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注射猪瘟免疫疫苗是预防猪瘟发生的重要手段。每年各级业务部门都要对所有生猪进行春秋两季的猪瘟免疫注射。但近年来,免疫后仍有零星猪瘟发生,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化验室监测和调查分析,对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系统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希华  侬天涛 《广东科技》2013,(12):180+227
我省生物制药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稳定性,在抑制猪瘟发生、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本地少数养殖户的生猪在接种了猪瘟兔化弱毒苗后仍发生猪瘟疫情。为有效防控猪瘟疫情,减少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发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多年的调查研究,获得一些粗浅的认识,就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失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各地养殖场环境中的猪瘟强度病原普遍出现,同时,很多母猪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母源抗体不足,致使仔猪在哺乳期内经常暴发猪瘟。而传统的免疫程序,是在仔猪断奶后体内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猪瘟免疫,这种免疫方法显然不适应。这就要求将免疫注射时间提前,可以避开仔猪吃奶后体内产生的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干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时常发生注射过疫苗的猪在有效免疫期内仍然染上猪瘟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免疫程序不科学,仔猪虽然注射了猪瘟疫苗,由于吸吮母猪初乳而获得的母源抗体的干扰,使注入体内的猪瘟疫苗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抗源性,因而不能刺激猪体产生抵抗猪瘟病毒的抗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尽管中国很早就研制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地区和猪场不断出现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给该病的诊断带来了困难。近年来,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迅速,为猪瘟的快速、准确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核酸探针技术、DNA芯片技术等方面对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提高我市生猪免疫合格水平,防止生猪疫病发生和扩散,2010年9月-11月,防城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本市1个规模养猪场进行生猪组合免疫技术对比试验。探讨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这三种疫苗的进行组合接种的免疫效果,观察是否产生相互干扰。结果表明,合理进行组合免疫接种能够有效提高免疫质量,减少疫苗浪费,并减轻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员的工作量,从而实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核酸疫苗研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酸疫苗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疫苗,是将编码的保护性抗原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使外源基因通过机体内源性表达系统并提呈给免疫系统,诱发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目前,核酸疫苗已在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免疫、抗肿瘤免疫、预防变态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畜禽传染病方面主要用于猪瘟、猪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一、核酸疫苗的免疫机理核…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探讨补中益气散对该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该研究以某猪场27头30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和试验1,2组.对照组仅注射猪瘟疫苗;试验1组用补中益气散拌料饲喂一周后注射疫苗;试验2组注射疫苗同时拌料饲喂补中益气散一周,中药用量均按0.2%加入饲料.分别于免疫当天、免疫接种后7,30d无菌操作采集血样,运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散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免疫后30d免疫保护率维持在88.9%以上,提示补中益气散具有显著增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省秦皇岛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的传染性猪病进行了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及猪瘟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提出了防治措施。分析其发病原因主要为仔猪免疫时机及剂量不当,管理系统不完善,环境消毒不严格,没有利用科学的免疫监测方法,细胞弱毒疫苗与组织弱毒苗免疫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猪瘟病毒E2 基因与IL 2基因的双表达真核表达载体 ,观察其表达水平 ,并对其免疫增强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是构建了猪瘟病毒E2 基因与白细胞介素 2的真核表达质粒pIRSTIL 2。将质粒转染BHK 2 1细胞 ,可在体外表达E2 和有生物活性IL 2。pIRSTIL 2质粒能诱导产生CSF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pIRSTIL 2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比使用单表达质粒pIRST强。实验表明 :IL 2与猪瘟病毒E2 基因构建的双表达基因疫苗能有效提高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猪瘟病毒E2基因与IL-2基因的双表达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表达水平,并对其免疫增强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是构建了猪瘟病毒E2基因与白细胞介素-2的真核表达质粒pIRST IL-2。将质粒转染BHK-21细胞,可在体外表达E2和有生物活性IL-2,pIRST IL-2质粒能诱导产生CSFV的特性免疫反应,pIRST IL-2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比使用单表达质粒pIRST强,实验表明,IL-2与猪瘟病毒E2基因构建的双表达基因疫苗能有效提高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急性、高热、高致死性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经济发展。从猪瘟病毒引起疾病的流行状况、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和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治猪瘟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猪的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相应的疫苗作预防接种,使其在一定的期限内不生该病。目前又发展到二联苗三联苗的配制,并已获得成功。然而二种病毒配制的二联苗,在国内尚未见报导。本试验研究就是使用猪瘟猪水泡病的弱毒疫苗配制而成的二联苗,用小动物和猪进行免疫试验,并已获得成功。两种不同的病毒同时侵入易感动物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可以阻止另一种病毒在该  相似文献   

14.
基因疫苗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疫苗代表了新的、具有潜力的疫苗发展途径和研究方向,它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疫苗是直接将抗原的编码基因注入动物体内,并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以诱导动物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基因疫苗研究有可能为当今人类无法控制的一些严重传染疾病,提供新的免疫防治途径和手段.本文回顾了基因疫苗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与传统疫苗相比较,对基因疫苗的作用原理、构造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初步研究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别猪瘟病毒(CSFV)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系统比较分析CSFV标准强毒株、疫苗株、不同基因亚型的野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设计一套分别针对猪瘟强毒与弱毒NS5B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特异性的猪瘟强毒株与疫苗株的LAMP检测方法.LAMP扩增产物用罗丹明B指示剂或者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该方法特异性好,比RT-PCR灵敏度高出1 000倍,且重复性稳定性良好,为快速准确地鉴别CSFV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均流行,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猪瘟的发生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1.发病情况神木县麻家塔办事处某养猪场存栏猪76头,2015年9月14日免疫注射猪瘟疫苗60头,16头怀孕母猪未防,过了三天即9月17日开始3月龄小猪发病,开始死亡,至2015年9月24日早上9点钟,县疫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时,共计死亡小猪14头,另有2头猪正在发病。  相似文献   

17.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弱毒疫苗均为1.1亚型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2.1亚型猪瘟病毒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毒株.本研究利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研究了2.1b型CSFV E2蛋白及其截短体mE2(690-916aa)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的重组表达,发现去除E2蛋白跨膜区域可以显著提高E2蛋白表达水平,mE2的表达量在5L发酵罐中达1.25~2.5g/L.经分子筛纯化,mE2蛋白纯度达90%.纯化的mE2作为抗原蛋白,注射免疫小鼠28d后,可诱导小鼠产生抗CSFV的IgG特异性抗体,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重组表达的mE2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猪瘟流行性差异,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猪瘟免疫程序是有效防控猪瘟的关键措施之一,而确定仔猪最佳首免日龄和免疫剂量是研究猪瘟免疫程序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应用PPA(酶标葡萄球菌蛋白A)-ELISA法对达县某猪场进行了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监测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5日龄为最佳免疫日龄,1倍剂量为最佳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用IBD疫苗进行鸡胚免疫的可行性,探讨了胚期接种IBD疫苗对雏鸡ND4倍剂量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将IBD中等毒力疫苗接种18日龄鸡胚,出壳后采用4倍剂量ND疫苗进行免疫,通过抗体水平、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和免疫保护力等的检测,结果表明:胚期接种IBD中等毒力疫苗对雏鸡4倍剂量免疫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猪瘟于1983年发现于美国ohio州,1883—1903年认为是巴民杆菌,1903年后Dorset证实为病毒引起。我国1925年首次确诊有猪瘟,1935年后大部份地区都发生过此病。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消灭了猪瘟。在我国一系列综合措施的采用和疫苗的预防,使猪瘟得到了基本控制。长宁县也和其它地方一样,采用春、秋两季的突击预防,结合市场的常年捕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