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美术作品处处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其价值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的美感,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审美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就成为文章重点讨论的话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善于发掘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作品的感知和把握;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不同侧面的想象活动对作品意蕴的深入发掘;审美体验的充分外化(美感与技巧的统一)等四个方面心理因素.探讨了如何实现表现的完美再创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除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外,也应该利用文本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激活文字、创设意境,架设桥梁、感受意蕴,发挥想象、大胆质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历来治词者已注意到北宋词坛上柳永、周邦彦之间的承传和改造关系,但视野往往拘于艺术形式方面,对于他们之间由于审美取向的不同而导致的作品情感意蕴的差异论述不多。从这个角度切入,本文结合作家身世、社会背景和具体作品进行动态考察,描述了北宋词坛上词情由外向型向内省化、审美趣味由俗至雅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激剧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突显。亲子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缺陷、教师情感教育的缺位等使得农村学生缺乏主动爱和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为其情感教育的培养提供平台: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调动学生的情感功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和理念的界定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语文美育教育实则是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的审美过程。依据审美心理学原理并遵循中学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知情悟理以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等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具体作品进行阐述。肯定并强调审美心理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的应用,使大量的知识、抽象的内容实现了对象化,这种对象化的结果,使人产生一种美感。由于美感的直觉把握力,能调动学生丰富的记忆和内在情感,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中文本、图片、动画、影像、声音的合理运用,可以营造一个逼真的美的世界,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审美的感受效果,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从美的感受中得到愉快,从愉快中掌握知识,同时,还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林芸 《龙岩学院学报》2003,21(Z1):151-152
在民族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应全方位挖掘作品潜在的美感,展示乐曲的精华,从调、情、意等不同角度领会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质疑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重视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最吸引人处在于它那贯穿作品始终、浓郁而有鲜明民族性的幽默意蕴。其幽默性具体表现在作品结构、形象塑造和气氛烘托三个方面,有着显著的审美特征:其一,整部小说洋溢着情感智慧之美、乐观精神、戏谑性和轻松感,富有情趣性;其二,透过有目共睹的关系来揭示世人察觉不到的泪,笑声中包含着理性的顿悟内庄外谐;其三,温厚自然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宇宙中存在的规律和运行法则,有着内在的审美意蕴,如和谐、相似、对称,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发现并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中美的因素,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历来治词者已注意到北宋词坛上柳永、周邦彦之间的承传和改造关系,但视野往往拘于艺术形式方面,对于他们之间由于审美取向的不同而导致的作品情感意蕴的差异论述不多。从这个角度切入,本文结合作家身世、社会背景和具体作品进行动态考察,描述了北宋词坛上词情由外向型向内省化、审美趣味由俗至雅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实施审美教育,首先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其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的进行审美教育;再次通过实践活动,发现美、创造美,使审美教育得到飞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感,增强审美鉴赏力,进而发展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或解读,是鉴赏主体和客体对话交流的审美活动,是读者寻找个性和时代精神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主客体之间互动互渗,主体充分发挥审美能动性和创造力,在对作品复杂深潜无限的整体意蕴的解读中,寻找和提升个性,努力挖掘作品的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构建一个充满艺术美感和创造力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5.
苍向鹏 《广东科技》2013,(22):209-209,150
高中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难点。当前高中语文诗歌在教学上有较多的缺陷,在要面对高考的情况下,诗歌教学更看重的是鉴赏水平的培养。个人的不同理解被淡化,学生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欣赏,诗歌的解读走人了“死胡同”。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有端正的鉴赏态度,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好情境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是指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情感反应。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演奏者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感知,是钢琴演奏者在对钢琴作品审美感知基础上的联想与想象,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还来自对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思考,来自于钢琴演奏者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屈原、屈赋的具体分析,以及司马迁、王逸、班固三人在评屈问题上的比较,对作品人格决定论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指出班固评屈能坚持作品的政治功能和审美功能二元标准,肯定了班固评屈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国彩 《科技信息》2012,(3):426-426
审美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简单的介绍了审美教学的几个层面:1)营造审美气氛,激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3)加强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眉"是中国古代关于美的一个象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一种意象已经被沉淀为固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接纳成为共同的意蕴。"眉"意象作为单象意象,虽然只是一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却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蕴、审美情结和文化内涵,取得了别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应该有适合学生的艺术欣赏,不能一味强调机械背诵。艺术欣赏的途径主要是:一、以感知为基础,以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方式,去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理解语言材料。二、调动审美主体-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诗歌的元素化为自身情感活动的基础,步入诗歌的境界。三、加大审美主体的情感投入,调动全部感情蓄积,实现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