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志诚 《科学通报》1991,36(1):35-35
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由于在科学上的重要意义和在工业上的应用价值,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进行得十分活跃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叭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充分地利用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许多有关工业和研究部门迫切需要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热力学数据作工程设计或理论计算之依据. 稀土元素异硫氰酸盐水合物能与众多的配体形成配合物,对萃取、分离稀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热容是重要的基础热力学数据,迄今这类化合物的热容数据,还未见报道. 我们合成了包括锢、饰、错、钦、衫、礼、镜和忆在内的八个稀土元素异硫氛酸盐水合物,用精密绝热量热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多分形势力学与经典热力学进行类比,从而找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真实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通过R717的两相比热容和温度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几种线性拟合,从而建立两相平均比定压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直线关联式,并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气相的最小面积法拟合的直线最大相对误差最小,液相的最小二乘法最大相对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4.
刘云娜  韩布兴  谈夫 《科学通报》1998,43(15):1628-1630
采用示差描量热研究了溶液PH值的变化对牛红细胞碳酸酐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了该酶的构象变化随PH变化的规律,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摩擦磨损过程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振东  薛群基 《自然杂志》1998,20(4):220-228
摩擦学是一个高度交叉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影响摩擦磨损过程的因素不仅众多,而且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与其他技术基础学科相比,摩擦学理论对工程的指导作用远远处于落后的地位,因而必须转换角度,从综合和系统的观点加强定量模型的研究.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的发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以熵平衡关系和超熵产生不等式为基础,以熵为表征参数的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摩擦磨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按照熵平衡关系将摩擦磨损过程分解为热传导、扩散、粘滞性流动和摩擦化学反应四个子过程,回顾和总结了相应的研究状况,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谭志诚 《科学通报》1994,39(1):36-36
磺代苯甲酸是广泛用于有机分析和有机合成的基本化学试剂.近些年来在药理学和治疗学方面亦获得某些重要应用,定量研究有关这类化合物化学反应的能量关系,需要它们准确的热力学性质数据,如熔化焓,升华焓等作依据.这些重要的基础数据,对各种涉及以气态作标准参考状态的热力学研究,均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参量.  相似文献   

7.
出版单位: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7月书号: 978-7-03-028194-4本书根据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到的热力学规律,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定量地或半定量地阐明物质的性质、物理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运用热力学的知识,寻求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指导无机合成.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无  相似文献   

8.
习岗 《大自然探索》1994,13(2):62-69
阐述了植物呼吸代谢的新概念及进行呼吸代谢整合研究的热力学方法,讨论了呼吸代谢过程中的宏观不可逆性、定态浓度提高及振荡等现象的热力学意义,指出了Gibbs公式和热力学循环等热力学理论在呼吸代谢研究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CA效率与有限时间热力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的CA效率ηcA是Novikov于1957年是先导出的,而Curzon和Ahlborn于1975年者导出.但自Curzon和Ahlorn工作之后,有限时间热力学得到了持续稳步的发展.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从能量传递和转换及品质变化的角度上来分析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限度,以加深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12.
王利宁  闵敬春 《科学通报》2010,55(33):3249-3255
利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研究了膜换湿过程的热质耦合现象, 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数学模型, 求得了非平衡热力学模型中各特征参数的具体表达式, 分析了各特征参数与膜两侧温度和浓度的依变关系, 为传质通量和传热通量的分析计算奠定了基础. 探讨了膜两侧温差、浓度差以及膜平均温度对透膜通量及热流束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当膜平均温度相同时, 膜两侧浓度差越大或温差越小对应的透膜传质通量就越大; 当膜两侧的浓度差和温差相同且浓度差产生的质量流占主导地位时, 膜平均温度越高, 对应的透膜传质量也越大; 透膜质量流引起的吸附热占总热流的比值与膜两侧的温差、浓度差以及膜基准温度有关, 且膜两侧温差越小, 吸附热占总热流的比重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正钒酸镨活性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德 《科学通报》1997,42(24):2626-2628
钒基催化剂是很多重要的氧化反应的催化剂。工业上生产硫酸是用碱金属(如K)助催的负载型V_2O_5催化氧化SO_2生成SO_3。正丁烷(烯)氧化制马来酸酐采用的是VPO催化剂。近年来发现的VMgO催化剂,对丙烷、丁烷等低碳烷烃的氧化脱氢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各种氧化物负载的钒基催化剂也被尝试用于低碳烷烃的选择氧化。但由于钒本身有多种价态( 5, 4, 3等),且可以与其他金属离子形成多种钒酸盐(正钒酸盐、焦钒酸盐、偏钒酸盐),因此,钒基催化剂一般比较复杂.研究钒基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活性相、活性位,可以为设计和研制有效的低碳烷烃选择氧化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我们曾经报道纯相的稀土正钒酸盐在丙烷氧化脱氢中的催化作用。本文报道用顺磁共振(ESR)、程序升温脱附(NOTPD,O_2-TPD)、~(18)O_2-同位素交换等方法研究正钒酸镨的活性位。  相似文献   

14.
张勤远  胡丽丽  姜中宏 《科学通报》1998,43(22):2392-2396
提出了从标准电极电位及氯化物出发预测计算化合物生成自由能和生成热的方法,由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热力学计算所需的线性方程,给出了铂及特定元素磷酸直轮合物的热力学参数,结合实验从反应热力学角度讨论了磷酸盐激光玻璃除铂机理。  相似文献   

15.
经典热力学晴朗天空的一朵乌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冈  俞稼槃 《自然杂志》2001,23(2):115-117
本文简要叙述了徐业林的真空器件的反常电流实验的结果,指出该实验的结果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矛盾,认为该实验具有重大的物理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松若富夫 《科学通报》1989,34(9):680-680
极低温量热法是研究物质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顺磁性物质在低温下常表现出特征热容异常。如与自旋组态相关的能级分裂通常引起Schottky异常,而铁磁或反铁磁取向则明显表现出尖锐的相变峰。现在各种极低温实验已可方便地用~3He/~4He稀释致冷机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复杂系统的热力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立和  马德刚 《自然杂志》2003,25(5):261-264
现有的热力学理论在处理远离平衡的开放复杂系统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提出一个新的热力学原理:“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复杂系统总是在寻找一种优化过程使得系统在给定的约束或代价下获得最大广义流J”的新热力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开放系统的统计理论。分析了非平衡相变。阐述了复杂系统中由自然选择而导致的进化。最后从物理和数学上导出了耗散结构的形态即复杂系统的分形结构。试图为解决30年来分形机理的疑难和困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 PEC)催化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生态友好、规模化和可持续性地转化与储存太阳能的理想途径之一,但光阳极较低的工作效率限制了PEC分解水的发展.近年来,钒酸铋光阳极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光电流密度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工作聚焦在如何将钒酸铋光阳极所具有的理论潜力尽可能地发挥并应用至PEC分解水制氢.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钒酸铋光阳极的吸光效率、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与表面催化产氧效率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高性能钒酸铋光阳极的设计思路与合成方法进行评述、总结与展望,为进一步挖掘钒酸铋光电极的潜力与开发下一代光电极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蛋白质分子中激发的孤立子的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小峰 《科学通报》1993,38(11):1040-1040
在生命体中关于ATP水解作用所释放的能量的传递问题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但又未解决的重大问题.70年代Davydov提出了一个孤立子模型,认为所释放的这个能量引起了蛋白质分子的局域性涨落和结构畸变,导致氨基酸残基中的内部激发(激子)和分子链的振动的相互作用而“自陷”成一个孤立子,保持自己的能量、动量和其它准粒子特性不变地沿蛋白质分子运动过一段宏观距离.至此以后,许多人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但近几年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0.
在室温条件下, 用相同的原料合成了两种新的以简单吡唑(C3H4N2简写为pz)为配体的不同钒氧配合物, VO(pz) 4 (SO4)·H2O (1)和V2O2 (m-pz) (m-OOSO2)(m-OCH3)(pz) 4 (2). 配合物1是单核的以4个吡唑为端配的钒氧配合物; 配合物2是以吡唑阴离子、硫酸根和甲氧基为桥基的三元异桥双核配合物. 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 并用X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12的晶体结构. 此外, 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空间群: Pna21, a = 14.547(2) Å, b =10.895 (2) Å, c =11.835 (2) Å; a = b = g = 90°, V = 1875.8(5) Å3, Z = 4, R1 = 0.0485, wR2 = 0.1092. 对于配合物2: 三斜晶系, 空间群: Pī, a =8.377(2) Å, b =9.928(2) Å, c = 16.527(3) Å, a = 85.54(3)°, b = 80.92(3)°, g = 87.92(3), V =1352.7(5) Å3, Z = 2, R1 = 0.1461, wR2 = 0.4444. 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配合物1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热分解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分别为成核与生长n = 1/3, 三维扩散n = 2. 配合物2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热分解反应可能的机理分别为化学反应, 三维扩散n =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