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清是石湾陶艺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的奠基时期。明清石湾陶艺注重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简约质朴,豪放自然,尤其在人物眼神与衣纹的刻划、“素胎烧制”等艺术表现技巧方面所作出的探索,终经后来历代艺人的发扬光大,已成为今天石湾陶艺所特有的“有意味的形式”,并展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交流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的明清两代逐渐增多,伴随着西方传教士而来的西方绘画艺术,尤以铜版画为代表,其数量最多且影响较为广泛,对明清之际中国绘画不论是宫廷美术和文人绘画、民间美术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此时的中国绘画一方面是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提高,另一方面是国门日益被打开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在内外双重作用力之下,求新思变是必然的,逐渐出现一些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陶瓷业空前兴盛的大环境中,作为“广窑”中心的石湾窑得到蓬勃发展,掀起了日用陶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并正式揭开艺术陶生产的大幕。南宋至元,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石湾加速接受北方陶瓷文化的影响,开始仿烧名窑。始终如一的民窑地位使石湾陶艺扎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开始萌发出巧美与实用结合、民俗化、简括传神、浑朴有味等地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对于西方现代陶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而言中国的现代陶艺还很年轻,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陶艺都被国人归到工艺美术范畴,人们习惯去关注陶艺的技巧及继承下来的审美模式,很少与现代艺术挂钩。实际则不然,自"八五"艺术新潮运动以后,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在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上都带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本文结合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简要分析中国现代陶艺产生的背景,以及我们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1):I0012-I0012
高宏涛:高级陶瓷美术师。197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祖籍都昌。自幼随长辈学艺,成年后师从熊璧如老师、田锋老师等知名陶瓷绘画艺术大师,曾潜心研究景德镇元青花艺术达十余年之久,近年来研究重心向现代陶艺有所倾斜。其用心钻研陶瓷绘画艺术,并吸收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精粹为己所用,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前往景德镇郊区、瑶里以及婺源等地写生,将艺术理论与生活实践予以结合,注重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其创作的作品注重情趣,多次被港澳台的陶瓷艺术爱好者收藏;绘画艺术也曾多次得到京沪艺术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景德镇陶艺界的新生代后起之秀。咨询龟话:13979850223  相似文献   

6.
正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是在当地民众日常烧造陶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陶塑艺术遗存,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湾陶瓷烧造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即有陶器遗存,唐代出现大型窑场,两宋时期达到空前发展,而明清时期更是进入其鼎盛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湾陶塑不断成型,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文学与绘画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样一对艺术创作上的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本文以"陶艺创作应注重文学意境中汲取养分"为题,着重从"感悟意境、把握意境、发掘意境"的艺术角度出发,引导陶艺创作者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进而探寻陶艺创作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理论论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审美特征、综合表现形式、社会等各方面来论述装置艺术影响下的现代陶艺创作。以期望能扩充现代陶艺的表现语言、拓宽现代陶艺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现代陶艺的审美理论体系,明确装置艺术对现代陶艺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艺自其产生就强调用于民、符合大众审美观点。在陶艺发展的历史当中,文化决定状态,时代特征影响表现载体。陶艺表现手法来源于不同艺术形式的冲击与溶合,从现代艺术发展的角度看现代陶艺有着深厚的传统积淀。  相似文献   

10.
资本袭转而来,对规则的冲击、价值的重建,经常让真正搞艺术的人有些无法适从。从无视市场,到关注市场,这是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现代陶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来自市场的挑战。市场,毫无疑问,也正霸道地影响着我们陶艺创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4):125-128
明末清初艺术成就卓越的中国画大师八大山人,其独特的绘画艺术、扣人心弦的笔墨意境,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很多绘画大师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在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艺术本体、创作队伍两方面寻找中国当代刻字艺术与中国(明清)篆刻艺术相比较差距,进而从同一表现对象(中国汉字方块字)、同一表现手法(刻)和同样扎根在中华大地上的、与传统接轨的篆刻艺术(特别是明清文人印)那里汲取经验教训,促使当代刻字艺术健康成长,作出定位、定向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明代八股时文与明清文学关系非常密切。八股时文在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汉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与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因素、表现方法互为融通,形成与明代诗歌、戏曲、小说、文学批评等相互作用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明代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内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木版年画起源于春节贴在门上的"桃符",桃符是年画的艺术雏形,历史久远。它伴随着雕版技术的产生兴于宋,盛于明清,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但由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历史境遇的不同,所呈现出来的风格面貌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它们的历史沿革及风格差异,使我们更好的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为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提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陶瓷彩绘的历史很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器加彩,使用的色料为红色和黑色,这为后来陶瓷彩绘开启一个伟大的序幕。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氤氲而深沉;沧桑红店,瓷器色彩斑斓而琳琅。自明代起,景德镇就呈现了"匠从八方来"的繁荣制瓷局面,出现了以专门在白胎上进行彩绘的行业,经营这一行业的店铺被称为"红店",而在瓷器白胎上进行彩绘加工这种繁杂的工作被俗称为"画红",可以说,对"画红"进行历史性考察,可以对景德镇彩绘发展史管窥一豹。本文通过对景德镇"红店"的考查研析,探讨景德镇"红店"现象对景德镇陶瓷彩绘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商周以来契约活动的发展,文学中诞生了一个崭新的题材——契约叙事。历经汉、魏晋、唐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清,以契约为内容的文学书写空前繁荣。其涉及的契约范围之广,领域之多也为前代所不及。其中伦理契约又分为婚恋类、亲情类、友朋类三种。这些契约叙事文本凸显了中国古典儒家文化传统,反映了明清之际重商、重利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明清写本小说《唐三藏出身全传》中的难解字进行释读,参照已有字书并结合其他的一些文字书写现象,试图对近代的汉字俗化规律进行总结。这对还原近代文献的真实面貌和近代汉语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