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规测井技术在复杂油气藏储层评价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而Dpp软件解决了常规测井方法的局限性,为利用测井技术评价复杂储层提供了可靠地质参数以及可行的方法,使测井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2.
谢关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429-5437
随着胜利油区油气勘探目标日益复杂,以及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了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开展了时间推移测井等一批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时间推移测井技术理论和评价方法。以大量的典型实例,阐述了时间推移测井技术在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含油饱和度计算、压裂效果监测及井眼状况检查等方面应用的成效。上述应用成果是在勘探开发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今后勘探和开发中的疑难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但由于时间推移测井影响因素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生搬硬套,应综合考虑岩性、井况和钻井液变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复杂储层三重孔隙结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储层储集空间由孔、缝、洞组成,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正确认识和评价复杂储层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关系到油气勘探的成败和油气开发效率的高低。运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符合非均质各向异性特点的三重孔隙结构测井解释与评价模型,利用双重孔隙指数对孔隙度进行了校正,无须高新测井技术即可对复杂储层进行有效的评价。此方法在富台潜山油气藏应用中经试油检验,与实际符合率超过80%,证实该研究思路对复杂储层油气勘探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复杂储层三重孔隙结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储层储集空间由孔、缝、洞组成,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正确认识和评价复杂储层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关系到油气勘探的成败和油气开发效率的高低。运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符合非均质各向异性特点的三重孔隙结构测井解释与评价模型,利用双重孔隙指数对孔隙度进行了校正,无须高新测井技术即可对复杂储层进行有效的评价。此方法在富台潜山油气藏应用中经试油检验,与实际符合率超过80%,证实该研究思路对复杂储层油气勘探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开发力度的增大,目前油气勘探面临储层复杂与埋深增大的难点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的重点是缩短钻井周期、提高测试与压裂成功率、提高勘探效率。本文以声波测井技术为重点研究对象,首先对声波测井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其发展、原理和方法等方面。随后阐述声波测井技术在地层评价和石油开采领域的主要应用,最后在认识国际测井技术发展大趋势的前提下,多声波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阐释,突出其技术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岩石物性参数在储层评价及油气资源评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常规岩心分析方法因周期长,且对检测样品要求严格,滞后于勘探开发生产的需要。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实现了对岩心、岩屑及井壁取心的简单快速、无损检测,在评价储层性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冀中地区中深层、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复杂孔隙结构碎屑岩储层品质评价及产能评估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岩石核磁共振实验的孔隙结构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结合地区试油测试分析数据确定储层品质下限及储层品质指数与储层产液间的关系,建立适合该区的储层分类标准,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储层品质及产能评价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评价储层有效性与储层产能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准确率高达87.7%,能够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准确的试油建议。  相似文献   

8.
储层分类评价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核磁共振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核磁共振、扫描电镜、重矿物、薄片等实验数据,采用记点统计、离心截止值筛选、T2弛豫时间分析等方法对王龙庄油田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原生粒间孔隙是王龙庄油田主要储集空间。油田内部各小断块储层类型差异体现了孔隙结构强非均质性的特点。结合沉积微相、物性以及核磁共振等微观实验,将储层分为3类,其中阜二段三亚段滩坝砂体对应A类孔隙结构,属物性较好的A类储层,该类储层是王龙庄油田的优质储层,该认识对指导王龙庄油田的调整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储集层岩样的核磁共振检测分析技术指的是低磁场核磁共振岩样分析仪在钻井现场岩样分析中的应用。目前低磁场核磁共振岩样分析仪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主要应用于三方面:一是用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基础实验研究;二是用于储层评价及开发试验研究;三是用于油气储层的快速评价、解释。这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样品分析技术,称为核磁共振储集层物性和可动流体含量测定技术,即储集层岩样的核磁共振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纪本溪组致密砂岩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低、渗透率极差,使测井对其含气性的解释难度增大。基于化验分析资料,重点应用核磁共振、阵列声波、阵列感应等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建立了4类7种方法的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利用测井资料综合开展储层含气性的有效识别。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常规和成像测井,对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综合评价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开展本溪组细粒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测井综合评价研究,对煤系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东区块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诸多产油井相继发现了轻质油的存在。针对轻质油的密度小、气油比高、识别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分析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寻找对油质敏感的测井曲线,并计算了可以反映流体挥发性的挥发指数;同时,将气测录井三角形图版数值化,并结合实际气测组分构成,优化烃比值计算方法,计算可以反映更多不同烃组分特征的三角形图版指数。将三角形图版指数和挥发指数相结合,建立了可以同时表征轻质油的挥发性及烃组分特征的测录井综合识别图版。结果表明:测录井综合识别图版对轻质油识别效果良好,对该地区后期的勘探开发以及油藏评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钟淑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2446-2449
大庆深层火山岩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多样,储层物性差,骨架对中子测井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流体的影响,常用的中子-密度孔隙度交会法识别气层效果很差。而核磁共振测井基本不受骨架影响,而密度-核磁共振孔隙度差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储层含气饱满程度。提出了应用双孔隙度差值识别气水层。经试气结果证实,解释符合率提高了5%。以试气资料为基础,应用密度-核磁孔隙度差值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建立了气层分类标准,可以将气层为好、中、差三类,应用此标准可以合理进行气层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是储存在页岩中以游离态和吸附态存在的天然气,正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具有纵向分辨率高、灵敏和信息量大等优势,在评价页岩气储层方面不可或缺。本文综述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征、测井响应特征,总结了国内外用测井技术识别页岩和含气页岩层的方法。指出测井组合法和交汇图法能够较好地识别页岩层;气测法、常规测井组合法、ΔlogR法和介电常数法等识别含气页岩层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油藏描述的发展并结合油田研究实例,阐述油藏描述的特点和给人们的启示。结果表明:该技术是为解决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生产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不断出现的油田开发生产实际问题为其发展提供了驱动力;直接面向复杂油藏"迎难而上",针对具体复杂油藏形成"因油藏而异"的配套技术,依靠技术创新发展解决复杂油藏开发难题;体现多学科联合攻关特点,与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了油藏描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依靠学科交叉形成边缘新学科,组成联合攻关小组是该技术获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油藏描述以油藏非均质性表征为核心,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为主要目的,抓住了油田开发遇到的主要矛盾;该技术实用性强,广泛应用于油气田(藏)的勘探、评价和开发各个阶段,应用效果显著,形成"实际难题-技术开发-实际应用-解决难题"的良性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15.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的定量评价以及产能预测一直是测井分析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偶极声波测井等资料分析了非均质储层特征,通过核磁共振测井分析了孔径大小及其与渗透率的关系,介绍了如何利用POROSPECT计算结果来描述原生、次生孔隙度,并研究了成像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定量描述非均质储层的方法,较好地探索了孔洞缝发育程度、总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大小与产能的关系以及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评价产能的适应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测井在准噶尔盆地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测井可以提供直观、准确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它所提供的参数与岩石骨架和矿物无关。在测井解释方面,核磁测井能够提供自由水、泥质束缚水、毛管束缚水和烃的饱和度,而毛管束缚水恰恰是引起泊藏低电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核磁测井对于寻找低电阻油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储层产能评价方面,通过对核磁回波串的处理,根据孔隙流体氢核的驰豫、扩散等机理的研究,核磁可以提供孔隙类型、孔径大小、孔径结构、孔隙流体类型等特性,这对于油气评价和产能预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测井资料对辽河油田滩海区十几口油井主要储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及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并建立了该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的解释标准、权系数和指标.岩性精细评价总体上与该区钻井取心及地质录井资料一致,储层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评价解释结果也与相应的试油结论吻合.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区储层特点、储层质量和物性及含油性的关系,阐明了该区油气层分布规律,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靖西地区马家沟组气水关系复杂,不同流体间的地球物理测井响应差异微弱,给传统测井解释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以地球物理测井、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为基础,探究了储集空间结构以及地层特征对高阻水层响应特征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高阻水层成因,建立了常规地球物理测井与电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的随机森林流体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靖西地区马家沟组储层复杂的孔隙结构和广泛发育的薄互层是致使水层地球物理测井响应表现为高阻特征的主要因素;建立的随机森林流体识别模型能有效地解决高阻水层问题,判别精度达到84 %并在验证盲井中表现稳定。研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该地区的测井解释符合率,为后期油藏评价与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储层参数(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分布规律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气藏描述的核心,储层参数是油层评价的重要依据,储层参数预测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采用某一个点的测井曲线或地震数据推测出该点的孔隙度或渗透率,基于多种测井信息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已成为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理论正好适用于这种实际问题。它是利用通过特殊仪器测量的测井曲线数据参数与岩芯属性参数(例如孔隙度),建立测井曲线数据参数与多个岩芯属性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实用。因此文中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作为预测方法,重点介绍了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以及具体计算步骤。最后,提出油气勘探中预测孔隙度的问题,并用逐步回归分析优化回归方程并用此方程预测岩芯属性参数。研究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方法稳定有效,逐步回归较好的解决了部分测井勘探的实际问题,基于多种测井信息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已成为储层孔隙度定量预测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可以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大大减少了技术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