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看珊瑚虫有房子护体,遇到克星,照样遭殃。隆头鱼,长着两排钳子样的牙齿,吧唧一口,就把一块珊瑚咬下,磨成一把珊瑚沙。更厉害的,就是长棘海星,它把胃翻出来往珊瑚上一搭,把珊瑚肉质刮吸得干干净净,只剩下珊瑚惨白色的骨骼。要是长棘海星数量泛  相似文献   

2.
真伪建筑师     
珊瑚礁是珊瑚虫建造的,呵,千万别这么笼统地说,不然有些珊瑚虫可就要沾光了,它们就是非造礁珊瑚。非造礁珊瑚并不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只有造礁珊瑚才是真正的珊瑚礁缔造者。造礁珊瑚成长的一生,就是不停分泌碳酸钙造礁的一生。一代珊瑚虫死后,新生的珊瑚虫在前辈的骨骼上继续建造自己的“小房子”,经年  相似文献   

3.
珊瑚的克星     
1990年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有大片珊瑚遭长棘海星的浩劫,五彩缤纷的珊瑚黯然失色,人们惊呼这突遭的厄运.近几十年来长棘海星已不止一次危害大堡礁了.长棘海星是专门以珊瑚虫为食的一种有害动物,它与其它各种海星一样,身体的中央为体盘,体盘上放射状地排列着10多个腕,体盘背面和腕上密布着长棘.棘是有毒的,人被它刺破皮  相似文献   

4.
海神的花园     
左:夜幕下的珊瑚虫美丽非凡———珊瑚虫从石灰质的花萼中伸展开来,用触角捕食浮游生物,绽放出彩虹般的七色光芒。紫红的、褐色的、雪白的、翠绿的、淡蓝的珊瑚就像美丽的鲜花,是腔肠动物门中的食肉目,借助于长满刺细胞的触手捕食各种幼小的生物。并不是所有的珊瑚虫都能形成珊瑚礁。主要的“珊瑚礁建设者”是形态各异而奇特的石珊瑚。属这一类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群体多呈葵状、球状、片状、团状,还有的呈树状和漏斗状。圆形的石珊瑚非同一般,它被叫做“脑绦虫”(见右图),有时能形成很大的一片。它的表面很像人脑,有许多弯弯曲曲的“脑沟”。…  相似文献   

5.
你也许体验过高山峻岭的巍峨挺拔,目睹过广袤草原的辽阔苍翠,感受过奇丽戈壁的壑岩浩瀚,见识过茂密森林的郁郁葱葱……然而,你若走向深蓝色的海洋,便可看到一个令人惊叹的多彩世界——珊瑚礁,她的神秘与绚烂一定会让你感慨万千. 珊瑚是个统称,包括腔肠动物门的珊瑚虫纲和水螅虫纲中的多种海洋动物.珊瑚虫是海洋生物中进化水平较低的腔肠动物,或称为刺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8个或8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多群居并结合成一个形状像树枝的群体.珊瑚通常包括柳珊瑚、软珊瑚以及石珊瑚等,我们经常见到的宝石级珊瑚——红珊瑚,其实就是一类柳珊瑚.根据生长环境和特点,石珊瑚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和非造礁石珊瑚两类.  相似文献   

6.
 长棘海星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的最重要捕食者。首次报道了长棘海星体内总脂肪酸的提取方法及其成分与含量测定。用石油醚提取低极性组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游离脂肪酸(酯);用乙酸乙酯提取酯溶性神经酰胺及其衍生脂类,提取物和残余的水溶性脂类分别经盐酸甲醇解,水解产物再用石油醚提取。各提取及分离组分经GC MS分析,发现游离脂肪酸中有C14~C20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的Ω-3和Ω-6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如: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甲酯(主要),8,11,14-二十碳三烯酸,5,8,11,14,17 -二十碳五烯酸甲酯。在盐酸甲醇解产物中,主要检测到系列饱和脂肪酸和高含量的甾醇成分。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必要组分,也是合成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化合物。据报道不饱和脂肪酸5,8,11,14-二十碳四烯酸也有诱发长棘海星捕食反应的作用。5,8,11,14-二十碳四烯酸是长棘海星体内主要的必需不饱和脂肪酸,长棘海星体内可能无法合成它,所以必须不断地捕食含有该不饱和脂肪酸的珊瑚。本实验脂肪酸(酯)的分极性段提取处理方法,能充分地提取出脂肪酸成分,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分析结果可靠,且重现性好。研究发现长棘海星体内有高含量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甾体激素,这也为长棘海星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下期预告     
《大自然》2020,(3)
正美丽的珊瑚礁是以造礁石珊瑚的骨架为主,经其他钙化生物产生的碳酸钙不断累积而成的,多分布在温暖清澈的热带海域,即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约30°之间。造礁石珊瑚、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藻类等生物共同组成了结构复杂、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地球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导致我国珊瑚礁退化严重。面对严峻的现状,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8.
珊瑚礁素有“海洋热带雨林”的美称。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海底也出现了“沙漠化”现象。珊瑚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急需保护。珊瑚是一种海生底栖动物,与海葵、水母等同属腔肠动物门。珊瑚的个体,称为珊瑚虫。珊瑚大多生活在22℃以上的温暖海洋中,  相似文献   

9.
珊瑚礁仅占海洋面积的0.2%,但在上面却生活着占海洋生物物种总数1/4的种类。如今,珊瑚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导致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海水温度上升使珊瑚发生白化,鬼海星引起的虫害在最近几年尤为突出。2008年是以保护珊瑚礁为目的的“国际珊瑚礁年”。究竟什么是珊瑚?本文将说明为什么珊瑚礁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以及珊瑚礁所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2020,(4)
正人们的印象中,珊瑚礁生态系统一直是五彩缤纷、鱼虾潜游的样貌。但是,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球的珊瑚礁均出现了严重的白化及死亡现象。在这种形势下,珊瑚的种植及修复工作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那么,重建"海底花园"的工作该如何做呢?白色,到处都是白色,入眼满是白色的珊瑚,使水下珊瑚礁区宛如白骨累累的坟场,这就是纪录片《追逐珊瑚》中最令人震撼和痛心的一个镜头。原来,人们印象中色彩艳丽、充满生机、宛若"水下花园"的珊瑚礁也会这样满目苍白、死气沉沉,而这一幕只不过为我们揭开了珊瑚礁所面临危机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1.
<正>澳大利亚东北海岸,阳光明媚、海水湛蓝、珊瑚成群。在这样一个常年吹着清新"度假风"的地方,今天,却要上演一场可怕的暗杀。杀手,是身穿柠檬黄色外衣的水下机器人。而被暗杀的对象,则是浑身长满毒刺,看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海星家族著名"刺头"——棘冠海星。从珊瑚被吃掉说起虽说棘冠海星长得有点儿"疹人",但长相当然不是它们被暗杀的理由。棘冠海星之所以被列入"黑名单",真正的原因在于——能吃!  相似文献   

12.
当你乘飞机越过澳大利亚东北沿海上空时,你或许会发现海面上有一条长长的白浪带,那就是海涛拍打着遐迩闻名的大堡礁所形成的美丽的雪浪花。大堡礁南北连绵2,100余公里,平均宽约65公里,低潮时水上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由于终年受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那里的平均水温在摄氏20度以上,加之水浅,特别适宜珊瑚的繁衍。大堡礁是一座珊瑚礁,主要是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和藻类、贝壳等海生物的石灰质构成的。珊瑚虫从深度不超过55米的海底长出海面,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死亡,其堆积如山的石灰质残骸就形成了礁石。据说,大堡礁的珊瑚礁多达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20,(4)
正在我国南海的珊瑚礁区及其周边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有一类造型奇特的鱼,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关注,它们就是长有育儿袋的海龙科鱼类。南海常见的海龙科多达近30种,它们体形多变,雄鱼还是海洋中的"超级奶爸"。我们穿上潜水服,背上气瓶,纵身潜入南海的热带珊瑚"丛林"中,流连于繁荣的海底世界。突然,一个挺着大肚子、竖直游泳的"小怪物"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游近一看,原来是只海马。海马因雄性长有可孵育后代的育儿袋,加上其优美的体态和丰富的色彩,早已是水族圈的"网红"。  相似文献   

14.
珊瑚礁和珊瑚岛大多数极其密集地分布于南纬23度到北纬23度之间,有的座落于大陆沿岸水域,多数分布于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中.然而在同一纬度范围内却有大片的海洋连珊瑚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个别海域超过23度仍有珊瑚礁分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珊瑚礁的建造者——珊瑚虫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珊瑚虫是海洋动物中最为娇气的一类低等的腔肠动物,要求热带海域,水温不低于18℃,不高  相似文献   

15.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礁的主要破坏者,体内外有丰富的共附生微生物。该文对采自南海三亚珊瑚礁保护区的一个长棘海星样品的共附生真菌,利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近200株真菌菌株。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中16株真菌的ITS-r DNA片段序列,并进行测序,测试结果提交Gen Bank,登录号为KF999808-KF999822以及KJ723458。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及简单分析该长棘海星共附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序列分析显示,16株真菌分别属于Ascomycota门4目(Hypocreales、Eurotiales、Pleosporales、Microascales),5属(Trichoderma、Penicillium、Neosartorya、Leptosphaerulina、Pseudallescheria),以及Deuteromycota门1目(Meliolales),1属(Fusarium,有性型Gibberella),并聚为8类。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菌体的个体数在镰刀属上(10株)表现为高度富集,群落的均匀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6.
保护珊瑚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虫是一种微小的海洋腔肠动物,它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分泌出坚硬的石灰质骨骼。无数微小的珊瑚虫加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物质千万年的共同努力,使得这些骨骼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的海洋生态系中,有“海底雨林”美誉的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是最丰富的。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超过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鱼类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礁在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于被海浪侵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好像自然的防波堤一样,约有70%…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20,(4)
正珊瑚礁绚丽多彩、物种多样,被人们誉为美丽的"海底花园"。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然而,如此炫丽的珊瑚礁正面临热白化与水质污染等众多环境问题。珊瑚礁是以造礁石珊瑚的骨架为主,由其他钙化生物产生的碳酸钙不断累积而成的。目前,人们能够见到的珊瑚礁多见于温暖清澈的热带海域,即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约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区。全球的造礁石珊瑚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勒比海这两大区系中,分别约占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的90%和7.6%,其中东南亚约占32.3%,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约占40.8%。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20,(4)
正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形态各异的珊瑚和五彩斑斓的鱼类。殊不知,还有一类外形相似、脾气古怪的梯形蟹,它们隐藏在珊瑚丛中,犹如森林中的飞禽走兽,在珊瑚礁中悄无声息地生存,享受着属于它们的精彩生活。梯形蟹,因头胸甲形状酷似梯形而得名,隶属于甲壳纲短尾下目梯形蟹科梯形蟹属(Trapezia)。因其与珊瑚存在紧密的共生关系,故又名珊瑚蟹。但并非所有珊瑚都是它们的家园,梯形蟹仅与杯形珊瑚科(Pocilloporidae)的种类共生。作为最常见的珊瑚礁蟹类,最大的梯形蟹头胸甲的宽度也不足3厘米,因此可以很容易躲入杯形珊瑚的分支间隙和洞穴中,不被敌人发觉,是珊瑚礁中的"隐形"生物。  相似文献   

19.
超级连体婴     
珊瑚又像树枝又像花,其实是一种动物。一块珊瑚,往往是上万亿个珊瑚虫的群体,它们是无脊椎腔肠动物。珊瑚虫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格外真切。它没有眼睛、鼻子,只有灵敏的触手。触手随水流漂动,自由伸缩,捕捉流经附  相似文献   

20.
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珊瑚礁病毒包含珊瑚本身感染的病毒和珊瑚共生生物(如藻类、细菌等)感染的病毒,对于珊瑚礁健康与疾病、生长与死亡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学功能方面起着潜在作用。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及关注度较低等原因,有关珊瑚礁病毒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宏转录组和宏基因组逐渐成为研究珊瑚礁病毒多样性及其生态学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拟为珊瑚礁病毒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同时指导我国珊瑚礁的保护以及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