on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of science for political and societal issues. I argue that notably Otto Neurath and Karl Mannheim are concerned with proposing a genuin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at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oday’s emerging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9.
创新动力的哲学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社会系统和知识系统角度分析了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考察了科学、技术、文化、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过程客观性标准和主观性标准的互动和内在矛盾,并从当代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即工程组织制度角度分析了当代科学技术政策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科学地域建构表明:文艺、哲学、教育三因素是基础性因素具有"启蒙"作用;经济、技术和科学三者结合性强,经济对于科学的发展可能是刚性的;政治因素对科学发展具有"刺激"或"保障"作用。科学活动的地域建构,最好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效应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