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再探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考古、孢粉、~(14)C测定年代、传说、文物、文献记载、物候、最新科研成果等大量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中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北界由河北阳原(N40°06′)南移至现在的云南盈江(N24°)以南,变动幅度达16°;野生亚洲象由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大片地区,紧缩到滇南部分地区,成为濒危的珍稀动物.野生亚洲象巨大变迁的原因主要是:野象的自身习性的限制,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自然条件,提出了其资源优势和环境限制因素.在合理评价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讨论了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精确14C测年,对黄河下游地区湖泊沉积物岩芯的烧失量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该区域的气候环境演变历史.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地区沉积物烧失量指示了数次冷暖干湿的大环境变化:2400-1600aBP期间,气候较为温暖,后期转冷;1600-1000aBP期间,气候波动较为复杂,间或有冷暖交替现象;1000aBP至今,气候以暖湿为主,中期有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4.
最近18000年中国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地区晚第四纪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考察和14C测年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黄河源地区的环境变迁。确定了在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三个时期冰川、冰缘现象、湖泊、河流、植被和土壤的基本状况。最后讨论了近代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河南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建国后发表于各种刊物的有关环境变迁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1978年以来环境变迁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方法与手段上孢粉与微体古生物分析是最常用的,蛤,同位素和^10Be在过去10年得到了越来越的重视,时间尺度上万年,千年,百年尺度是过去50年环境变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丝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丝绸之路所经行的中国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这一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状况,将其分为东段、中段、西段3个二级地理单元。在对各个地理单元的自然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西北丝路沿线一带自然因素的演变(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河流侧蚀及自然灾害等)和人为因素的变化(人口增加、植被减少、过度开垦等)对该地区两千年来环境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曲江风景区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历史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对曲江风景区的环境演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曲江环境的主要因素,揭示了曲江风景区环境演变的内在机制。认为曲江风景区由盛到衰的转变虽然有自然因素,但主要还是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只要采取适当的开发措施,曲江风景区的前景仍然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南海北部新生代古环境的变迁,在分析参考相关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综述该区域的古环境的变迁。早第三纪珠江口盆地以陆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温凉爽,属暖温带至北亚热带环境;晚第三纪,从晚渐新世到上新世晚期,该区域由淡水湖泊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海、陆交互环境、潮问带或浅水滨海沉积环境、浅海环境等,气候也演变成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第四纪,随着冰期、间冰期的波动,沉积环境也分别呈近岸陆面剥蚀环境一浅水滨海沉积环境或浅海环境的交替。香港地区“岗岭山坡”区段属陆面风化剥蚀环境,而在“河谷平原”则由陆面风化剥蚀环境演变为陆面河、湖相或沼泽沉积环境。古环境的变迁主要受太阳幅射脉动状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乌兰布和沙漠几种典型结构和配置的防护林带进行风速观测,结果表明:其防风效益与林带高度、结构、疏透度等因子有关,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佳,平均为41.37%,疏透型次之,为29.58%,通风型防风效果最差,为23.92%。林带防风效能较好的疏透度为40%~50%,随着林带总平均疏透度的增加,防风效能显著降低。分层疏透度不同也直接影响防风效果,因此,林带结构应以稀疏型为主,林带总平均疏透度控制在30%~50%,分层疏透度应控制在林冠层30%~50%,林干层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速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防护林内、外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水分利用过程,以期为当地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气象因子进行观测。【结果】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季梭梭茎干液流连日变化趋势一致,白天液流速率高于夜间,且夜间液流速率变化幅度小。5、7、9月时茎干直径12.5 cm的梭梭液流启动时间均早于直径8.95 cm的梭梭,平均液流速率也较高。茎干直径12.5 cm的梭梭在5、7、9月的液流峰值分别为2.90、4.18、3.15 cm/h,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2.29、14.23、9.44 L;茎干直径8.95 cm的梭梭同时期液流峰值分别为1.06、1.20、1.07 cm/h,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2.84、3.68、3.10 L;同一茎干直径梭梭在7月的液流日累积量最大。梭梭液流日变化中,晴天为“单峰型”,雨天呈“双峰型”;雨天液流峰值及夜间液流均低于晴天。夏季茎干液流启动时间最早,峰值出现时间最早,峰值最大;春季液流启动时间最晚,峰值出现时间最晚,峰值最小。春、夏、秋季梭梭夜间均存在微弱液流。【结论】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气象因子中,春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夏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秋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绿洲荒漠植被退化的水环境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济纳绿洲作为一个极端干旱的荒漠绿洲,黑河是其惟一的水源.随着黑河地表来水量的迅速减少和水质的严重恶化,额济纳旗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水质恶化,绿洲荒漠植被退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分析额济纳绿洲水环境的时空演变着手,论证了荒漠植被与水环境的关系,能为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特征与优点,阐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在古希腊时期就是指人类政治社会,这一观念一直持续到近代,才逐渐形成了公民社会与政治分离的二分结构,典型代表就是黑格尔的观点。到当代,公民社会的结构逐渐又由二分法发展成为三分法,即政治—经济—公民社会,代表人物有葛兰西、哈贝马斯等。回顾公民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能够帮助我们弄清公民社会理论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是对知识本质的哲学反思。西方知识观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古希腊知识观,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知识观,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知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知识的本性、标准和价值的把握和反思日渐深刻,知识观的演变和发展又有了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西方正义观念最早是作为一种宇宙论的原则而被提出来的,其后经历了从"天道"到"人事"的转变,从信仰到理性的转变,从自然法观念到实证主义的转变。其间既充满着基调的转换,又保持着一以贯之的主题;既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又代表了人类的永恒追求。其得失是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分5个时期介绍了1896—1949年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无论是按照历史阶段划分还是从范式转换角度探讨,都不能很好地理清百余年来公共行政学演变过程及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之间的关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认为公共行政百余年来始终贯彻着公共意志这一条主线,呈现出从学科的提出与形成到丰富与发展,直到今天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即使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来分析,公共管理学实质上仍是公共行政学的延伸,即融汇了公共管理范式理论的公共行政学并非是自身的结束,而是其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