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通过加载电容和增加电长度的方法实现小型化的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这种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具有双周期结构,从而实现了双阻带特性。在十字单元结构之间加载集中电容,可以大大降低单元结构的串联谐振频率,实现S及C波段的带阻特性;金属短线的扭曲结构则通过增加电长度提高等效电感,得到Ku波段的带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不同角度入射波该结构保持了十分稳定的传输特性,同时由于良好的对称性,该结构对平面波的2种模式——TE及TM模式传输特性基本相同,验证了通过加载电容和增加电长度实现小型化的方法,对FSS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频特性的小型化带阻频率选择表面(Bandstop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BS-FSS)结构,通过调节所提出单元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BS-FSS谐振频率的独立控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工作在3.84GHZ和6.67GHz的BS-FSS。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BS-FSS的相对带宽分别为57.8%和12.9%,并且在工作频段内,对TE波和TM波均具有较好的极化、角度稳定度。此外,在相同介质条件下,设计的BS-FSS单元物理尺寸为7 mm×7mm,相比于传统的FSS单元,整体尺寸减小了56.9%,小型化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新型双阻带FSS结构。新结构采用圆环贴片与叠加Y环贴片作为基本单元,利用2种贴片单元之间的耦合实现双阻带特性,应用谱域法对新型FSS单元进行分析设计,仿真验证不同角度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入射时新结构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该型FSS结构分别在13.4~16.3GHz(Ku波段)和19.3~28.4GHz(K波段)内形成2个-5dB的传输禁带,并且具有较好的角度和极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面积大、带宽窄、阻带抑制度不高、低入射角度以及阻带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层对称叉指微带、两层方形耦合环以及4层介质层组成的三阶超宽阻带小型化单元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结构。将三阶超宽阻带小型化单元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中的对称叉指结构等效为电容、方形耦合环等效为电感、介质层等效为分布参数的短截线,得到了具有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的混合参数等效滤波电路。通过电路理论计算得到该混合参数等效电路具有三阶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及超宽阻带的频率特性。采用电路理论计算和电磁仿真软件HFSS相结合设计了三阶超宽阻带小型化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理论计算的结果与电磁仿真软件HFSS仿真的结果相吻合,且具有三阶带通滤波器和超宽阻带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设计的超宽阻带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尺寸为6 mm×6 mm,厚度为7 mm。加工了41×41单元三阶超宽阻带频率选择表面,并测试了其频率特性。测得频率选择表面的中心频率为2.48 GHz,相对带宽为11.2%,带内插入损耗小于0.5 dB,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8 dB,阻带超过55 GHz,从2.8 GHz到55 GHz的频率范围阻带内抑制度大于25 dB,在0°到70°的入射角度内所设计的频率选择表面具有较好的频率稳定性。实测和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了设计方法和三阶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叉指电容加载的小型化周期结构的多层频率选择表面设计,提出了工作带通且具有超宽阻带频率特性的叉指电容加载结构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阐述了分布参数叉指加载的小型化宽阻带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的组成结构,分析了这种宽阻带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的机理.对分布参数叉指电容加载结构的周期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采用了等效电路分析法和三维仿真软件进行了分析和仿真设计,仿真结果具有超宽阻带和带通的频率特性;提出的叉指结构分布参数电容加载的频率选择结构单元具有较好的容差性,在0°~60°不同入射角下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根据设计的叉指电容加载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制作并测试了频率特性,实测和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中心频率为2.4 GHz,阻带为3~39.6 GHz,阻带宽度超过中心频率的16倍.整个阻带内的抑制度大于15 dB,其中3~15 GHz内的阻带抑制度大于40 dB,相对带宽为10%,带内插损小于0.5 dB. 相似文献
6.
高阶频率选择表面(FSS)具有工作带宽易控制、通带内插损小、带外抑制强、通带边缘上升性和陡降性好等特点。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带通性能的二阶FSS。该FSS结构是由2层介质板上加载3层具有圆结构的金属层,最外2层为圆金属贴片,中间一层为开圆缝隙金属层。利用直线法对FSS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并加工实验样件对结果予以证实。结果表明:该3层FSS具有二阶单通带的特性,3 dB带宽为4.21 GHz,相对带宽为21%,通带平稳光滑,带内插损小,对不同入射角度、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由正方形环加十字环的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该结构在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仿真结果显示该结构的传输特性曲线具有较好的入射角度稳定性.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复合单元的周期、外环和内环的尺寸可以获得需要的通带和阻带.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波滤波器电路拓扑设计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小通带比的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该3D FSS的单元结构由空气方波导和介质方块组合而成,且介质方块上下端面均刻蚀3个同心方环.由于单元结构上下端面谐振单元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原有单一的谐振模式耦合分裂为奇模和偶模两种模式,产生了多个传输零极点,形成了 3个...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宽阻带二阶带通频率选择表面,采用三层金属层结构和两层相等的介质构成频率选择表面的微结构,阐述了宽阻带二阶带通频率选择表面的结构.采用理论计算和HFSS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设计,窄带理论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均具有二阶带通的频率特性,仿真设计结果具有宽阻带特性,该二阶带通频率微结构单元的容差性和频率稳定性较... 相似文献
10.
11.
提出一种双极化、高选择性的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该3D FSS单元结构由四层方形介质筒组成,提供一个平行板波导(PPW)路径和三个方同轴波导(SCW)路径.由于每个SCW路径中两个相同短SCW谐振单元的电磁耦合,由SCW路径端面方形槽提供的原有单一谐振模式分裂为奇模和偶模谐振模式,产生了两个传输极点,由此形成了一个二阶通带,因此三个SCW路径能实现三个二阶通带.此外,由于不同路径之间的电磁波相位反相叠加产生了多个传输零点,提高了该FSS的频率选择性.为了解释该3D FSS的工作原理,研究了传输零极点处的电场矢量分布.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3D FSS在横向电场(TE)和横向磁场(TM)极化模式下以0°到60°角度入射时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同时该3D FSS具有小通带比和较小的单元尺寸. 相似文献
12.
独立分量分析(ICA)可用于分离多通道脑磁图信号(MEG)中的信号源。基于约束ICA的思想,通过在ICA模型中加入能够反映事件相关皮层神经活动特征的功能约束条件,实现了一种脑磁逆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功能源提取(FSS)方法。文中利用该方法对一例手指按键诱发MEG信号进行功能源提取,结果表明功能源位置位于对侧中央前回皮质运动区,且通过验证功能源提取所得到的分离向量与SAM法计算得到的空间滤波器系数间的相关性,验证了所提取的功能源有效。同时,功能源提取方法所提供的神经活动源的时域与频域信息,为在大量样本中探索大脑对手指运动控制的时间演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磁波传播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频率选择表面(FSS)凭借其独特的空间滤波特性正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FSS已经在电磁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文中首先阐述了FSS的发展现状,然后论述了FSS在天线及微波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FS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冠心病发病率极低的女青年(18~35岁)中选取67例正常者(平均年龄为21.74±4.49),作为受试对象,观察高频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若以六导组合导联中高频切迹数>3为判断可能冠心病的临界标准,则高频心电图对可能冠心病的诊断恃异性为82.09%。假阳性率为17.91%,六导组合导联切迹均数为2.20±1.77(x±SD).十二导联高频切迹数为10.4±4.30(x±SD).高频切迹在导联中的分布:肢导联多于胸导联,并且V1、V2、V3导联多于V4、V5、V6导联。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方形波导结构提出了一种宽带带通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所提出的FSS的单元结构由上下端面刻蚀两个相同正方形金属贴片的介质方块和空气方形波导组成,此时每个端面形成了方形槽谐振单元.在电磁耦合作用下,方形槽谐振单元原有单一的谐振模式耦合分裂为奇模和偶模两种谐振模式,由此产生了两个传输极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平坦的二阶通带,且通带3 dB相对带宽为25.12%.通过等效电路模型,阐明了该FSS的工作原理.仿真结果显示:在TE和TM两种极化方式下,以0°到45°角度入射时所提出的FSS具有稳定的频率响应.此外,该3D FSS还具有相对较小的单元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陶瓷基材料频率选择表面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但在大长径比狭窄陶瓷深腔内壁制备金属涂层微细结构的工艺研究较少。基于导电银浆涂覆工艺和内表面激光加工技术,在石英纤维增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SiO2f/SiO2)尖劈内腔制备耐高温FSS结构,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JP3〗金属涂层的厚度为12.08 μm,常温和800 ℃的电导率为1.57×107 S/m和1.496×107 S/m,附着力达到0级,微细结构的尺寸精度为0.193 2 mm。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先进的高压侧电压控制改善电压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了一种通过为常规发电机励磁系统增加补偿控制的先进的高压侧电压控制(HSVC). 介绍了HSVC的原理、特性和优点.与常规的励磁控制方法相比,采用HSVC能够控制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给定值,维持输电系统在较高的电压水平. HSVC可以显著地改善电压稳定性,其某些性能优于静止无功补偿器.不同于以往的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 HSVC的实现不需要从升压变压器高压侧反馈任何信号,所以实现方便并经济.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堆叠芯片的封装结构。采用层压、机械铣刀开槽等工艺获得Cavity基板,通过引线键合(wire bonding,WB)和倒装焊(flip chip,FC)两种方式实现堆叠芯片与基板的互连,并将堆叠芯片埋入Cavity基板。最后,将包含4款有源芯片和22个无源器件的小系统高密度集成在一个16 mm×16 mm的标准球栅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BGA)封装体内。相比较于传统的二维封装结构,该封装结构将封装面积减小了40%,封装高度减小500μm左右,并将堆叠芯片与基板的互连空间增加了2倍。对这款封装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验证了该封装设计的工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频率源稳定度的时域测量进行极低频谱分析是一种有效方法。哈德玛方差的传递函数由于具有选频特性,因而可用来进行频率源相对频率噪声谱S_y(f)分析。本文从最佳“频窗”传递函数出发,利用沃尔什函数的性质,获得了频率短期稳定度的新表征——沃尔什正弦方差。它能够充分发挥微型计算机优良的数值计算和系统控制功能,灵活、方便地获得频率源短期稳定度的各种表征,特别在测试S_y(f)时,基本克服了哈德玛方差传递函数的谐波及其旁瓣所带来的误差,并可通过数据复用大大缩短测试时间。文中给出了沃尔什正弦方差与阿仑方差及哈德玛方差的关系,指出它在获取频率短期稳定度方面具有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OFDM系统资源分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利用遗传算法搜索使系统发射功率最小的子载波和比特分配,并通过在遗传算法的初始群体中加入具有优秀基因的个体,使遗传算法快速收敛,从而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与静态子载波分配算法(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相比,所提出的算法有较大的增益(5~l5 dB),且优于其他动态分配算法(1~2d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