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发展阶段和成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吴波  慈龙骏 《科学通报》1998,43(22):2437-2440
以3个时期航空像片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对50年代以来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了前后两个阶段荒漠化发展速度的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表面径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在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有限降水资源再分配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表面径流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的6次降雨事件中产生径流2次.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的径流量差异较大,径流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浅色藻类结皮、深色藻类结皮、苔藓结皮,显示径流量随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径流在次降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由浅色藻类结皮经深色藻类结皮至苔藓结皮依次增加,显示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再分配比例有差异.生物土壤结皮表面径流受降雨量、降雨强度、雨前结皮表面的水分饱和程度及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程度的共同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在沙丘表面的发育改变了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水分的空间分布,加大了水分和养分等资源的异质性.因此,暴雨季节对生物土壤结皮进行适当的人为干扰活动有益于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的资源均衡.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固沙灌木树干茎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固沙灌木沙柳和籽蒿树干茎流的野外实验观测, 分析了冠层和降雨特征参数对树干茎流形成的影响, 确定了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再分配中的比例. 结果表明: 沙柳和籽蒿的累计树干茎流量分别占降雨总量的7.6%和2.7%. 树干茎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 茎流百分数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 在较小降雨量时, 茎流百分数随降雨量的增加较快. 超过一定降雨量范围时(沙柳3~5 mm, 籽蒿5~7 mm), 茎流百分数开始接近稳定.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分枝较多, 树冠体积较大, 分枝与地面夹角较小的冠层结构有利于灌木树干茎流的形成. 树干茎流量、茎流百分数随最大10 min雨强(I10)均呈指数增长趋势. 其中, 沙柳和籽蒿的茎流百分数分别在I10<3.0 mm·h-1和I10<2.0 mm·h-1降雨条件下随雨强的增加较快, 之后出现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的粉尘释放通量观测及DPM模型的野外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凡民  J.Rajot  S.Alfaro  L.Gomes  张小曳  王涛 《科学通报》2006,51(11):1326-1332
目前关于中国粉尘源区的释放通量观测数据很少, 被经常使用的DPM粉尘释放模型在中国源区的可靠性还没有得到验证. 2002年春季在毛乌素沙地开展了野外观测实验, 分别观测了跃移通量、< 10 μm的粉尘释放通量、温度和风速梯度. 观测期间平均摩阻风速在0.26~0.35 m·s-1之间, 实测的跃移通量约在0.07~8.00 g·m-1·s-1之间, 实测和模拟的跃移通量较为一致, 跃移通量方程经验系数取2.61比较合适; 在3次局地的粉尘释放过程中, 实测的粉尘释放通量约在1~3 mg·m-2·s-1之间, 模拟的粉尘释放通量偏高, 说明该模型在低风速条件下还需要校正. 通过与前人数据的比较, 发现松散的砂质土的跃移通量大于具有物理结皮的砂质土和存在大土壤团块的壤质土, 说明在相同摩阻风速条件下, 松散的砂质土的粉尘释放通量最大, 预示中国北方粉尘的主要源地在沙漠和沙漠化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上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阶段性扩张的黄土-红粘土沉积证据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对靖边郭家梁红粘土-黄土剖面做了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分析,表明此厚度为280m的剖面具有3.6Ma以来基本完整的风成沉积地层。应用砂粒百分含量(〉63μm)作为指示风成物质来源区范围和干旱程度的间接指标,发现3.6Ma以来毛乌素沙地有3次大的扩张过程,分别发生在2.6,1.1和0.6MaBP前后。毛乌素沙地的阶段性扩张可能同全球性的冰量增加和区域性的青藏高原抬升及冬季风增强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